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凭栏历历好时光麦垅才青柳欲黄只有幽怀同渴壤几时一倒沃天浆余幼孜咏卢沟桥卢沟夭娇出桑乾月照河流下石滩茆屋鸡声斜汉曙沙汀雁叫早霜寒水光漠漠山烟白野色摇摇塞草残
千古长桥枕南北忆曾题桂倚阑干陈孚咏卢沟桥长桥弯弯饮海鲸河水不溅冰峥嵘远鸡数声灯火沓残蟾犹映长庚横
道上征东铎声急霜花如钱马鬃湿忽惊沙际金影摇白鸥飞下黄芦立杨荣咏卢沟桥河声流月满声残咫尺西山雾里看远树依稀云影淡疏星寥落曙光寒
- 中文名
- 卢沟桥
- 外文名
- Marco Polo Bridge
- 始建时间
- 1189年
- 投用时间
- 1192年
- 所属地区
- 中国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
- 类 型
- 联拱石桥
- 长 度
- 266.5米
- 宽 度
- 7.5米
建设历程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金世宗决定修建卢沟桥。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卢沟桥始建。金明昌三年三月十一日(1192年4月24日),卢沟桥建成。金章宗定名“广利”,因跨芦沟河(即永定河),改名为芦沟桥。延祐四年(1317年)至正十四年(1354年),卢沟桥修过街塔。明代自永乐十年(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明永乐十年(1412年)对桥进行了一次修缮,修缮什么未记清楚,但从记载上看不是大修。《明会要》: “ 永乐十年七月,卢沟河水涨,坏桥及堤,下令工部修筑。”明正统九年(1444年),卢沟桥重修。《 明一统志》:“(卢沟桥)金明昌初建,本朝正统九年重修。 ”明弘治三 年(1490年),修卢沟桥完工。 《 明实录》: “ 弘治三年五月, 修筑卢沟桥成。……比者营先帝山陵所役军匠至四万人, … … 此役 较之山陵不及三分之一。 ”嘉靖二十年(1541年)对卢沟桥复修缮,但未修完就停工了。《明实录》:“嘉靖二十四年四月甲子,诏止卢沟桥工。”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修卢沟桥,工程大小和修什么未载。《明实录》:“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壬戌,卢沟桥工完。”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修卢沟桥一次。这一次工程紧继上年工程,可能是返工或补作工程。《明实录》:“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己卯,修卢沟桥。”清康熙八年十月初九日(1669年),重修卢沟桥成。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卢沟桥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卢沟桥建亭刻碑,将乾隆帝手书“卢沟晓月”四字刻碑立于桥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下旬,连日大雨,永定河大水,冲倒卢沟桥石栏,桥面过水。卢沟桥右岸1.5千米处决口。1961年,卢沟桥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7年,卢沟桥桥面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望柱被更换了91根,柱头的狮子也重新雕刻。同年8月,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命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市政府)解决卢沟桥交通不畅问题。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1985年,卢沟桥正式退役。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1987年7月6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北京卢沟桥畔落成,邓小平题写馆名。1988年9月3日,一个霹雷将卢沟桥北侧东起第68根栏杆望柱击坏,望柱上的石狮也同时坏损。1991年,卢沟桥实现封闭管理。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2017年7月17日,卢沟桥石狮子建数字档案,全景呈现卢沟桥。桥梁位置
卢沟桥(LugouBridge)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桥面略呈弧形,两端较低,中间隆起。桥墩、拱券以及望柱、栏板、抱鼓石、华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岩及大理石砌筑,而桥面却是用天然花岗君巨大条石铺设的。桥下河床铺设几米厚的鹅卵石和石英砂,整个桥体砌筑其上十分坚实稳固。桥墩平面呈平底船形,北为上游,是进水面,砌筑分水尖,状若船头,长4.5-5.2米,约占桥墩四分之一。在每个分水尖的前端,各装有一根三角铸铁,边宽26厘米,锐角向外,以减轻洪流和冰块冲击,保护分水尖的稳定。在分水尖上面,又盖了六层分水石板,称风凰台,下两层挑出,以上各层逐次收进,高1.83米,既加固了分水尖的稳定性,对桥墩的承载压力也起到了平衡作用。桥墩南面顺水,砌作流线型,形似船尾,以分散水流,减轻洪流对券洞的压力。桥面的大理石护栏,是由281根望柱和279块栏板交替组成的。南侧望柱141根,栏板140块;北侧望柱140根,栏板1.39块。望柱和栏板石迎面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望柱项端各雕有一头大石狮,在其头上、足下或胸前背后又雕有一些小石狮。桥两端作为抱鼓石用的,东端是两头大石狮,西端是两头大石象,身躯硕大,憨态可掬。在顶栏石狮、石象之外,各竖华表一个,高4.65米,下设八角须弥座,上穿云板石,莲座圆盘之上雕有一头石狮,迎向桥外,神态自若,有如迎送行人。桥东端北侧立有乾隆御笔”卢沟晓月”碑,及碑亭。康熙皇帝重修卢沟桥碑立于碑亭之外。乾隆皇帝重修卢沟桥碑立于桥西端北侧。设计参数
卢沟桥全长266.5米(桥身213.5米,两端雁翅各26.6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身总宽9.3米(含地袱、仰天和栏杆),桥面宽7.5米。有桥墩10座,共11个桥孔,全以白石建造。桥身、拱、桥墩以腰铁牢固,桥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尖端加装三角铁柱,称“斩凌剑”,以抗御洪水和春冰。东西两端拱券各11.5米,中间拱券13. 42米。中心主桥孔跨度21.6米,余孔渐收,近岸孔跨度约16米。两侧桥栏有石雕栏板279块,望柱共281根,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每根柱头均雕有大石狮,共281个,大狮身上有小狮198个,顶栏上2个,华表上4个,大小总计485只。桥两端东有石狮,西为石象,紧抵桥头望柱。建设成果
卢沟桥的半圆拱券采用纵联式实腹砌筑法,使11个拱券联成一体。拱券龙门石上,至今依然保留有中间三个被称作虬蠖的拱顶龙头,雕工十分精美。拱券石块之间都用铁铜子或铁件联结加固,桥墩内部也都用铁活上下拉联,桥脚以铁柱穿石,俾使千载永固。这在我国大石桥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文化特色
- “卢沟晓月”碑亭
- 石狮子
- 文化作品
凭栏历历好时光麦垅才青柳欲黄只有幽怀同渴壤几时一倒沃天浆余幼孜咏卢沟桥卢沟夭娇出桑乾月照河流下石滩茆屋鸡声斜汉曙沙汀雁叫早霜寒水光漠漠山烟白野色摇摇塞草残
千古长桥枕南北忆曾题桂倚阑干陈孚咏卢沟桥长桥弯弯饮海鲸河水不溅冰峥嵘远鸡数声灯火沓残蟾犹映长庚横
道上征东铎声急霜花如钱马鬃湿忽惊沙际金影摇白鸥飞下黄芦立杨荣咏卢沟桥河声流月满声残咫尺西山雾里看远树依稀云影淡疏星寥落曙光寒
- 历史故事
旅游指南
票价
卢沟桥全天门票价格为20元,周边地区居民可凭过桥证免费参观,登城费3元。- 身高1.2米以下(含1.2米)儿童免票;身高1.2~1.5米(含1.5米)儿童,门票半价优惠。
- 65~69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 全日制在校学生凭学生证,门票半价优惠。
- 现役军人(含军校学员)门票半价优惠
- 残疾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免票。
开放时间
旺季(4 月1日~10 月31日):07:00~19:00淡季(11月1日~3月31日):08:00~17:00交通信息
- 公交车
- 自驾
- 飞机
- 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