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故居
徐志摩故居,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短暂居住地,故居建成于1926年,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楼,为海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点。故居主楼底层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陈列,展示诗人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
正厅东厢房为徐志摩思想文学活动图片资料介绍,玻璃橱柜中展示诗人各个时期出版的著作与研究书籍。西墙上悬挂一幅徐志摩与印度诗人泰戈尔两人在倾心交谈的油画作品。西厢房是徐志摩家世生平资料陈列,黑白照片居多。厅后底层三间房屋内有《历代文化名人歌咏硖川诗词展》,陆小曼《为志摩扫墓》一诗亦在其中。一楼后园,遍植翠竹、茶花、石榴、夹竹桃。园中有一井,井栏为浅粉红色。旁立一牌名曰“爱之清泉”。
二楼梯口过道墙壁上悬挂有陆小曼设色山水图卷照片镜框,另有此图卷后邓以蛰、胡适、杨铨、贺天健、陈蝶野、陈从周题跋照片镜框。二楼客厅一堂红木家具,罗汉床、红木靠椅、圆桌、云石挂屏等皆非原物,应是新制之作。东墙有隶书二条屏镜框,西墙上是已定居澳门的上海篆刻家陆康所书七言行书联:“高山流水凌云志,明月清风无限情。”
东厢房为“眉轩”,即徐志摩书房。南墙有《诗人徐志摩造像》镜框,但无法看清是何人手笔,远望疑是陈从周先生之作。东墙上有百岁老人章克标所书“眉轩”二字横幅镜框,题曰“已卯中秋章克标百岁不老”。室内陈设有唱机、英文打字机及西式家具。眉轩对面为当年新房,墙上悬挂有翻印两人新婚照的镜框。陆小曼一袭白色婚纱居前,诗人西装革履俯身侍后,真令人有神仙伴侣之思。一室西式家具,床前铺淡米黄色嵌五彩花卉羊绒地毯,粉色窗花墙纸。。西厢房一为徐母卧室,陈设全用中式木制家具,唯西墙壁炉突兀入眼,颇感异样。徐母卧室对面是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卧室。徐张两人离婚之后,张被徐父认为女儿,故特辟此室。室内全用中式家具,梳妆台、书桌、太妃躺椅、雕花木床,一应俱全,甚至还配有在当时视为奢侈品的电风扇。二楼后面有三间房屋,正中一间门上悬挂康有为题写“清远楼”三字扁额,似为徐父书房斋名。三屋空无一物。墙壁上悬挂些今人书画。其中徐志摩像,不知出何人之手,笔墨怪诞恶俗。陆小曼像,坐扁舟上拨弄琵琶,身后荷花零艳。此楼上有露台,在露台之上,晴日可眺望远近南西两山,月夜可仰看一天星斗、俯视万家灯火。
- 中文名称
- 徐志摩故居
- 地理位置
- 浙江省海宁市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
- 600平方米
- 开放时间
- 8:30-17:30 除周一闭馆
- 景点级别
-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 门票价格
- 10元/人,海宁市民免费
故居被毁
2001年3月,徐志摩故居在该不该拆的争论中,最终还是被推倒了。记者起初还不信:因为徐志摩在剑桥住过一两年的房子还保留着,为什么海宁就容不了徐志摩故居的存在呢?当记者闻迅来到海宁硖石镇西南河17号察看究竟时,原先那座四进式的明清古建筑早已成了断壁残垣。最叫人伤感的是,当年徐志摩的北厢房书楼,“苟延残喘”地在瓦砾间支撑着,大有不愿倒下的架势;正是这幢老宅的每一根椽木、每一块砖瓦孕育了主人倜傥飘逸、色彩斑斓的文才———徐志摩笔下的《一道金色的光痕》、《家德》、《祖母之死》等传世名篇,都是围绕着这座老宅的背景而写成的。徐志摩在海宁硖石镇的故居实际上有两处,一为老宅、一为新宅。徐志摩的祖上以商为业,到了父亲徐申如这一辈,在镇上的家业已有丝行、酱园、钱庄等,并创办硖石电灯厂。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就降临在老宅第四进北厢楼里。老宅临街,内有门厅堂楼四进,大约建于清嘉道年间。旧时有慎思堂,“四开柱”、“金漆金光”,当时还兼作货栈。徐志摩在老宅度过他的童年、少年约22个春秋。老宅第二进北厢房即为徐志摩从小到大读书的地方,一代文宗的成长与此息息相通。新宅位于硖石镇干河街中段,是其父后来为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而于1926年建造的一栋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楼,共20余间,有冷热水管、电灯、浴室等设备。这在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无疑是一座令人侧目的豪宅。徐志摩深爱此屋,称其为“香巢”,内部装修及居室布置据说都是徐志摩亲手而为。徐陆两人自搬进新居后,度过了一段时间不长,但却“浓得化不开”的甜蜜生活。徐志摩在此写下了蜜月日记《眉轩琐语》、完成了小说《家德》、编就了《诗刊》第二期。新宅当时还居住着徐的父母,他的前妻、后来作为他父亲徐申如的继女张幼仪也同住在新宅里。因此,不管新宅还是老宅,无不留下这位诗人清晰可辨的人生印记,两者都是人们解读这位人物的重要历史“链”。海宁拆掉了徐志摩故居老宅,也修复了徐志摩故居的新宅,难道是“喜新厌旧”?八十年代初,徐志摩后人将新宅捐赠给国家。1998年,海宁市公布其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宅未列),同时斥巨资动迁了一部分住户后进行了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永久性纪念徐志摩的场所,这是海宁所做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是他们又决定不保留徐志摩的老宅。据海宁的一位同行介绍,处在硖石旧镇中的保宁坊徐志摩老宅,与相邻的危棚简屋粘结在一起,由于后来居住在里面的居民密度高,老宅的损坏程度十分严重,周围遇到几次火灾,消防车也开不进去。即使将破旧不堪的老宅孤零零地留着,看来意义不大,如不拆掉就会影响旧镇改造。显然,保护徐志摩的新宅比较容易,而老宅的保留和维护无疑让海宁市深感头疼。海宁在旧城改造中解答这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时,选择了一道“容易题”。一拆一修毁誉参半那么,对于拆掉老宅的做法,究竟是“煮鹤焚琴”还是“弃若敝屣”。徐志摩研究专家、中国作协浙江分会会员顾永棣认为,老宅应在原地加以修复。他说,徐氏老宅经历480余年风雨沧桑,如此古建筑,海宁少见。徐自1897年诞生在这座老宅里,直到1918年赴美留学,生活在这座老宅里,几乎占据其生命的三分之二。其大量作品、书信日记所记述的人事变迁,无不以老宅环境为背景,一旦失去了老宅,他的诗文就失去了事实空间的依托,游人也无从寻踪觅迹了。所以,该老宅与干河街新宅并不重复,而应配套。浙江省一位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官员对记者说,我们应当肯定海宁市政府完好地保存了徐志摩的故居新宅,但名人故居并不是越新越豪华越有价值,而应以出生地为标志。比如人们瞻仰莎士比亚故居,主要是看一座不起眼的三层小楼,这是他的出生地;而莎士比亚成名后的新居,当地人只是在车子开过时顺带指点一下。据说《人间四月天》的许多情节都是围绕老宅而展开的,几乎没有新宅的背景故事,这恐怕不是该戏的“疏忽”吧?故居结构
故居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前后两进,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楼。后楼亦三间,屋顶有露台,可登临。故居台门上方有诗人表弟金庸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正门后有砖雕“东海安雅”四字,应是徐氏郡望与宗祖之意。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房,后有三间二层楼房,层顶有露台。天井中有徐志摩半身塑像。正厅门上方有臧克家九十四岁题写“志摩故居”。厅内正上一白底黑子大扁额:“安雅堂”,启功先生因原扁额已毁故特为之补书。扁额下方有浙江文化厅副厅长兼文物局局长书法家鲍贤伦之隶书五言对联:“烟光随地尽,水色到天无。”岳飞二十八孙岳石尘所画设色《松竹图》。大厅与东西厢房地上均铺设粉色花纹西洋大瓷砖,与房屋结构相符,但与厅内陈设却难相容并蓄,华洋同室,可见当年江浙沪一带商宦人家居室装潢的一时趣尚。正厅东厢房为徐志摩思想文学活动图片资料介绍,玻璃橱柜中展示诗人各个时期出版的著作与研究书籍。西墙上悬挂一幅徐志摩与印度诗人泰戈尔两人在倾心交谈的油画作品。西厢房是徐志摩家世生平资料陈列,黑白照片居多。厅后底层三间房屋内有《历代文化名人歌咏硖川诗词展》,陆小曼《为志摩扫墓》一诗亦在其中。一楼后园,遍植翠竹、茶花、石榴、夹竹桃。园中有一井,井栏为浅粉红色。旁立一牌名曰“爱之清泉”。
二楼梯口过道墙壁上悬挂有陆小曼设色山水图卷照片镜框,另有此图卷后邓以蛰、胡适、杨铨、贺天健、陈蝶野、陈从周题跋照片镜框。二楼客厅一堂红木家具,罗汉床、红木靠椅、圆桌、云石挂屏等皆非原物,应是新制之作。东墙有隶书二条屏镜框,西墙上是已定居澳门的上海篆刻家陆康所书七言行书联:“高山流水凌云志,明月清风无限情。”
东厢房为“眉轩”,即徐志摩书房。南墙有《诗人徐志摩造像》镜框,但无法看清是何人手笔,远望疑是陈从周先生之作。东墙上有百岁老人章克标所书“眉轩”二字横幅镜框,题曰“已卯中秋章克标百岁不老”。室内陈设有唱机、英文打字机及西式家具。眉轩对面为当年新房,墙上悬挂有翻印两人新婚照的镜框。陆小曼一袭白色婚纱居前,诗人西装革履俯身侍后,真令人有神仙伴侣之思。一室西式家具,床前铺淡米黄色嵌五彩花卉羊绒地毯,粉色窗花墙纸。。西厢房一为徐母卧室,陈设全用中式木制家具,唯西墙壁炉突兀入眼,颇感异样。徐母卧室对面是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卧室。徐张两人离婚之后,张被徐父认为女儿,故特辟此室。室内全用中式家具,梳妆台、书桌、太妃躺椅、雕花木床,一应俱全,甚至还配有在当时视为奢侈品的电风扇。二楼后面有三间房屋,正中一间门上悬挂康有为题写“清远楼”三字扁额,似为徐父书房斋名。三屋空无一物。墙壁上悬挂些今人书画。其中徐志摩像,不知出何人之手,笔墨怪诞恶俗。陆小曼像,坐扁舟上拨弄琵琶,身后荷花零艳。此楼上有露台,在露台之上,晴日可眺望远近南西两山,月夜可仰看一天星斗、俯视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