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都鼓楼
首页  > 安徽  > 滁州  > 凤阳   »  中都鼓楼景点介绍

中都鼓楼

中都鼓楼
明中都鼓楼始建于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凤阳城东侧,是中都城重要附属建筑。门额上有"万世根本”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数百米之外也能清晰可见。
中文名称
明中都鼓楼
地理位置
安徽省凤阳县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早9.00至晚5.00
景点级别
国家AAA级景区
门票价格
30

建筑介绍

明中都鼓楼是中都城重要附属建筑,和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副轴线——云霁街 的两端。

鼓楼结构

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鼓楼通高47.19米,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登焉则江、淮重湖萦紏渺弥,一目而中都诸山空濛杳霭,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终明一代,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台基正中间开三个门洞,中门略大,中上有朱元璋亲书的“万世根本”四个楷书大字。明中都鼓楼不仅台基高大,而且台基上的楼宇为“九五开间”即“阔九间,深五间”。“九五开间”明清两代只有皇家重要建筑使用,而明中都鼓楼采用“九五开间”规制,明中都鼓楼采用如此高的规制建设,在中国鼓楼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历史沿革

明中都鼓楼始建于洪武八年(1375年)。崇祯八年(1635)年,明末农民军攻占凤阳,楼宇被焚毁。崇祯十二年(1639年)重建楼宇。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鼓楼为中心修建凤阳府城墙。乾隆三十五(1770年)年修缮鼓楼。咸丰三年(1853年)楼宇被火焚毁,仅存台基。1989年鼓楼台基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凤阳县政府按旧制修复完成了台基上的楼宇。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级旅游景区。

布局

鼓楼在建筑布局上有别于其它鼓楼而别具一格。明中都鼓楼和钟楼东西遥遥对峙、高耸雄伟的布局是符合中都城总体规划的,也是对“席山建殿,枕山筑城”的中都城的点缀和平衡,因此把中都城宫阙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明中都鼓楼和钟楼如果不如此遥遥对峙,不如此高耸雄伟,就不但不能把雄伟壮丽的明中都宫阙衬托出来,而且会使群山环绕的明中都宫阙显得不够开阔,局促一方。因此鼓楼和钟楼在明中都的建筑设计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管理制度

旧时楼上置“铜壶滴漏,铜点更鼓,以警朝夕。”凤阳中等卫所拨军余一百六十四名,以官顾之,为守楼,并习吹鼓,以便应用。如有损坏,例于军卫修葺。

台基装饰特色

凤阳明中都鼓楼台基门券正上方上有砖砌万字符形花饰,外包莲花边;左右两券门各有一个三联方胜。万字符形花饰上有一块白玉石门额,阴刻着“万世根本”四个大字。明中都鼓楼的设计者取佛道两教吉祥物,对“万世根本”给予镇压、装饰陪衬,在客观上班形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文化符号,这在宋元以后的都城建筑中。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意义。

鼓楼大石础

鼓楼城台下有大石础,原是鼓楼台基上遗留的石础,95年复建楼宇时这些大石础无法再次利用,于是将大石础沿鼓楼台基埋一圈。这种做法:一是说明这些大石础是鼓楼的原物;二是一种展示,让游客了解鼓楼有如此大的石础。

鼓楼诗词

明-沈谬《凤阳飞楼》屼岌危楼霄汉边,春来秋去几年年。基图迥枕山河壮,榱拱平临斗极悬。云气苍龙承蚴蟉,月明黄鹤下蹁跹。登临何日逢崔灏,巨笔还裁锦绣篇。明-柳瑛《凤阳飞楼》百尺飞楼禁闼边,岿然屹立几经年。半空烟雾檐前润,咫尺星河槛外悬。剑气望来虹隐隐,玉箫吹处凤跹跹。岳阳曾有希文记,终古何日续此篇。清-张宣《登中都鼓楼》飞甍画栋连空起,濠梁城外月如水,踏春人踞最高巅,灯光散落千门里。忆昔中都全方盛,豪民十万相辉映。九门甲第凌云高,五侯冠盖轩霞竞。

朱元璋展览馆

文革期间鼓楼遭受严重 破坏,通过政府部门的极力拯救,前已恢复原貌。台基上有楼宇九间,“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楼内有《朱元璋·凤阳展览馆》,陈列有朱元璋从僧到帝的生平组画、中都城及明皇陵微缩景观等五大展厅,是游客了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凤阳渊源的绝佳去处。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