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大楼
粤海关旧址(Mansion of the Canton Customs)是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一处清末民初的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楼,俗称大钟楼,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道联庆社区沿江西路29号,濒临珠江河道。1914年3月28日奠基,由海关总税务司署英籍总工程师大卫·迪克(David C Dick)规划,英国建筑师阿诺特·查尔斯·达德利(C. D Arnott)设计,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至今已100年,钟楼里有目前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大钟音乐采用了英国威斯敏斯特宫(Westminster Palace)报时钟声,所鸣钟声响彻四方,1公里范围内均可听到,钟楼为穹隆顶,高13米,四面各砌双柱塔司干双柱。钟楼建筑面积62平方米,分为两层:下为钟室,内有不同口径的铜制吊钟5座;上为钟机房,四面各有直径2.5米的外向圆钟面,昼夜通明,可24小时奏乐报时,传声甚远。曾作为往时广州人的标准时间参考,也是很多广州老街坊的城市记忆。钟楼由华昌工程公司承建,于公元1916年6月建成,大楼坐北向南,四层,连钟楼总高31.85米,建筑面积404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耗资21万银两。该海关创立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与江海关、津海关合称清朝三大海关。该大楼见证中国海关从清朝到建国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199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中文名称
- 粤海关旧址
- 开放时间
- 周三:9:00-16:00,其他时间不对外开放
- 门票价格
- 免费
- 所属城市
- 广东省广州市
- 所属国家
- 中国
建筑特点
该建筑白色古罗马风格,是近代流传到中国的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建筑。1914年奠基,由海关总税务司署英籍总工程师大卫·迪克(David C Dick)规划,英国皇家建筑师阿诺特·查尔斯·达德利(C. D Arnott)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于公元1916年6月建成。大楼坐北向南,四层,连钟楼总高31.85米,建筑面积404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南立面用花岗石砌筑,西北立面砌红砖墙,整体钢筋水泥结构,以大块麻石作基础。首层为基座形式,用大理条石砌筑,使上层光滑的圆柱和饰以花饼的栏杆形成对比。正面外墙以花岗岩圆柱与条石镶砌,正面和东侧柱廊全部双柱,仿罗马爱奥尼式巨柱通贯二三层,四层为罗马塔司干柱式。各室高大宽敞,光线柔和并配有壁炉,门窗顶部略呈平缓的拱形,高大黑色柚木窗、木门,木门中间还有两扇小门。走廊铺设着细致讲究的花阶砖地板、彩瓷砖墙裙。顶筑巴洛克风格穹隆顶的钟楼,四面各砌塔司杆双柱,高13米,建筑面积62平方米。分为两层:下为钟室,内有不同口径的铜制吊钟5座,为1915年英国制造;上为钟机房,里面安放有目前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英制全机械传动式立钟。钟楼四面各有直径2.5米的外向圆钟面,昼夜通明,可24小时奏乐报时,传声甚远。整个建筑建成共花了21万银两。门顶原刻“粤海关”三字,1949年后曾为“广州海关”4个金字代替,2007年恢复原状。历史背景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粤(在广州)、闽(在厦门)、江(在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浙(在宁波)四个海关。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关闭厦门、云台山、宁波三个海关,仅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粤海关遂居重要地位。清朝皇帝派遣“监督”管理粤海关事务,以满族亲贵充任,具有与总督、巡抚平行而班次略后的官阶。鸦片战争前,粤海关并不直接管理来粤贸易的外国商人,而是通过特许商行——十三行进行管理。鸦片战争后,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制度被废除,粤海关开始直接插手外贸管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管理权。1859年(咸丰九年)10月,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攫夺粤海关行政权,从此粤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把持,直到广州解放。1931年6月1日,粤海五十里外常关改辖于海关机构,称分卡或分关,统归粤海关税务司署(简称粤海关)管理,至此原来由粤海关监督管理的常关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950年1月31日,粤海关税务司署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直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2016年是“大钟楼”建成100周年,粤海关旧址是继北京中国海关博物馆后第二个,也是直属海关第一个国有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于2015年12月28日通过广东省文物局备案登记。主要进行与粤海关相关文物藏品的征集收藏、文物建筑保护、陈列展示以及开展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交流、文创产品开发等,深入挖掘粤海关历史文化内涵,彰显海关工作对于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作用。近代之最
“大钟楼”在广州近代建筑史上拥有许多之最:最早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之一;最早采用垂直电梯的办公大楼之一;最早采用进口瓷片、马赛克进行室内装饰的建筑物之一;最早设立走火梯及逃生通道的办公建筑之一,至今仍然满足消防需要。建筑照片还曾于1925年4月送“美国建筑技术赛会”陈列展出。历史沿革
粤海关设立于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海关之一,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粤海关税务司在该建筑关址正式建立公署。原楼于1913年拆除,公元1914年(民国三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David Dick)设计,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于1916年5月竣工。1925年4月建筑照片送“美国建筑技术赛会”陈列展出。2006年9月12日,广州海关办公地点正式撤出已经使用了91年的粤海关大楼,迁往天河修复前的粤海关大门上方的“广州海关”四字区珠江新城。海关总署于2007年2月批复,原广州海关的“大钟楼”将建设为中国海关博物馆分馆。2007年8月完成恢复其旧貌,保养维护工程。海关博物馆则在同年12月28日布置完成并适时对公众开放。开放情况
粤海关旧址是中国内地唯一的海关博物馆。粤海关旧址于2007年12月28日完成馆内布置,每逢周一、三、五,接受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的预约参观。2009年9月20日和28日,曾对社会公众试行开放2天;从2010年1月13日起,改为每逢周三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9:30至下午4:00,市民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领票免费进场,参观1至4层的博物馆展室,屋顶及其上面的钟楼则不开放,每日参观人数限于800人;从2011年1月开始,博物馆再次缩减开放时间,只限在每个月第三周的周三向个人开放参观,维持凭证件免费领票的安排,开放时间为上午9:30至下午4:00,社会团体凭单位公函仍可在每周一、三、五预约集体参观。相关信息
粤海关旧址的大钟曾每隔15分钟响一次音乐,上世纪80年代后期,考虑到大钟报时声和钟声会影响周围居民休息,海关应市民要求最终还是停止了钟声和音乐报时。楼顶机械大钟近年,由于大钟运行时间太长及零部件磨损严重,导致大钟时间出现较大误差,为此曾对大钟进行过两次维修以恢复大钟走时的准确性。2016年1月1日起,大钟楼早晚8点恢复敲钟。- 荔湾区 1沙面
- 番禺区 2长隆国际大马戏
- 番禺区 3番禺百万葵园
- 白云区 4白云山风景区
- 荔湾区 5八和会馆
- 增城 6增城小楼仙源
- 荔湾区 7龙津西西关大屋区
- 番禺区 8长隆旅游度假区
- 白云区 9云溪生态公园
- 从化 10宝趣玫瑰世界
- 从化 11天湖旅游风景区
- 海珠区 12广州塔
- 荔湾区 13锦纶会馆
- 番禺区 14岭南印象园
- 荔湾区 15广州文化公园
- 花都区 16九龙湖度假村
- 番禺区 17沙湾古镇
- 从化 18碧水湾
- 荔湾区 19海山仙馆
- 荔湾区 20双桥烟雨
- 荔湾区 21广州沙面建筑群
- 花都区 22芙蓉度假村
- 荔湾区 23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
- 黄埔区 24南海神庙
- 荔湾区 25詹天佑的故居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