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桂山
天桂山 ,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北90公里处的平山县境内。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2001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2年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和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景区总面积132.5平方公里。境内奇峰突起,怪石林立,洞泉遍布,林繁花茂,云环雾绕,古刹重重,既有雄秀交融的天然风光,又有皇家园林的高贵气韵和道家仙山的庄严气势及神秘色彩,俗有“皇家道院”之称,“北方桂林”之誉,为我国名山大川中一朵瑰丽的奇苑。
桃花 一年一度春季到来之时,草未青,树未绿,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就争先恐后次第开放。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开遍山崖沟谷。白的如云,红得似霞,流光溢彩,争奇斗妍,把整个天桂山妆扮得美轮美奂。此时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做一次赏心悦目的“桃花云中游”,一展蜗居一冬的 懒身心,往往诗兴大发,留下了大量吟咏桃花的雅诗佳句。红叶 每逢秋天,天桂山上的黄栌、栎树、楸树、橡树和丹枫等由绿而黄,由黄而红,直至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二十里秋山,涂抹成一幅长卷秋山红叶图。诗人刘章惊叹于天桂山红叶的美艳,称其“面积之广,气势之宏,无出其右者,实为燕赵游人之大幸也。”古木奇树 首推青龙观院中银杏树。树高20多米,胸径围3.15米,据推算已有五百年树龄,至今树干挺拔,枝叶繁茂,是平山四大名树之一(其他有平山文庙内的柏抱桑、林山的雌雄柏、驼梁后大地村的迎客松)。银杏树是珍贵的孑遗树种,被誉为“活化石”,具有很高科学价值。其次是“崖壁古柏”。天桂山石灰岩断崖峭壁间生长着一些小老柏,其根插入绝壁岩缝,有的临崖横生侧出,有的悬空倒挂,没有一粒土壤,不见一滴水分,却生长了数百年,如今仍苍翠劲拔,其生境与生态令人称奇,树状又如盆景,令人叫绝。在众多的岩壁古柏中,又以后山回音谷崖顶的“五柏倒挂”为奇。此处为一内凹上凸的弧形崖壁,洞顶岩缝间生长着五棵柏,其根扎于岩缝,树干向下,悬空倒挂,堪称奇树。据传为汉柏,又说是唐柏,树龄久远,为后山古树奇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此外,玄武峰南缘“小石林”象阵景点西侧10米处有一棵栎树,干从一巨石溶孔中穿过,石匝树干,树撑石孔,石树相斗,十分奇巧。
- 中文名
- 天桂山
- 外文名
- Mount Tiangui
- 别 名
- 三门寨
- 最高海拔
- 1270米
- 地理位置
- 河北省平山县
- 景区面积
- 132.5平方公里
- 开放时间
- 08:00~18:00
- 门票价格
- 65.00元
- 著名景点
- 青龙观
- 建议游玩时长
- 3-4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
- 秋季最佳
地理位置
天桂山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南部北冶乡境内,处于太行山中段深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8′至113°51′,北纬38°9′至38°17′。东距省会石家庄市80公里,北距革命圣地西柏坡35公里,距离华北著名的温泉度假区30公里。风景区范围东自险溢河谷,西至北冶乡界,北起赵家沟--柏树庄--北冶车行路,西南止于省(县、乡)界,南与山西盂县相邻,总面积132.5平方公里。天桂山的西面与山西的盂县接壤,南面是著名的沕沕水生态旅游区,北面与平山县境内的第一高峰驼梁遥相呼应,其东面就是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登上望海峰,可以遥望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就象两颗明珠一样镶嵌在华北大地上。地质地貌
地质条件
天桂山风景区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太行山隆起带井陉凹陷的北缘,区内广泛出露古生界灰岩,仅在北部边缘三清峰、插旗垴北坡山脚有古老的太古界变质岩分布。此外,三清峰与插旗垴北坡二栈崖及险溢河、燕尾沟下游深切河谷底部两侧有中元古界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砂质页岩出露。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构成风景区山峰的主体,与下覆的中元古界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假整合接触。寒武系下统为灰黄、紫红色钙质白云岩、页岩;中统为灰黄、灰色中厚层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及粉砂岩;上统为黄灰巨厚、厚层中晶白云岩、小竹叶状白云质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其上覆下中奥陶系地层,由厚层灰岩和豹皮灰岩等岩性构成,出露于杀九坨一草垛山山脊及南部省界山脊一线,与寒武系地层整合接触。阶段在天桂山南坡脚燕尾沟岩层倾向SE160°倾角 5~7°。地貌特征
风景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险溢河谷地)倾斜。最高峰位于与山西交界上的黑狗尖,海拔1426米,其次是杀九坨海拔1296米,天桂山主景区三清峰海拔1054米。河坊村险溢河谷地海拔310米,为风景区最低处。一般相对高差400~600米,如天桂山三清峰南侧停车场海拔540米,相对高差500米上下。风景区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除天桂山主景区三清峰、望海峰外,主要分布于杀九坨--翠屏山--草垛山一线和沿省界延伸的系列山脊。由于山体几乎全部由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构成,因此,形成了太行山中段典型的中低山喀斯特地貌。风景区内山势多呈东西走向,由北向南,山与谷地依次为:大天桥--小天桥--插旗垴--三清峰--望海峰等;燕尾沟谷地;杀九坨--翠屏山--草垛山;井子峪--沕沕水谷地;黑狗尖向东南沿省界延伸的山脊,呈现出三山夹两谷(沟)的地貌格局,其东缘为险溢河谷地。山间次一级小支沟发育,且切割侵蚀强烈,加之断崖崩塌等内外营力共同作用,形成了山高谷深,地形破碎的地形特点。又由于地壳在新构造运动中强烈阶段性抬升,这里岩层又近于水平,山体多呈阶梯状陡崖狭栈形态,有的山顶残留夷平面,成平顶山,有的进一步发育,山顶脊线呈梁状的墙状山,还有峰丛、孤峰等。山崖边缘常见造型怪石地貌及大小不等的溶洞、天缝、天生桥等暖温带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风景区内喀斯特地貌特点,一是类型多种多样;二是地貌发育典型;三是具有较高美学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由于受暖温带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量)的制约,这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不如热带和亚热带,但从整体看,这里既有奇峰怪石,也有地质历史上发育的喀斯特溶洞,地貌类型比较多。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有石芽(小石林)、溶坑、小溶沟、孤峰、石墩、石墙、石柱、峰丛、天生桥、豁口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洞,有上千米的大型溶洞,如银河洞。但多数为数十米深的中小型溶洞,如青龙观下方的真武洞。也有下凹坑状的泉洞,还有发育到晚期的穿洞。这里的溶洞由于地壳抬升,多分布于二栈和三栈之间的崖壁间,脱离潜水面时代久远,洞内碳酸钙淀积地貌如钟乳石不发育,但洞内溶蚀和侵蚀地貌十分典型。旅行指南
A、公路主干线:石阎公路 天桂山旅游路石阎路起于河北省会石家庄,止于山西省阎家庄,东西纵贯平山县境,其中平山段长90公里。天桂山旅游路始于古月镇,止于天桂山停车场,全长19公里。B、路面状况:自石家庄市至景区80公里,全部为一二级公路,其中石家庄市至古月为一级公路,路面标准为一级水泥路结构,自古月镇至景区19里公路旅游路标准为二级路,交通十分方便。C、公交抵达方式:石家庄发往天桂山景区的公共汽车,具体发车时间为:石家庄北站→天桂山(停车场):每日早6∶30发车,上午10:30发车,下午13∶30发车;天桂山(停车场)→石家庄北站:每日早6∶10发车,上午10:00发车,下午15∶00发车;D、旅游专线石家庄有发往天桂山旅游专线客车门票65元,团购价55元,30元(淡季)气候水文
气候条件
天桂山风景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但由于地处山区,海拔较高,又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点,与平山县城及东部平原气候相比,比较温凉湿润,从谷底到山顶气侯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据调查分析,天桂山年平均气温8-11℃,比平山县城低2-3℃,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山上20℃左右,比平山县城低6-7℃,比石家庄市区低7℃,夏季凉爽的气候,为消夏避暑提供了气候条件。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4℃左右,比平山县城气温低一些。东西向山体阻挡了北风寒流,阳坡春季花开较早。天桂山年降水量649-690毫米(北冶乡所在地观测为633.2毫米),比平山县城多110毫米左右。年内以7、8月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的65-70%,1、12月及春季降水量较少,但常有寒潮降雪天气,阴坡积雪,有的年份到4月积雪才融化完。积雪融化,在一些沟头崖壁可见冰挂景观。天桂山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相对变率达29%。如1963年年降水量达910多毫米,年最多降水量与最少值差670毫米,多雨年常闹洪灾。夏季天桂山多地形雨,温暖气流往往沿东西沟谷而上,遇山体抬升致雨。同时,也形成了云雾景观,尤其雨后乍晴时,燕尾沟、沕沕水沟等处可见云海或流雾。天桂山年平均风速2米/秒,年内以春季风速较大(平均2.3米/秒),秋季最小(平均1.8米/秒)。沟谷走向和坡向制约着盛行风向,一般情况下,春、夏多为东风,秋、冬西风和西北风占优势。盛夏山上夜风吹来,凉风扑面,清爽宜人。水文条件
天桂山景区属于滹沱河支流之一的险溢河流域。险溢河发源于山西省盂县石寨沟,由清风村南部入平山县境,从天桂山风景区东界纵穿而下,先后纳庙水沟(恶石)、井子峪--沕沕水沟、燕尾沟等较大支沟,经清风、塔崖、七里坪、南冶、北冶、河坊等村,出风景区后在曹家庄汇入岗南水库。河长62.4公里,河床平均纵比降17.2‰。井子峪--沕沕水沟是险溢河最大支流,发源于井子峪西南黑狗尖东坡,经井子峪、庄旺、黄安、沕沕水、狮子坪等村,在塔崖汇入险溢河。沕沕水以上沟床平时干涸,到沕沕水,由于得到灵泉水补给,沟内清水常流,向下游由于沟床渗漏,又潜入地下。燕尾沟发源于杀九坨东坡,由于上游分为西沟和北沟两支流.形如燕尾而得名。西沟和北沟在燕尾庄相汇,在天桂山主峰和南山翠屏山之间东流,在西岸村汇入险溢河。险溢河及其燕尾沟、井子峪一沕沕水沟等支流,具有太行山区石灰岩山地河流的一般水文特征,即地表水缺乏,河沟平时干涸断流,大雨之后为排洪通道,成为典型的季节性河流。但由于山地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如燕尾沟、险溢河上游清风村南部河段,出现了深切峡谷。有的河段,切入潜水面以下,河床底部有泉水出露,在河床出现小股水流,如清风村河段、南冶河段、沕沕水以下河段、燕尾北沟、燕尾沟梨树湾河段等,皆有溪流。景观
自然景观
雄险奇绝的山体景观天桂山东出太行山脉,座北朝南,东西绵延数十公里,如一条长龙凌空起舞。远观之,万山嵯峨起伏,群峰乱插入云,层峦叠嶂,争奇斗险,犹如浩浩大海,波腾浪奔。座座山峰,或岿然独持,雄瞰周遭;或相揖相拱,环列如屏;或刀劈斧削,壁立千仞。有的形如蹲虎,有的状若睡狮,有的山骨嶙峋,有的形容岌峭。山间鸟道羊肠,蜿蜒而上。登临山顶,俯视悬崖,惊心动魄;远眺众山,如螺如簪;暸望天际,数十公里远的岗南水库波光依稀,一片泛白。独特的崖栈地貌景观风景区山体由于阶段性抬升和相对稳定遭受剥蚀,又因岩层多近于水平,在内外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崖栈地貌,即陡壁成崖,崖顶盘山狭阶为栈。风景区内较高山峰普通存在着四栈两崖。以天桂山三清峰为例:一栈海拔630米,为山脚由砂页岩构成的坡梁面;二栈海拔750米,即第一层溶洞(如真武洞)、二道灵官所在高度;下临悬崖,形成了山半仙境之境界,沿绝壁西侧节理裂隙开凿的登山“天梯”,是谓险境。山顶剥蚀面为顶栈。天桂山之险,即由这种独特的崖栈地貌所成。游路常常沿崖间节理开凿而成“天梯”,如青龙观白毛仙姑洞西侧崖间的“天梯”等,都是以险为特色的景点。由于沟谷流水溯源侵蚀,沟头崖壁产生重力崩塌而形成弧形谷,因回音效果极佳,又称回音谷。风景区内回音谷有多处,一般崖壁高达40-80米,弧形直径30-40米,平时为干谷,雨后成瀑布。回音谷比较典型的有:银河洞景区小寨北侧的回音谷、百丈云梯下的葫芦谷、燕尾庄西侧滴翠谷、天桂山苍岩殿东侧的回音壁、后山的“双谷回音”以及险溢河上游清风村南的巨型孤壁等。惊险壮观的天桥奇观黄龙洞与银河洞之间绝壁上有两处喀斯特地貌发育晚期的天生桥景观,称为大天桥、小天桥。其中大天桥高120米,宽5米自厚9米,跨度160余米,横跨于绝壁之上,下临万丈深渊,远望如天际飞虹,观之云托桥,桥载云,惊心动魂,异常壮观。其规模体量,堪称北方第一天生桥这种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天生桥,不仅有奇特的观赏价值,而且也有很大的科考价值。造型奇特的峰石景观这里喀斯特奇峰主要展现在山顶形态上,如尖锥状多是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古剥蚀面上残留的峰丛,它构成了风景区的高峰,如黑狗尖(1426米)、杀九坨(1396.7米)、猴崖尖(1231米,省界)、小木口尖(1142米,池上村北)等。残留两个峰尖或石柱的奇峰如笔架山等(南山,天桂山停车场南侧)。平顶或浑园状的为垴,如插旗垴(981米)、关南垴(1088米,黄安村西南)、许头垴(1019.7米,留家坪村北)、仙人垴(黄安村北)、孤垴(燕尾北沟)等。还有一些造型奇峰,如兽似物,十分逼真。如骆驼岩(三清峰与插旗垴之间鞍部),鸡冠峰、阎王鼻子(1040米,黄安村附近)等皆造型奇峰。怪石,又是风景区喀斯特地貌另一奇观。怪石多位于山崖边缘或石墙顶端,有的是古喀斯特溶蚀地貌之留存;有的是山崖崩塌后残存的石柱或石墩。其体量有别,造型形态有的如人似物,有的象兽似禽,有的矗立于危崖,有的藏于崖后,人们根据其形态,给于命名,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如翠屏山(南山)的棒槌峰(石),上粗下细,立于危崖,十分逼真,可以与承德棒槌山媲美。棒槌峰西北侧还有笔架峰,其一峰顶有棵伞形小树,如同黄山的“妙笔生花”景观。翠屏山还有二柱香等怪石。三清峰(西峰)和望海峰(东峰)之间为一天然豁口,称剑豁岩,豁口间的利剑峰,高约30余米,合围约8米,如利剑劈岩插地。又如燕尾庄北沟西侧的将军石,以及燕尾庄北垴山崖东端的“唐僧取经”造型怪石等,都十分逼真。尤其唐僧取经石还是一处变幻造型地貌,如游人从盘山路南望,四块巨石犹如唐僧师徒行进在取经路上,游人前行转到怪石东侧西望,又似金鸡报晓,再向南去回望,又象天狗吠月,即从不同角度观赏呈不同的造型,大自然之造化,令人赞叹。上述是石墙进一步发育崩塌而残留的石柱等怪石。另一类是崖顶有隙处溶蚀而成的造型怪石,比较典型的是三清峰南崖天梯游路上的“小石林”系列怪石景观。造型有“游龙”、“仙蛙”、“象阵”、“金龟望月”等,维妙维俏,形体逼真。另外,这类怪石东峰山缘还有“玉兔石”、“母子石”、“雏鹰试飞”、“天外来客”等。这些造型怪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多姿多样的溶洞景观风景区喀斯特溶洞--地下喀斯特地貌还是比较发育的,这是暖温带喀斯特地貌特征之一。这里溶洞分布高度有上、下两层,下层发育在二栈与三栈山崖之间,如银河洞、仙人洞、悬棺洞、真武洞等。上层位于三栈与顶栈之间,如白毛女洞、三畜洞等。风景区正式命名的溶洞有十几外,其体量大小不等,但其共同特点为:一是溶洞走向多呈NNW--SSE向,说明溶洞发育时期的水流方向;二是由于长期脱离地下潜水面,洞顶渗水又少,多数洞内碳酸钙淀积景观如钟乳石、石笋不发育,但洞内溶蚀侵蚀地貌景观如涡穴十分典型;三是洞内积水很少,多为枯洞,但有的洞内有大型的岩溶泉,如沕沕水的灵泉。银河洞 天桂山景区内至今已发现并开发的溶洞首推青龙观西插旗垴西侧的银河洞体量最大,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北方最长的溶洞。银河洞(俗称无底洞)发育在寒武系中统泥质岩中,洞口海拔870米,位于山体北侧的断崖间。主洞走向NNW-SSE,洞道总长2000多米,洞内廊道与厅堂相间,最大厅堂高30米,宽25米,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形成了一个相互贯通的溶洞系统。银河洞已开发的主洞内碳酸钙化学淀积的钟乳石、石笋不发育,主要景观是溶洞发育过程中洞中流水(地下暗河)在水头压力下对洞顶、洞壁溶蚀和侵蚀形成的锅穴、溶坑、溶蚀壁龛、溶沟等溶蚀地貌,如已命名的“银河旋涡”、“天锅反扣”、“极顶苍穹”、“银河飞瀑”等十分典型,不仅具有神秘的观赏价值,而且也是进行科学考察和地质生产资料教育的好场所。此外洞内多崩塌残存的块石,有的块石有少量的钙质淀积,经人工整理,形成了一些造型景观,如“天牛石”、“鸳鸯石”、“天山石林”、“睡美人”等,这为溶洞增添了情趣。还有洞底块石,击之发出悦耳钟声十分奇特。总之,特色鲜明的银河洞,可以满足年轻游客探奇、探秘和求知的心理需求,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白毛女洞 青龙观上方断崖间的白毛女洞,因曾在这里拍摄影片《白毛女》而得名。该洞民间原称“三眼洞”,洞深20余米,有东、西、南三个洞口,皆临绝壁,险象环生,堪称险洞,且是俯瞰青龙观全景佳地,为游人必到之处。灵泉洞 沕沕水瀑布源头灵泉洞,为一下凹厅堂形的溶洞,泉水从洞底西南角裂隙涌出,水量很大,是沕沕水电站之动力。位于景区后山(灵泽岩)景点内为差异风化而发育在砂岩中的洞穴,这里还有两沟谷相邻,沟头孤形崖壁相接,平面呈3形,游人在谷中叫喊,可听到二次和第三次回音,回音叠应重合,余音不绝,双谷回音,堪称一绝。黄龙洞 位于天桂山景区燕尾庄与下口乡交界处,西接疙瘩路(山名),东傍插旗垴(山名)。黄龙洞居两山之间,洞南下方是下口乡槽子水村。洞口石皆紫色,唯两旁有二石柱,其色纯白,俗名玉旗杆。洞前有池,水极深,内有灵鱼,投以饼饵,则跃游争吞,视其鱼呈黄色,称之黄龙,该洞因而得名。黄龙洞高8米,深250米,洞中生水,徐徐外溢,寒气流彻,洞口处于悬崖下,悬崖高数丈,东西长4公里,绝壁断横,无路可登。要到黄龙洞,可走磨石崖到槽子水的小路。白龙洞 在天桂山景区井子峪村,洞口有一石柱,柱后有龙潭,其水清澈,上有乳形石五,俗号龙乳时有水从乳滴下汇为池,满则从石柱左右流出,遇旱则无。相传若诚心拜祷,水珠从乳石浸出,以净瓶接入,持归一二日必雨,有石刻龙王像在焉。此外尚有另一白龙洞,在天桢山景区黄安村约十余里,洞在山崖洞中,有石质白龙一条,其色灰白,鳞甲毕肖,回绕迂曲成丈池,池中有水甫及龙背。池上洞顶有心脏形之石锥下垂,其尖端有水下滴,铿锵悦耳。龙之两端之石壁上有锣鼓石与石壁无异,而以石击之,则一为锣声,一为鼓声。池之外,与龙相接处为云,其质色与龙无异,而其形为云状,宛然若画。清风洞 在天桂山南清风村东南(距村约二三里)之柏树垴上,其中从垴北斜入山中,洞口为不规则之三角形。每日自酉时起,风渐向外出,自晨(辰)时起,风渐向内吸,若有差异,则天必阴雨。风至塔崖后坪落地,至古道口忽无,一川田禾,受其鼓荡,岁庆丰登,民咸乐之。2003年7月河北省地勘局高级工程师水文专家刘志刚、地质专家张英群、河北省水勘院副总工程师水文专家刘立军曾对该洞进行详细探察。该洞高度(海拔)为900米,洞口约4平方米左右,从洞口向里看约有四五米深,下午3时左右,在洞口点燃了一堆树枝,烟雾慢慢向洞内飘去。顶部岩石系寒武系白云岩形成于寒武纪时代,距今已有四、五亿年。岩质系可溶岩,而山腰成份系页岩。从洞口到洞内后比较狭小,只能容一人慢慢爬行。当行到七、八米时,前方慢慢变窄,最后变成一狭窄裂缝,只有约20厘米宽,人无法再通过。裂缝上下垂直,上可至山顶(距山顶最多10米左右),下无法辩明。在洞口的侧下方及山南侧的峭壁上距山顶10米处还各有一个洞口。这样的溶洞在华北地区是十分少见的。除上述主要溶洞外,天桂山已列入历代县志的溶洞还有真武洞、肝化洞、青龙洞等。大大小小的洞穴遍布山间,因此当地老乡称天桂山为“窟窿山”。如梦如幻的云雾晴雨景观云海 天桂山春、夏、秋三季皆多云雾,时而山顶“戴帽”,时而云系山腰,云缠雾绕,气象万千。雨过天晴之际,常见流云从山腰蒸腾而起,犹如股股狼烟,飘然直上,达于山顶,漫延而开。特别是夏天,经常有云海奇观出现,茫茫云雾骤然而生,倾刻间灌满山谷,淹没山峰,吞没森林,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座座山峰有的“沉入海底”,踪影全无;有的仅显危石,如帆船漂动;有的仅露山顶,如孤鸟浮沉。十几里的苍山翠峰,皆成烟波浩渺的汪洋大海,大有万马奔腾,席卷一切之势。山寺晴雨 由于天桂山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夏日常出现“半山云雨半山晴”的奇特景象,位于青龙观道院,仰望晴日当头,观顶金碧辉煌,殿前风和日丽,下视山腰则云笼雾罩,山形模糊;山脚则急雨如箭,一片朦胧。此即天桂山著名的“山寺晴雨”奇观。众多的泉井湖瀑景观泉井 天桂山俗有“九泉一井”之说,最大的如沕沕水源头灵泉,是沕沕水瀑布的水源。又如天桂山青龙观附近的“三泉一井”。三泉即槐泉、青龙泉、金蟾泉,一井即明珠井。该井位于青龙观院内,井深不足2米,水量充盈,四季不涸,旱不竭,滞不盈,水质甘冽,饮之沁人肺腑,古为道院饮水井。此外不有天桂山后山济公洞泉、麻地凹的桃花泉、井子峪与庄旺村附近山崖的滴水泉等。瀑布 “沕沕水瀑布”在天桂山景区西南沕沕水村。“沕沕水瀑布”古为平山十景之一,俗有“沕水瀑布从天降”之说。据记载:有泉自半山涌出,其声勿勿倾泻,殆数十丈,山高流深,源清泉冽,波浪似雪,喷湍如花,瀑布横飞,如白练之经于天,白虹之饮于源。沕沕水为天然泉水,流量为0.35立方米/秒,垂直落差93米,形成天然奇观。沕沕水瀑布源自深峡石洞中,洞口茅草茂盛,荆丛掩蔽,顺石阶入内,高大宽敞,可容纳百人。半潭玉乳,清润甜凉,澄见其底,西南石壁下,泉水喷涌,争奔暗洞汇入“天池”。除沕沕水瀑布外,天桂山还有青龙观瀑布、葫芦谷瀑布等,旱时轻泄如帘,雨季下注如飞,水声潺潺,一片凉意。天桂湖 位于景区停车场南侧和东侧,分上下两湖,总面积20000平方米,水质清冽,波光荡漾,犹如两块巨镜,山光云影倒影其中。湖边红楼矗立,绿柳成荫,斑竹滴翠,繁花簇拥,是游人划船、垂钓、休憩、娱乐的绝佳之处。绚丽多彩的植物景观据民国21年平山县志料集记载,天桂山“山中树林阴医,啸侣呼群,飞鸣上下,万花竞秀,五色分披。樵童牧叟,行歌互答。时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时而风吹谷应,万籁齐发”。故从前平山八景之中有“天桂岩头樵子声”,说明天桂山曾经森林茂密,灌草丛生,是一处环境幽深、风景秀美之地。后来虽出现过度砍伐,但因道庙“神气”护佑及人们有意识保护,如今天桂山又变得植被茂密,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天桂山的乔、灌、草和滕本植物多达500种以上。山下水土条件较好的沟谷两侧除柿子、核桃、黑枣、桃、杏、枣、苹果等果树外,还有山杨、刺槐、榆、椿、泡桐等树种。70年代中期飞播的油松,多在阴坡,已郁闭成林。风景区地带森林是以栎树为主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除栎树外,还有槲、山榆、刺槐、椴、漆、白檀、连翘、槭、枫、椿、栾等树。灌木有荆条、酸枣、黄栌、山桃、杜鹃、鼠李、山皂角、沙棘、猕猴桃等。草本植物有沙草科、忍冬科、菊科、禾本科等。山上还有远志、红根、车前子、知母、黄芪、杜仲、刺五加等几十种药材以及藤本植物。风景区内野生动物有狐、狗、狼、獾、野猪、青羊、松鼠等兽类。鸟类有红嘴鸭、百灵、山鹰、喜鹊、野雉、石鸡、山雀等,银河洞内还栖息着蝙蝠,为游人增加了游趣。茂密的植被变幻出天桂山五色纷披、绚丽多彩植物景观:桃花 一年一度春季到来之时,草未青,树未绿,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就争先恐后次第开放。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开遍山崖沟谷。白的如云,红得似霞,流光溢彩,争奇斗妍,把整个天桂山妆扮得美轮美奂。此时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做一次赏心悦目的“桃花云中游”,一展蜗居一冬的 懒身心,往往诗兴大发,留下了大量吟咏桃花的雅诗佳句。红叶 每逢秋天,天桂山上的黄栌、栎树、楸树、橡树和丹枫等由绿而黄,由黄而红,直至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二十里秋山,涂抹成一幅长卷秋山红叶图。诗人刘章惊叹于天桂山红叶的美艳,称其“面积之广,气势之宏,无出其右者,实为燕赵游人之大幸也。”古木奇树 首推青龙观院中银杏树。树高20多米,胸径围3.15米,据推算已有五百年树龄,至今树干挺拔,枝叶繁茂,是平山四大名树之一(其他有平山文庙内的柏抱桑、林山的雌雄柏、驼梁后大地村的迎客松)。银杏树是珍贵的孑遗树种,被誉为“活化石”,具有很高科学价值。其次是“崖壁古柏”。天桂山石灰岩断崖峭壁间生长着一些小老柏,其根插入绝壁岩缝,有的临崖横生侧出,有的悬空倒挂,没有一粒土壤,不见一滴水分,却生长了数百年,如今仍苍翠劲拔,其生境与生态令人称奇,树状又如盆景,令人叫绝。在众多的岩壁古柏中,又以后山回音谷崖顶的“五柏倒挂”为奇。此处为一内凹上凸的弧形崖壁,洞顶岩缝间生长着五棵柏,其根扎于岩缝,树干向下,悬空倒挂,堪称奇树。据传为汉柏,又说是唐柏,树龄久远,为后山古树奇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此外,玄武峰南缘“小石林”象阵景点西侧10米处有一棵栎树,干从一巨石溶孔中穿过,石匝树干,树撑石孔,石树相斗,十分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