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千佛庵
首页  > 山西  > 临汾  > 隰县   »  千佛庵景点介绍

千佛庵

千佛庵
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整个寺院依山叠造,构思巧妙,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地尽其用,浑然一体,特别是大雄殿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贴金敷彩,金碧辉煌,精巧玲珑,梁架彩画富丽典雅,颇具特色,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仅大雄殿宝殿的彩塑精品就占全省明清彩塑作品的4%以上,而这些佳作仅塑于面积只有169.6平方米的小殿堂内,堪称佛教彩塑艺术之瑰宝。加之寺院所藏传世罕见的官版《明永乐北藏》,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1996年小西天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临汾市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中文名称
千佛庵
地理位置
山西省隰县城西凤凰山
景点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35
著名景点
莲花广场,飞天,孤桐峰,无梁殿,大雄宝殿,观音寺
创建于
明崇祯二年(1629)

修建历史

据康熙《隰州志》二十四卷李呈祥撰写的《千佛庵碑记》小西天工程“始自己巳年,递自甲申”,另据清光绪《山西通志》中“千佛庵,以崇祯己巳年释道亮所建”, 己巳年为1629年(明崇祯二年)。据《千佛庵碑记》记述,在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火场寺僧东明,游至隰县,见县城西北的土山形似凤凰,山上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适宜建造寺庙,于是产生了在此山修建千佛庵的强烈愿望,期盼未来寺院佛像之盛。此后,东明禅师四处化缘,募集资金,于崇祯初年正式动工兴建,前后历时15年,于明崇祯十七年主建筑大雄宝殿及两侧的文殊、普贤两殿、韦驮殿、钟楼二楼、东西廊房、凭栏护壁及山下的趋善桥等初步建成,形成了以大雄宝殿、无量殿为中心的建筑群。据《千佛庵碑记》谓: “燕僧道亮住锡此山,更名凤凰,取其似也。乃渐铲险就夷,……始自己已,递至甲申,”己巳为1629年,甲申为1644年。另有大雄宝殿明间脊檩下方题记板上现有: “时崇祯十七岁次七月壬申贰拾七日壬子午时上梁大吉,奉直大夫庚辰特用钦授隰州知州浙西戈用忠,将仕吏目郭从善”墨书题记。千佛庵筹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前后至明祟祯二年之间,历时15年有余。千佛庵初期建设工程自崇祯二年至十七年,历时15年。庵内上院大雄宝殿创建于崇祯十六至十七年,殿内满堂彩塑自清顺治八年至十三年止,历时约5年时间塑绘而成。大雄宝殿从莫基开工到彩塑塑成全部竣工,历时约14年,其间停工约7到8年。

寺院布局

这座寺院,分上下两院,以布局新颖,精巧玲珑,格调别致而著称。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土崖如削,小西天耸立山顶。越紫川田园,过昕水河桥,经“天池”之岸,跨“通天仙桥”,踏 240余级石阶,穿10米“洞天”,便“道入西天”天门,来到所谓西方圣境了。下院是寺庙的主体。院内的无量殿面东而筑,内设数十尊铜铸佛像和木雕楼阁,是僧人诵经的禅堂。无量殿对面是韦陀殿,韦陀像是一整块楠木所雕,威武逼真,工艺精湛。由韦陀殿背后两侧进“疑无路”上“别有天”便可到孤桐峰。该峰两角分建钟、鼓二楼,峰顶有摩云阁,内祀观音菩萨,外祀奎光文星。登阁远眺,田园如画,令人神往。下院北房珍藏一部明版善本藏经,共7000余卷,保存完好。上院,是全寺的精华,正面是大雄宝殿,文殊、普贤两殿左右相峙。大殿内正面排列着五个相互连通的佛龛,“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和“弥勒”等诸佛端坐莲台,各饰锦衣,神态自若,面容慈祥;十大弟子分站两旁,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表情含蓄,惟妙惟肖。殿南山墙上塑着“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殿北山墙上塑着须弥山上三十三层“仞利天”、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说。大梁上,八大金刚威武雄壮,粱间墙壁悬塑着富丽堂皇的“极乐世界”;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鹦鹉、仙鹤,游弋在飘渺的云头上,十二乐伎菩萨,身姿轻盈,温柔高洁,往来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整个殿内,天宫楼阁,层层迭迭,云雾缭绕,粉彩妆銮,呈现出一派仙宫佛国的迷人景象。这组明代悬塑艺术的珍品,是研究泥塑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许多游人慕名而来,莅临“西天”,流连忘返。

建筑特点

名山大寺多以高大宏伟取胜,惟小西天别具一格,以小巧玲珑独秀。全寺建筑面积虽只有1100多平方米,却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无梁殿、天王殿、韦驮殿、地藏殿、钟楼、鼓楼等许多殿舍,浑然一体,并洞为门,把上院、中院、前院分割开来。实际上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为双层建筑结构,层层叠叠、曲曲折折,曲径通幽,既有一般寺院之格局,又有园林建筑之妙趣小西天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可以用“小、巧、精、奇”四个字来概括。“兹山之高,不过数百步耳,兹山之大,止设数十塌耳”。这里的景象一切都在小中发生,一切都在小中体现,足见她“小”得不俗。而“因地布景,种种清秀”,雕塑传神,呼之欲出,妙在布局的变化,足见她“巧”得灵活。寺院布置得体。殿堂构造缜密,精雕细刻,出神入化,足见她“精”得细微。“左仰古寨,千仞绝壁,右带西坡,峰峦叠翠”。再加上举世罕见的悬塑,足见她“奇”得拔萃。如此精巧别致的格局和清幽雅洁的景象,在建筑史上真可谓别具一格,独具特色。

悬塑艺术

上寺的大雄宝殿保存完美无缺的悬塑艺术。全堂彩塑是我国迄今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彩色艺术群塑,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7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看了小西天的悬塑照片后,曾挥毫为大雄宝殿书联:“东土西方微尘不隔,人间天上万象庄严”。胡耀邦总书记在参观大雄宝殿时,连连称赞“好、好”,并对如何保护这座艺术宝殿作了重要指示。2002年5月25日毛主席之女李娜,看了大雄宝殿之后,出来拍完照片,重又返回殿堂,对大雄宝殿的悬塑流连忘返。
  大雄宝殿殿内悬塑大多绘塑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到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之间,殿内之悬塑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精美动人,完整如新。建筑面积仅有216.72平方米,殿堂之内满布彩塑,除佛坛之上的5尊主像外,墙壁、檀柱甚至屋椽之上,皆塑绘着数以千计的彩塑。这些彩塑姿态各异、造型生动,置身于佛国的殿堂楼阁之中。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繁而不杂,靡而不乱,井然有序地表达着佛教的大千世界。在国内的许多名山古刹中,虽不乏各种类型的悬塑,但无一处如小西天之纷繁华艳,无一处如小西天之精美绝伦。  如果说大雄宝殿中鬼斧神工的悬塑艺术令人惊心动魄的话,那么殿内梁架中的彩绘更是弥足珍贵,这就是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于宫廷的龙凤和玺彩绘。这种彩画形式属于明清建筑彩画中的最高等级,是属于皇室专用的彩画。由于等级高、造价昂贵,实物保存下来的十分罕见。然而,这种高等级的彩画能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寺院中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佛教沿袭

禅宗派别从历史记载看,小西天是典型的佛教禅宗寺院。小西天在不同时期,又分为禅宗的两个派别“曹洞宗”和“临济宗”。《重修廊庑碑记》下题有“曹洞正宗菩萨戒比丘隆鉴”等,说明小西天创始人东明应是曹洞宗僧人。另据 《西方圣境灯油碑记》又有“传临济正宗第二十六世龙池净土觉天禅师”的记述,说明清雍正年间的住持觉天禅师属于临济宗。据此明未至清雍正初年,小西天应属曹洞宗,之后则属于临济宗。历代住持东明(明崇祯二年——康熙初年)兴秀(康熙初年——康熙二十五年)隆鉴、隆钟(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四十五年)傅灵、法霖(康熙四十五年——康熙五十七年)觉天(雍正三年——雍正十三年)普宁、周渊(雍正十三年——乾隆十七年)周体(乾隆十八年——乾隆三十七年)沙惺(乾隆三十七年——年代不祥) 乾隆后期一嘉庆年间僧人及住持不祥心纯(咸丰元年——光绪二十六年)显学(民国3年——民国23年)定泰(民国23年——年代不祥)禅定、演善(年代不祥)性堂(1959年—2002年)

珍藏佛经

藏经情况下院半云轩内珍藏着一部保存完整的汉文大藏经明永乐北藏,据清康熙《隰州志。重修藏经殿观音堂人祖庙记》记载, “其释典颁于明万历年间,共计六百七十八函,特赐护持”。原藏于圣境寺,俗称“大西天”(后毁于民国年间),新中国建立后,收存于小西天半云轩。明永乐北藏是明朝宫廷刻本,明成祖朱棣为报父母生育之恩于1412年(明永乐十年)敕令在北京开工雕刻,~1440年(明正统五年)始告完成。因区别于永乐十年刻印于南京的另一部大藏经《永乐南藏》,故称为《明永乐北藏》。全藏自《大乘般若经》至《大明三藏法数》,计收636函,6361卷,1621部、千字文编次自“天”至“石”。明神宗于1958年(明万历十二年)补雕续藏经,依神宗御制新刊续入藏经序,由《华严悬谈会玄记》至《第一希有大功德经》止,共续刻了各宗著述36部、41函、410卷,千字文编次自“钜”至“史”。此为神宗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发愿而雕刻,故又增添神宗母印施佛藏经序、赞,并附《永乐南藏》四种经卷和目录,计5部、16函、153卷,千字文函次自“天”至“鉴”。小西天现保存大藏经略有缺失,共计为1657部,677函、6770卷,千字文函号自“天”至“鱼”。藏经价值自1971年(北宋开宝四年)开雕第一部刻本《大藏经》起,中国历代官私各种版本汉文大藏经共有21种, 《明永乐北藏》改变以往折装本藏经传统版式,版式采用十册成一帙的折贴式。为了表现宫廷刻本的气魄,加大了字体与版心,每面5行,每行17字,每版25行。字体为秀丽的赵体字,工整美观,装帧典雅。在经帙第一册的卷首,附有1440年(明英宗正统五年)御制大藏经序和御制赞牌,以及佛说法相画。每帙末册的卷尾,印有护法韦驮的立像。而每册天地所雕粗细母子线,开始于《明永乐北藏》,传承至清《龙藏》。《永乐南藏》与《明永乐北藏》虽同为奉旨印造,但《永乐南藏》供全国各地寺院请印,印本按不同纸质及装帧,传世本现全国各地颇为常见。而《明永乐北藏》因是官版,又是皇帝敕版专用,故刻制精良,装帧华美,用于颁赐各名山大刹之用,所以较为名贵和珍稀,传世本较为罕见。小西天所藏《明永乐北藏》虽历经磨难,略有残损,亦不失其价值,它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不仅为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以至民俗的重要典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