宿城
宿城区是1996年9月伴随地级宿迁市组建而设立的行政区域,是宿迁中心城市的主城区、座下区,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物流服务中心,是宿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际商务、金融和交通中心,宿城区地处淮海经济区中部,属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北和东与宿豫区接壤,南与泗阳县、泗洪县毗邻,西与徐州市睢宁县相连,是苏鲁豫皖四省之通衢。宿城区是宿迁市创新创业先行区、产业发展引领区、对外开放先导区、生态宜居示范区,截至2018年,宿城区辖10个乡镇、6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面积854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宿城区自周朝建钟吾国、秦时置下相县,至今已3000多年建城史。曾被乾隆皇帝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先后摘下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
辛亥革命时,废州府制,宿迁直属江苏省公署。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宿迁城周边建立宿迁县、宿北县、泗宿县、睢宿县和运河特区5个县级民主政权。1945年8月,中共泗宿县委和县总队接管宿迁县城,在县城及近郊设立宿迁市。1949年5月,撤销泗宿县和宿迁县,泗宿县部分地区和宿迁市并归宿迁县,隶属淮阴地区。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宿迁县属淮阴市。1987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宿迁县改为宿迁市(县级),仍属淮阴市所辖。
宿城区是1996年9月伴随地级宿迁市组建而设立的行政区域。
市民公园是宿城新区重要公共休憩地之一。公园在设计上采用复合手法,在有限的场地上创造出多种活动空间,既有静态活动的观赏空间,又有动态活动的游憩运动空间;既有亲水、戏水的空间,也有山林野趣的空间;既有开敞、公共活动的空间,也有私密的空间;既有庄重、典雅体现文化活动的空间,又有活泼、休闲的空间,使之成为“城市客厅”。
- 中文名称
- 宿城区
- 外文名称
- Sucheng District
- 别 名
- 宿城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中国华东、江苏省宿迁市
- 下辖地区
- 6个街道、10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区
- 政府驻地
- 宿城新区成子湖路1号
- 电话区号
- (+86)0527
- 邮政区码
- 223800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北部,骆马湖南岸
- 面 积
- 854平方公里
- 人 口
- 82万(2017年)
- 方 言
- 中原官话-徐淮片-宿迁话
- 气候条件
- 温带季风性气候
- 著名景点
- 三台山森林公园、花仙谷、古黄河、项王故里等
- 机 场
-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宿迁通用机场
- 火车站
- 宿迁站、洋河站
- 车牌代码
- 苏N
- 行政代码
- 321302
- 地区生产总值
- 315.62亿元(2017年)
- 人均生产总值
- 51038元(2017年)
历史沿革
宿城区历史悠久,据可考文字记载,已有3000多年历史。始为远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活动地域。春秋时为犹国、钟吾国一部分,后又相继为吴、楚国属地。秦时在此设下相县,属泗水郡。汉魏时属临淮郡、下邳郡。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于下相县东南置宿预县,治所在犹古城(今宿城区郑楼镇古黄河北岸)。南北朝时又多次撤并、复设。公元550年,废下相县,其辖地归宿预县。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为避代宗李豫名讳,改宿预县为宿迁县。唐、宋、元、明、清时,宿迁的境域均有变动,隶属关系也多次变更,先后属泗州郡、下邳郡、淮安府、徐州府。辛亥革命时,废州府制,宿迁直属江苏省公署。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宿迁城周边建立宿迁县、宿北县、泗宿县、睢宿县和运河特区5个县级民主政权。1945年8月,中共泗宿县委和县总队接管宿迁县城,在县城及近郊设立宿迁市。1949年5月,撤销泗宿县和宿迁县,泗宿县部分地区和宿迁市并归宿迁县,隶属淮阴地区。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宿迁县属淮阴市。1987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宿迁县改为宿迁市(县级),仍属淮阴市所辖。
宿城区是1996年9月伴随地级宿迁市组建而设立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宿城区历史悠久,据可考文字记载,已有3000多年建城史。始为远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活动地域。春秋时为犹国、钟吾国一部分,后又相继为吴、楚国属地。秦时在此设下相县,属泗水郡。汉魏时属临淮郡、下邳郡。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于下相县东南置宿预县,治所在犹古城(今宿城区郑楼镇古黄河北岸)。南北朝时又多次撤并、复设。公元550年,废下相县,其辖地归宿预县。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为避代宗李豫名讳,改宿预县为宿迁县。唐、宋、元、明、清时,境域均有变动,隶属关系也多次变更,先后属泗州郡、下邳郡、淮安府、徐州府。辛亥革命时,废州府制,宿迁直属江苏省公署。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宿迁城周边建立宿迁县、宿北县、泗宿县、睢宿县和运河特区5个县级民主政权。1945年8月,中共泗宿县委和县总队接管宿迁县城,在县城及近郊设立宿迁市。1949年5月,撤销泗宿县和宿迁县,泗宿县部分地区和宿迁市并归宿迁县,隶属淮阴地区。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宿迁县属淮阴市。1987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宿迁县改为宿迁市(县级),仍属淮阴市所辖。宿城区是1996年9月伴随地级宿迁市组建而设立的行政区域。组建时辖5个乡镇;2000年5月区划调整后辖2个乡镇、4个街道。2004年3月区划调整,辖14个乡镇、4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6月区划调整,辖11个乡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3月区划调整,撤销宿城区双庄镇,设立宿城区双庄街道、支口街道。宿城区政府驻地:宿城新区成子湖路1号,现辖幸福街道、项里街道、河滨街道、古城街道、双庄街道、支口街道、耿车镇、蔡集镇、王官集镇、埠子镇、龙河镇、洋北镇、中扬镇、陈集镇、罗圩乡、屠园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总面积854平方公里。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宿城区地处江苏省北部,位于东经118°10'07''~118°33'88''、北纬33°47'25''~34°1'16''之间,北和东与宿豫区接壤,南与泗阳、泗洪县毗邻、西与徐州市睢宁县相连,是、鲁、豫、皖四省之通衢,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气候
宿城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1℃,年均日照2315小时,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自然资源
宿城矿产资源颇为丰富,非金属矿臧储量可观。目前已经发现、探明的矿种主要有硒土、瓷土、粘土、黄沙等。宿城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盛产水稻、小麦、蔬菜、金针菜、花生、油料、蚕茧、木材、花卉、食用菌等,“洋北西瓜”“花园酥梨”先后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宿城区是闻名中外的优质水产品基地,全区水产养殖面积6353公顷,水产品总产量3万吨。中扬镇享有“青虾养殖之乡”之美誉,是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和技术监督局青虾养殖标准示范基地。宿城区矿产资源颇为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可观。截止2017年已经发现、探明的矿种主要有硒土、瓷土、粘土、黄沙等。2017年,宿城区共栽植各类树木130万株,其中成片造林38万株,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15万株,村庄绿化41万株,四旁植树36万株,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23个,林木覆盖率达28.62%。人口
2017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73.71万人。其中:男性37.82万人,女性35.89万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5(女性为100),常住人口61.75万人。全区人口计划生育率97.82%,人口出生率为10.34‰,人口死亡率为6.23‰,自然增长率为5.65‰ 。国民经济
综述
2017年,全区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6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3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70.69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为7.17:38.75:54.0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038元,同比增长9.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83%,比上年增0.5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7.17:38.75:54.08,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同比上升0.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
2017年,宿城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8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3%。实现农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23.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5万亩,比上年减少0.9万亩,同比下降1.4%;单产449.1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3公斤,同比增加1%。新栽林木130万株,其中:成片造林38万株,高标准农田林网15万株,村庄绿化41万株,四旁植树36万株,新建绿化示范村22个,林木覆盖率达28.62%。全区生猪出栏18.8万头,同比增长0.7%;肉产量稳定增长,蛋、奶产量有所下降,全年肉类产量2.52万吨,同比增长0.86%。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3.06万吨,同比增长2%,全区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0.4万亩。第二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4亿元,增长2.7%;实现利税总额11.98亿元,下降7.6%,其中利润总额8.02亿元,下降9.2%。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智能电网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34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1.5%,同比增长0.7%。其中,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97.06亿元、同比增长1.8%;绿色建材业实现产值5.82亿元,同比下降15.2%;智能电网实现产值4.46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5亿元,同比增长10.7%。按城乡市场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48.55亿元,同比增长2.9%;乡村实现零售额49.3亿元,同比增长43.9%。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69.52亿元,同比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33亿元,同比增长17.0%。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6.37亿元,同比增长5.0%;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21.48亿元,同比增长14.7%。交通
水运
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越宿城区。公路
宁宿徐高速、徐宿淮盐高速、宿新高速穿过宿城区,249省道、305省道纵横交错。铁路
宿城区内有连接京沪线和新长线的宿淮铁路。航空
宿城区西到徐州观音国际机场50公里,东到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社会
文体事业
2014年,宿城区成功举办“大美宿迁·中国艺术名家采风邀请展”,华夏联合文化博物馆宿迁馆正式开馆。联合拍摄电影《炮兵司令朱瑞》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成功走进宿城。苏北大鼓传承人牛崇祥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提名奖,苏北琴书《全能神现形记》获省第十一届“五星工程奖”金奖。设立“钟吾文学艺术奖”,文艺期刊《梧桐巷》创刊。宿城区在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上夺得2枚金牌。教育事业
2014年,宿城区投入7200万元新建、加固校舍6.9万平方米。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府苑幼教集团,新增省优质幼儿园2所。在宿迁率先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年末拥有各类学校39所,其中:职业中学3所、初级中学18所、小学18所,共有在校生总人数62033人;共有幼儿园65所,在园幼儿29512人;共有教职工人数6700人,其中专任教师5747人。科技事业
2014年,宿城区发放科技创新券250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2亿元,被列入省科技富民重点县(区)培育计划。智能电网产业园建成研发检测中心,与东南大学等单位联合建立智能电网研究院和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绿色建材产业园依托国家建材研究总院建立绿色建材实验室。首批科技镇长团到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5人,新增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箭鹿集团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医疗卫生
2014年,宿城区城镇居民医保续保扩面13.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以上,全年累计支付补偿资金超过1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区、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初步形成。全区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个,民营医院卫生院19个。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30人,其中执业医师252人,注册护士366人。年末拥有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1030张。“创卫”一次性通过国家技术评估。社会保障
2014年,宿城区新增城镇就业721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城镇职工“五险”累计参保20.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扩面17.1万人,城镇居民医保续保扩面13.8万人。投入1500万元对乡镇敬老院进行提品升级。全年累计脱贫人口6万余人,脱贫率达75%,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居民生活
2017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91元,同比增长9.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53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54元,同比增长9.5%。城乡收入相对差距逐渐缩小。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43.8元,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59.8元,同比增长7.0% 。文化
地方方言
宿城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古时又有北方居民迁宿定居,特殊的水土和特殊的风俗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方言。宿城方言北片接近山东、南片近于淮泗。其语言、语法、语汇系统与普通话较为接近。戏曲艺术
因宿城区方言声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宿城有淮红戏以及琴书、大鼓、评词等曲艺品种。民间艺术繁荣,旱船、高跷、花挑、跑驴、舞龙、舞狮、琴书、锣鼓、说唱等艺术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民俗风情
宿城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岁时、礼仪风俗也很多,如祭灶、过年、庙会、二月二、六月六、七月十五等。在婚丧嫁娶、生育寿庆上仪式和席面也别有一番程式,如婚俗上要经过传喜订婚、要年庚、娶亲、双回门等程序。饮食习惯
在生活上,因宿城区历史上为旱作物产区,居民以小麦、玉米、甘薯等为主食,可加工做成煎饼、馒头、粉丝、曲酒等,以吃面食为主,但自大面积“旱改水”后,逐渐改为以吃大米为主,居民多喜葱、蒜、辣椒,冬季习惯腌制腊肉、大白菜、萝卜、大头菜等备冬。酒文化底蕴犹为深厚,洋河大曲、乾天大曲久负盛名,凤凰泉啤酒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宿城名胜
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人文风景旅游区。项王故里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的项里居委会,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是为了纪念盖世英雄项羽于唐宋时修建。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为“梧桐巷”。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拔山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率诸侯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在与刘邦楚汉争战中失败,羞渡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项王故里为三进院落,整体布局前宫后院,建筑风格仿汉式。从石碑坊东下,走进子母阙,踏过石板道,迎面便是山门。山门横匾“项王故居”四字为末代皇帝之弟溥杰手书。通过山门就来到故里的核心院落,主体建筑英风阁坐落其中。英风阁为全木构架,青瓦覆盖,直棂方窗,紫柱白墙,古朴壮观。门匾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书。阁内尊置的项羽石雕像,身披战袍、腰佩宝剑,东西山墙上镶嵌着反映项羽生平重大事件的六幅壁画。院内有镌刻《项羽本纪》和颂扬项羽诗文的百米长廊。院中置霸王巨鼎。鼎高2.6米、直径1.9米、重8吨。鼎上铭文64个字,精辟地概括了项羽的一生。鼎四周草坪中分植槐树、橡树各两棵,寓意怀念项羽。英风阁后面便是故里的第三进院落。被外国一位植物学家喻为“天下第一槐”的项王手植槐,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青秀挺拔。龙王庙行宫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宿豫区西北二十公里处的古镇皂河,因乾隆皇帝多次临幸于此,故又名乾隆行宫。该庙东靠京杭大运河,南临黄河故道,东北、西北与骆马(龙马)黄墩两湖毗邻。龙王庙行宫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等历代皇帝的修复和扩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行宫占地33亩,总建筑面积为1920平方米,坐北向南,三院九进院落。有殿阁亭台20多处,系清代帝王为祈求‘龙王’“安澜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筑,故命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经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省文物保护专家多次对龙王庙行宫考察论证,认为“敕建安澜龙王庙”是全国众多乾隆行宫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持较为完好且具价值的清代北方宫式古建筑群。行宫建筑古朴典雅,楼阁辉映成趣,布局对称,轴线分明,分列殿宇15座,重檐斗拱,气势雄伟,中轴线上建筑物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整个建筑群由六大部分组成,最南端为古戏楼,主要用于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初九庙会及清帝驾临看戏之用,现存1.4米高石基。古戏楼向北,为青砖铺设的宽阔广场,广场两边有两根六丈高的神杆(俗称旗杆)神杆两边有相对应的“河清”、“海晏”牌楼。广场北侧是山门,亦称禅殿,神殿大门两旁置放两尊清中前期的皇家石狮,石狮造型生动,用料考究。山门正门的正上方,青砖镶嵌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7个镏金大字,“敕建安澜龙王庙”和一方“乾隆御笔印”。禅门两旁有相对两明两暗的脚门,是皇帝和文武官员进出行宫的通道。过禅门进入第一道院落,中心位置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亭内御碑高5米,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述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建的经过,御碑亭两旁,建有钟、鼓二楼,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建筑的形制、布局、尺度相同,每座建筑103平方米。御碑亭北面是怡殿,位于中轴第一道院和第二道院的相交处,占地面积66平方米。第二进院落是整体建筑的中心,主体建筑是“龙王殿”又称“绿瓦殿”,两侧对应有东、西配殿。龙王庙是该庙最具特色的主要建筑之一,占地面积435平方米,整个龙王殿雕梁画栋,斗拱飞檐,结构严谨,金碧辉煌,大殿正中供奉东海龙王贴金坐像,该院落是僧人日常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乾隆皇帝5次下榻龙王庙,也是在这里朝政议事、敬神祭祖的。第三进院落是龙王庙行宫最后一进院落,也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二、三院落的相交处横向轴线上建筑分别是灵官殿和东西庑殿,庑殿是庙内僧侣们用来读书赋诗和研究佛学的场所,也是皇帝驾临时,文武官员用来处理政务和娱乐休息的地方,灵官殿正门上方悬挂“福靖灵波”横匾一块,乾隆皇帝驾临时,此殿又叫“分宫厅”皇帝皇妃进入后宫后,其他文武官员一律禁止入内。骆马湖
骆马湖坐落在中心城区北部,通湖大道贯穿南北,蜿蜒如长龙沿湖堤向远方伸展,两旁绿树浓荫,花草吐香;高高的防洪挡浪墙巍然似钢铁屏障,屹立在湖岸边,守护着一湖碧水;湖面上波光荡漾,白帆片片,渔舟逐浪,鸥鸟盘旋;透过湖光远眺,马陵山葱郁如黛,横亘在苍茫的天际,更映出大湖的妩媚、秀丽和动人的灵气;身旁古老的大运河缓缓而流,船来帆往,百舸竞发,那悠悠的汽笛声仿佛从远古传来,尤为大湖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骆马湖东依马陵山,西、南环绕京杭大运河,北与新沂市相连。东西宽15—20公里,南北长35公里,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海拔19—21.5米,常年蓄水在23—23.5米,汛期高峰水位可达25米左右。骆马湖位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区南端,毗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4.1℃,年平均降雨量936毫米。土壤为黄泛沉积物发育的黄潮土。骆马湖是江苏省第四大湖,苏北平原上第二大淡水湖。湖泊形成于宋代,因地壳构造运动形成湖盆,加之黄河数次决口,侵泗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横流,浩渺无际,千里共成一湖。枯水季节,湖中高地显现,草木繁生,禽兽出没,始有捕鱼捞虾者至,逐渐周围谋生的人聚集日多,便有了筑台庄逸居暇耕的群落。清康熙年间,为“黄运分立”开凿中运河,改变航道,骆马湖为储水济运。由于地处沂沭泗水下游,水系紊乱,历代统治者无从治理,致使河床淤积,排泄不畅。每当伏秋沂蒙山洪水爆发,直泄湖中,造成水漫四溢,河湖无涯,遍地汪洋,灾害频仍。历史上骆马湖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彻底改变骆马湖水患,变水害为水利,先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导沂整沭,加固湖堤,垫高台庄,又先后建造了皂河、洋河滩、宿迁、嶂山等控制闸。1958年,根据中央、省、地、县指示精神,湖内5万多居民为了顾全大局,舍弃家园,作出牺牲,全部迁徙到外乡镇安家落户,腾湖蓄水,遂将骆马湖临时水库变成常年水库,将一个自然湖泊改变为集滞洪,灌溉、济运、养殖、旅游、度假休闲于一体的人工控制湖泊。如果把京杭大运河比作一条彩练,那么骆马湖就是串连在这条彩练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自明清以来,南北商品物资交流、官商行旅往来,主要靠大运河舟楫运载,水运交通十分繁忙。因此,大运河也给骆马湖地区经济、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骆马湖的魅力。康熙、乾隆多次南巡,均从此处路过。因此,沿湖周边地区名胜古迹及故事传说甚多。清代著名小说《施公案》里就有关于骆马湖捉秃子故事的描述,湖内的木连城、梅花桩、张墓墩、小官地、乾隆老荒处女地、北涧吐水龙、南涧喝水珠、九龙庙、秦琼拴马的沈公院等。虽然有的已无迹可考,有的已沉入水底,但至今遗存岸边的依然数不胜数。如湖东岩清凉院遗址、薛仁贵征东的锅灶台、霸王扳倒井、八仙洞、嶂山森林公园、湖西岸皂河、窑湾两个千年古镇,古风古韵犹存。特别是皂河安澜龙王庙,完全按照北京清王朝皇家宫庭样式建筑,一色琉璃瓦盖顶,辉煌壮观,至今保存完整。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骅此处,故又称乾隆行宫,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骆马湖畔同时还是解放战争中宿北大战的古战场,陈毅元帅亲临指挥,并留下千古胜迹和诗词绝唱。悠久的历史和现代文明,不仅孕育了这块热土,也哺育了这里名垂千古的英雄儿女。秦末率众起义推翻秦王朝的农民领袖西楚霸王项羽、宋代抗金英雄魏胜、清代守卫台湾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杨泗洪、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朱瑞将军,都出生在这块土地上,他们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无限光荣和骄傲。骆马湖变为常年蓄水湖后,这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梯级站。特别是总装机容量1400千瓦、抽水流量195立方米每秒的皂河水站的建立,不仅保证了骆马湖水位,保证宿迁、徐州、新沂等周边市县工农业生产、市民生活用水,同时,对淮安市苏北灌溉总渠以北诸县的灌溉、排洪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保障大运河通航,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三台山风景名胜
宿迁三台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三台山森林公园”),曾名叫嶂山森林公园,位于宿迁市区北部湖滨新区,美丽的骆马湖畔,,距市中心7公里,属马陵山麓余脉。三台山森林公园是一座以五彩森林景观、自然山水观光、文化艺术体验、森林休闲度假为特色,集历史文化、科普教育、运动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总用地面积约12.7平方公里。1997年经省农林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11年10月,经江苏省林业局批准,嶂山森林公园更名为“三台山省级森林公园”,同年12月被省级旅游局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打造华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宿迁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2月全面启动景区扩面打提质工程。马陵公园
马陵公园位于宿迁市区的马陵山脚下,占地9万平方米(其中花园2万平方米)。公园内曾有中国9大道观之一的玉虚观(真武庙)和杨公亭、同方阁、图书馆、东西望河楼、三清殿、五皇阁、文昌殿等古典园林建筑,现有宿北战役纪念塔、纪念馆、纪念碑等20余处纪念设施及餐秀亭、映月桥、九曲溪、一勺湖、龙爪枣、义泉等景点,尤以马陵秋月为佳(名列宿迁八景之一),明诗人李翼臣题泳“马陵秋月”诗云;白露秋空净碧天,月华如水照初筵。北来山势连城举,东去涛声绕寺悬。放浪衣冠虚岁月,寂寥宫殿引神仙。清晖到处堪观赏,何必年年映井圆。市民公园
市民公园位于宿城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南侧,总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万平方米(水面平均水深0.8米),绿化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000余万元。该项目由南京明宇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苏州园林绿化公司中标承建。该项目自2006年初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市民公园的建成将成为广大市民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公园,成为宿城新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市民公园是宿城新区重要公共休憩地之一。公园在设计上采用复合手法,在有限的场地上创造出多种活动空间,既有静态活动的观赏空间,又有动态活动的游憩运动空间;既有亲水、戏水的空间,也有山林野趣的空间;既有开敞、公共活动的空间,也有私密的空间;既有庄重、典雅体现文化活动的空间,又有活泼、休闲的空间,使之成为“城市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