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山位于南安市东田镇西南部,海拔1095米,因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在此屯兵扎营而得名,现已是名闻遐迩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地势险要,奇峰嶙峋,怪石峥嵘,群峦叠嶂,风光旖旎。
- 中文名称
- 黄巢山
- 地理位置
- 南安市东田镇西南部
- 开放时间
- 8:30-17:30
- 景点级别
- AAA级
- 门票价格
- 免费
- 著名景点
- 奇峰嶙峋、怪石峥嵘、群峦叠嶂
- 所属国家
- 中国
- 所属城市
- 福建省南安市
南安黄巢山
景区总体是一条可用于探险的狭长而崎岖陡峭的幽深峡谷,约3公里长,沿途布满各种奇石怪石,令人惊叹!中间有几个舟
渡的大小绿潭,是旅游探险的必经之处。峡谷悬泉似练,清潺如歌。景区内还留有10余处佛道教、历代兵家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并留下许多优美传说和动人的民间故事。
峡谷深处是一处宏伟壮观的瀑布群,瀑布源头海拔高480多米,宽30多米,分三层瀑布,每个瀑布下有一个100M2以上的绿潭,游者可涉险攀至二瀑下,潜入潭中,尽享水中乐趣。整个瀑布群一瀑为100多米,二瀑80多米,三瀑60多米,水量大时,其声如雷,十里可闻,且瀑区经年雾蒸云腾,七彩长虹,凌空南北,非常壮观。
黄巢山自然风景区到处山清水秀,万木争荣,百花争艳,成为各种珍稀动植物生息活动的天堂,是众多旅游爱好者假日休闲、避暑、探险、赏瀑的好去处。
惠州黄巢山
海拔671米的黄巢山,在山水资源丰富的惠州显得并不出众,高不及罗浮山,秀不及南昆山,它甚至还算不上惠阳区的第一高峰。 但是,黄巢山是我市唯一一座以历史名人命名的山峰。它的特色不仅在于此,山上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巧夺天工的石景,无不具有较大的旅游潜力。早在10余年前,开发黄巢山旅游资源的声音和方案就不断涌出,但由于种种原因,黄巢山至今仍没有为人们所熟知。 三年来,记者分别从惠阳区的永湖镇麻溪村、新圩镇花果村、镇隆镇山顶村出发,由南、北、西三个方向登顶,并收集了大量有关黄巢山的资料,相信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黄巢山的面纱。 由 来:黄巢征战广东 想了解黄巢山,就不能不谈领导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黄巢。据相关史料记载,乾符五年(878年)十二月,黄巢率军攻占福州,次年初黄巢攻入广东,同年9月攻占广州。尽管黄巢在广东征战不足一年,却在粤北和粤东留下大量有关的地名和传说,黄巢山就是其一。 持“由闽入粤说”的国内部分学者认为,黄巢军攻下福州以后,入粤路线是沿海边经泉州、漳州、粤东韩江、东江流域,最后攻下广州。因此,黄巢军开进广州之前,必须先攻陷循州(东江上游地带),才能沿东江两岸进入广州。险峻的黄巢山距惠州市区30公里,可谓粤东南的要塞。黄巢曾在黄巢山安营扎寨。 值得注意的是,黄巢山并非惠州独有,在福建、湖南、江西和粤北一带均有直接以黄巢命名的地名,仅仅黄巢山至少有5座之多。黄巢军所到之处,几乎都留下了有关的地名或传说。以同一人命名的地名存在如此之多,这很难说是一种巧合。 不少学者专家认为,历史人物的名字一旦变成地名,就有了长久传承、不易变异的特性。由此可见,黄巢山极有可能是因为后人为了纪念农民领袖黄巢,而将黄巢起义军驻扎过的无名大山称为黄巢山。 另有一则客家习俗支持此观点:客家地区每年端午节都有挂葛藤的习俗。挂葛藤的由来正是源于黄巢起义,传说黄巢有感于一名客家妇女的美德,而让客家人挂葛藤以避战乱。由于黄巢对客家人有恩,于是黄巢山对于客家人聚居的惠阳地区而言,更是意义非常。 奇观:巨石上垒“飞来石” 地名和传说固然有史料价值,但如果黄巢山本身并不具备独特的气质,终归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山头。从黄巢山的东北坡登上山峰,往西再越过一个山头,就能看到一片起伏平缓的山顶小平原。放眼远眺,一处处巨石景观就接踵而来,让游人发出由衷的感叹。 最为壮观的石景,要数叠石仙宫、白石崖和仙人洞。 所谓叠石仙宫,美名其曰就是由石头叠起来的宫殿。底下是一座巨大的磐石,磐石上面又有一块巨石,巨石上面又垒着一块“飞来之石”。 这块光怪陆离的飞来石,虽然称不上高大巍峨,但也险峻雄奇,看起来摇摇欲坠,足以引人驻足观望,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有关专家在观赏过叠石仙宫后称,这块飞来石应该与底部山体原为一个整体,经过几十万年的风化,雨水侵蚀,最顶端的粒度较大的岩石呈球状风化发育,最终形成这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象形山石奇观。 相对于叠石,“仙宫”就显得简陋不堪了。这是一个小山庙,供奉着一个号称“七碟星君”的老人。紧贴着飞来石的小山庙已经仅剩残垣,四处散落着一些已经破碎的石碑。从石碑上的只言片语可以隐约看到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孤独的老人曾经住在这里,老人的心肠很好,帮助了很多上山打猎的农户。他死后,人们都怀念他,就在这里立了这个庙。离这个庙10来米远处有一个墓碑,上面写着“福德老人之墓”的字样。可见这个老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村民们就把他尊称为“福德老人”。从石碑的原料和字迹来看,应该是民国之前的遗物。 白石崖位于黄巢山西边的陡峭的山脊上,两侧是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行走其上难免让人胆战心惊。在白石崖北右侧,有一群似乎横着长出来的巨石,这就是当地人所称的仙人洞。仙人洞并非真正的洞,实际上是一块巨石架在几块大石头上面而已,里面形成了一个能够容纳10人的巨大空间。洞口狭隘得只能让一人通过,洞里则很平坦。据说仙人洞是当年游击队的指挥部,隐蔽性非常高。 仙人洞还有一个名字叫“鹞婆石”,客家人说的“鹞婆”就是老鹰。只有远眺仙人洞,才能揣摩出老鹰的模样,左右两扇巨石是雄鹰的翅膀,中间的则是鹰头,气势磅礴。 历 史:古栈道和兵工厂 如果不细心,就很难发现黄巢山上的古栈道。在S357省道连通G205国道和惠淡公路之前,黄巢山北面的永湖镇麻溪、虎爪、老围下等村与外界仍无公路相通,只能走山路。其中往南的两条古道就是横穿黄巢山的栈道:一条是沿着黄巢山北坡,翻过几道山梁,经过马宗涧,直达黄巢山主峰东腰,越过山脊就到了新圩镇的花果村;一条是从黄巢山北坡往东南方出发,经过秋长的双田、周田等村,通往淡水和澳头。 这两条古道一直沿用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这一带老客家人重要的生活道路。直到水泥公路的开通,山里人才彻底告别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栈道。如今,除了双田古道被水库占据不复原貌之外,其他在山上的古道仍隐约可见。这条无法考证建造年代的古道如同石刻的历史长卷,蜿蜒曲折,忠实地记录下黄巢山一带客家先民所富有的勤奋、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 除了古栈道,黄巢山上还有一处鲜为人知的革命遗迹,那就是位于芒东窝的东纵地下兵工厂旧址。在1938年至1948年期间里,芒东窝一直是东江游击纵队的小根据地,易守难攻的地形让革命战士非常放心。在1941年到1943年间,纵队在芒东窝设起了枪支维修点,专门负责秋长、新圩、镇隆、陈江、潼湖、沥林、永湖等地的枪支维修。在1942年至1944年期间,东江纵队还在芒东窝制造子弹! 如今再难寻觅当年战士制造子弹时留下的痕迹,如同再难寻找黄巢起义军的遗迹一样。如今物是人非,竟成了许多人遗忘的一部分。按照惠阳区的旅游发展规划,黄巢山将建成生态田园休闲区。如果有可能,一定要把黄巢山的历史传说记录起来,让后代知道先人的一些事情 。
双峰黄巢山
景区地区: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
景区位置:双峰县沙塘乡与井字镇交界处(属井字镇黄巢村),S314省道91KM处
等级级别:二级
景区类型: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适游季节:全年
门票价格:无须
景点介绍黄巢山,是湖南省中部黄巢山脉的主峰。
黄巢山脉东西长约三十七公里,起点在湘乡市,终点在衡阳县,成驼峰状,是娄底市和衡阳市的天然分水岭,也是测水和涓水的分水岭。山北的人说双峰话,南边的说荷叶话,说这种方言的人分布为八个镇,约四十万人,著名的曾国藩和秋瑾就说这种话,据说当年只要是讲荷叶话的人去投靠曾国藩,要么打发二十两银子,愿意当兵的最小也是个什长(班长)。
黄巢山虽然是黄巢山脉的主峰,却不是此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73米,次于双峰第一高峰仙女峰(812米)和第二高峰紫云峰(802米),之所以以此山命名,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农民领袖黄巢,当年黄巢的三万农民军经过这里。
黄巢山位于湖南省双峰县境内,南有紫云峰,东有白石峰,西有仙女峰和九峰山,三山成驼峰状,拱卫着黄巢山,各峰之间连接形成隘口,东西两侧,各有连绵十多千米的山脉。东西南山峰对峙、石壁如削、悬崖陡壁、沟壑深幽,湘江一级支流涓水即发源于此地。右侧沟边一条狭窄的石径从雷家湾盘旋而上经赵家山排上再通往山顶,山顶常年云霞环绕,雾气腾腾,只有晴天才能看见黄巢山顶。黄巢山与仙女峰之间的隘口名叫黄巢隘口,是连绵几十里山脉中最低处,因而省道S314线由大埠桥回转盘旋而上,再回转盘旋而下沙子塘,要想平安地经过此地,除了对汽车的爬坡和刹车性能要求特别高外,还要求司机有特别熟练的驾驶技术。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基础建设项目衡东至双峰的高速公路连接线也经过此地,隧道长度超过一千二百米,是衡娄高速公路的控制工程。
黄巢隘口是湘西湘中通往衡山、衡东、衡阳、茶陵的咽喉要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人们为纪念途经此地的起义领袖黄巢,曾在山上修剑塔和道观。现塔和观已不复存在,仅余下一石庙和供奉的石像。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千万年过去了,黄巢山依旧挺拔凌厉、屹立不动。在战争年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平年代却是交通的障碍。
湘乡县志*兵防志》载:“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 880 ),黄巢出广州,破衡洲,自县趋长沙,营于县之旧五十四五都,今其山名黄巢山,在永丰,铜梁二都之间。”说的是黄巢军欲破潭洲(长沙),从衡阳经湘乡荷塘(今荷叶、井字)至梓门桥古驿道(今潭宝公路G320)经湘乡,直取长沙,曾屯兵于此,故得其名,当地人也叫“王子山”。
黄巢山是涓水的发源地。白石峰下的一股股涓涓细流汇聚一处,一路融合其他水流,从蒋琬的故乡蒋市街(今名井字街)流过,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门前打个照面,便经衡山、湘潭,汇入滚滚湘江。当年湘军打开南京,曾国藩兄弟就是靠涓水把金银财宝运回荷叶的。黄巢山也是湘衡咽候。
湖南省道S314线过了沙子塘娘娘殿就盘旋上扬,经过两个回转急弯直到黄巢山的隘口处,再经过一个回转急弯向南岳衡山、衡阳、衡东,是湘中娄底、邵阳及安化、怀化等地人们朝圣南岳的必经之处。据说毛主席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就是从梓门桥镇经黄巢山去湘南的。如今,双(峰)石(地方)线成为了省道,一条连结湘中与衡山的柏油二级公路已经修成,如果您去曾国藩故居或去南岳朝圣乘车越过巍巍黄巢,一定会有“ 山路十八弯 " 的美感。
黄巢山石柱峰下大埠桥有云溪寺遗址和清长沙知府墓,在栓水皂至今有座南朝禅师墓。据《湘乡县志》载:“境内最早的佛教寺院云溪寺,始建于南北朝萧梁时期( 502-557 ),当时有殿宇九进,寺田一处。”据传墓主禅师就是云溪寺最早的寺主。在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曾国藩还未考取秀才时,他挑了几十个自家编织的菜篮子赶蒋市街的集,想换几个纸笔钱。他这个读书人觉得做买卖是丢脸的事,便急于脱手把价钱压低,惹怒了另外两个卖菜篮子的汉子,争辩之中走来了一位道长,喝退了那两位汉子,把曾国藩带进了寺里,道长告诉他,读书人不要出来地卖东西。三十年后,曾国藩回家为父亲奔丧,由于心情不好,郁而生病。一天,四弟曾国潢与他又到黄巢山下古寺里向那道长求医。道长告之曾国藩:“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 ”。曾国藩回去后,细细地品味道长所送的《道德经》与《南华经》,终于大彻大悟,在日后血与火的政治舞台上,他以圆熟的技巧,老到的工夫演出一幕幕迥异往昔的精彩之剧来。
道光十九年,曾国藩的四妹曾国芝许配给洪山殿镇上朱咏春为妻。是年十月十六日,是成亲之日。曾国藩在日记中记道: " 送四妹出阁,父亲、母亲、余及二妹送亲,共夫七十八名,并朱家来夫百一十二名。日中,饭黄巢山…不可想象,在黄巢山这险峻的高山之上,曾朱两家共两百余人,是如何做饭开中餐的
黄巢山中本无路,传说黄巢部下用剑戟、斧头日夜劈山开石,使道路上达陈家乔木,下通中沙桂花。义军去后,遗剑一口于黄巢山,乡人后来在东西山沟巨石上修成一座三层的 “剑塔 ”以作纪念。至同治十年,曾国潢集永丰二十二、铜梁二十三、荷塘二十四都士绅商议,把乾隆年间修建的“雨师殿” 扩建成“黄巢山庙”,庙内悬挂曾国荃、曾纪泽手书匾额多方。可惜 1958 年修建梓(门桥)荷(叶)路时,塔和庙不得不拆除。时至今日,黄巢山人仍对巢军怀有浓厚的情感和敬意。邑人唐诗戡先生还作了《黄巢山怀古》七绝一首,诗云:“ 百石崔嵬一峡开,黄巢义旅此中来。寒霜坠剑遗民爱,立塔永埋心底哀。”黄巢山深处伞家冲人,学习黄巢义旅精神,开山劈石,十年修成一路,取名为“ 黄巢路”。
黄巢山,一座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名山,据当地人传说,我党早期杰出人物蔡和森、黄公略、彭平之也足迹踏遍此山,当年的铜梁支部就诞生于此山脉之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巢山定会闪烁其特有的文化光芒,传递着更多动听的故事。
万年县黄巢山
黄巢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石镇镇西部,离石镇镇3公里,乐安河之南岸,地理位置独特,为乐安河及其内河所环绕。这里丘陵起伏,连绵数里,相传唐末造反领袖黄巢,曾率兵驻扎在此,与唐军展开战斗,并占领了大半个中国,虽然后来造反被扑灭,但是却也成为压倒唐朝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就之后,唐朝被朱温所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就把这座山叫做黄巢山。
现今,在黄巢山仍保留着当年的古城墙、放马洲(亦称道港洲,该地居民因洪灾于1998年迁至县城郊区,包括马塘镇、马家乡、虎头岗、丰收等地)等。
据当地老者介绍,在黄巢山山顶某处,有一块桌面见方之地寸草不生,相传为黄巢当年与众将领盘地而坐议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