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椰贝丘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古椰贝丘遗址1984年被发现,2006年9月4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凿和砺石、陶片、猪脊骨、鳖壳、木器、40多粒稻谷等。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 古椰贝丘遗址
- 外文名
- The coconut shell mound
- 历 史
- 4000年
- 属 性
- 中国2006年十大考古结果
- 地 址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
- 所属国家
- 中国
- 时 代
- 新石器时代
- 批准单位
- 国务院
- 批准时间
- 2013年
- 批 次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编 号
- 7-0388-1-388
历史沿革
古椰贝丘遗址在高明区荷城街道古耶村鲤鱼岗,1984年村民在古耶村附近开挖鱼塘时,发现土层里夹杂着众多白花花的某种“物质”,仔细看时分辨出是一些白色的贝壳。
1996年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部门再次派出专家到高明进行有关的考古调查,最终确定它是人类早期的一处贝丘古遗址。
2006年9月4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由副研究馆员崔勇为领队的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初步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发掘区域分别为岗顶、缓坡、坡脚和农田。
在历时六个月的发掘中,通过对43个探方和部分扩方的挖掘,挖出了15座周代墓和一大批重要文物。尚未发掘的区域内经探测仍然保存大量的贝壳堆积。
现遗址所在地已全被高明区人民政府征用,拟规划建设湿地公园进行保护。
文物遗存
古椰贝丘遗址面积经过多次勘察之后,从原先划定的7000平方米扩大到40000平方米,其文化层厚0.55米,含有大量贝壳。
岗顶区发现柱洞、灰坑等遗迹单位89个。缓坡区文化堆积已被大量的近现代墓葬破坏殆尽。坡脚区堆积最厚的分8层,发现了一处早期的活动面和一处唐代的路面。水田区是发掘的重点,海拔高度低于2.5米。文化堆积分7层,1层为现代表土层;2层为唐代文化层;3层为早商时期文化层;4层以贝壳堆积为主,文化遗物稀少;5层为黑灰色土,含大量贝壳,出土大量果核、木块、竹片、动物碎骨等;6层为黑褐色黏土,含大量腐殖物和小贝壳、小石螺等。贝壳直径1~3厘米,分离出土大量腐殖物碎屑、陶片、碎骨和保存较好的树叶。最重要的是出土了40多粒稻谷;7层为黑灰色黏土,含大量木块、树枝条和少量陶片、果核、碎骨等。
出土的文物方面主要有五种,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锛、石凿和砺石等在内的石器;一些属于陶器的夹砂粗陶片(印纹多为叶脉纹);还有猪脊骨、鳖壳等动物遗骨;黑土层中还发现了全世界贝丘中独一无二的保存完整的木器;而更重要的是出土了40多粒稻谷,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
遗址意义
古椰贝丘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5000—4000年之间的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遗存,这恰好在考古学编年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填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晚期到早商以前这一阶段的考古学编年体系的空白,代表该地区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而从遗址发现的大量史前动植物遗存,在研究珠江三角洲史前人类生存的古环境等方面具有填补科研缺环和空白的重要价值。
古椰贝丘遗址首先对于探讨西江、北江、东江古文化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完善本地区古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其次,除发现大量石器外,还首次发现了一定数量有加工和使用痕迹的木质工具,这也填补了广东史前考古的一项空白。
遗址保护
2007年初,中国2006年十大考古结果公布,高明古椰贝丘遗址上榜,成为佛山首个荣登这一殊荣的考古遗迹。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猜想
时间大约在4000年前,当时的珠江口仍是一个大海湾,这个海湾的西岸是一片连绵的崇山峻岭,茂密的原始森林绵延到海边,而在山脚海边较为平缓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群古人——古椰古人。这是一个人口不少的原始部落,他们已经懂得使用木器,一名少年正手持一块削过的木头用力撞击一颗坚果,然后美美地品尝着里面的果仁。而在不远处,几名壮年男子正在用石片切割一头大象的肉,这是部落壮男们在之前一天奋力捕获的大猎物,足够大家吃上好长一段日子。除了大象,牛、鹿、野猪以及一些鱼类都是他们喜欢捕猎的食物,在这片栖息地中,拥有丰富的生物群。
古椰古人的部落里,不仅会打猎,同样也会培植。在村落前的一片空地上,种植着一片水稻,他们懂得怎样去种植,当然也懂得怎样去吃这些水稻。从那时开始,种植水稻已经不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古人的专利。
相关遗迹
东莞村头遗址 在珠江虎门入海口东岸,虎门镇村头村西大山园,有一块神秘的台地。在这块面积达到万余平方米的台地之下,一个古村落静静地躺在那里。这就是村头村遗址,3500年前的贝丘文明。1989年至1993年间,广东省博物馆和东莞市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和东莞市博物馆分别两次对这个遗址进行了抢救式发掘,发掘面积达到3375平方米,发现商代和明代两个时期的遗存,其中商代遗存最为重要。在村头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可修复的大型器件就有200件之多。
东莞村头遗址当时出土了陶质小口折肩罐、釜、豆、器座等生活用品和石铲、石斧等遗物,出土的陶片之丰富,为当时广东省考古发现之最。
肇庆高要茅岗遗址 高要茅岗遗址位于金利镇茅岗村茅岗山南北面的山脚下的鱼塘中,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遗址面积近五万平方米,1978年10月被发掘。经专家考证,是广东近江河最大的一处先秦时期水上木结构建筑遗址。现在遗址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文化层厚约1米,堆积中含大量贝壳及动物遗骸。
肇庆高要茅岗遗址茅岗遗址最大的特色就是发现水上建筑的遗址,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三组干栏式水上木结构建筑遗址,呈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