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阳翰笙故居
首页  > 四川  > 宜宾  > 高县   »  阳翰笙故居景点介绍

阳翰笙故居

阳翰笙故居
阳翰笙故居坐落于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罗场镇南华街,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故居呈三合头院落形成,坐北朝南,总体由主体房、院坝、后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1163平方米。
中文名称
阳翰笙故居
外文名称
yanghanshengguju
地理位置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罗场镇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约319平方米
开放时间
早9;00—晚5;00
景点级别
国家AA级别风景区
门票价格
0元
著名景点
渤海家风牌
历    史
建于清乾隆年间
主体房建筑面积约319平方米。正房为悬山式布瓦穿斗结构建筑,面阔三间125米,深两间73米,中间不堂屋,左右次间为四间寝室(有阁楼)。大门为双开四抹隔扇门,属典型川南民居。故居内完整地保留了当年阳翰笙同志生前的居室、堂屋、书房等共11间。阳翰笙原名欧阳本义,高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黄浦军校政治部秘书,中共党总支书记。1929年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1933年进入艺华影业公司,和田汉主持编剧委员会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创作《八百壮士》《青年中国》《日本间谍》《李秀成之死》《塞上风云》等爱国影剧。1938年任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从事统战工作。1940年底任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皖南事变”后,组建“中华剧艺社”,创作话剧《天国春秋》,批判了国民党顽固派。1942年创作话剧《草莽英雄》。1945年2月,与郭沫若等人动员312人联名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抗战胜利后,去上海领导开展进步电影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话剧《三人行》等。

游记

翰笙故居在罗场大桥侧,中心校校门旁,矗立着黑白相间为底、赭红色点缀的“阳翰笙故居”。坐北朝南,总体由主体房、院坝、后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1163平方米。主体房建筑面积约319平方米。正房为悬山式布瓦穿斗结构建筑,面阔3间125米,深两间73米,中间为堂屋,左、右次间为4间寝室(有阁楼)。大门为双开四抹隔扇门,属典型川南民居。故居完整保留当年阳翰笙生前居室、堂屋、书房等共11间。门前有“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署名“高县人民政府 2003年10月立”等字样。双扇院门内,蕨草、松树掩映间有一条青色石板甬道,通向房屋晒坝前。顺石阶而上十多步,便是具有浓厚川南民居特色的木质框架三合院。中堂门正上方一扁,上书“文明宏第”。堂屋正中顶横额是“渤海家风”,下有灵位,背景书“天地君亲师”。左右有联,上联是“余山万仞开亲远”,下联是“渤海千寻发泽宏”,正下面为宽大的黑漆雕花屏风。堂屋左右两壁中间荷柱上还有一联,是阳翰笙父亲60华诞,其姨侄古直廉奉送的,后人雕刻以示纪念,左曰“海屋添筹林壬洽颂”,右曰“乡闾进杖花甲征祥”,金粉涂之,色黄。左卧为阳翰笙祖母严氏卧室,木质串架床,旁垂直而立的特宽矩形衣柜。右卧为阳翰笙父母卧室,木床衣柜一字排开。出堂屋,沿屋檐向左,进左耳房,这里是一间通堂,作陈列室。沿壁摆放的全是阳翰笙生平事迹简介展板,放大的照片配上文字,再现翰老自1902年10月7日出生于此到1993年6月7日北京逝世91年概况。陈列分为10个部分,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热血少年,立志报国”、“投身学运,追求真理”、“投笔从戎,北伐南征”、“沪上风云,铁骨铮铮”、“文化统战,屡建奇功”、“襄助总理,振兴文艺”、“浩劫十年,青松不老”、“文传百世,高山仰止”,前有总序、后有结语。右耳房里间是阳翰笙卧室,外间书房现有名“翰苑”,成为书画陈列室及来宾签名处,墙上悬挂着包括原文联主席周巍峙等文人墨客书画的几十张字幅画条。几本签名簿,写满来自祖国各地参观者的签名及留言。有的还即兴创作,用诗文表达他们的感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