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首页  > 甘肃  > 张掖  > 高台   »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景点介绍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候鸟及其自然生态系统。区内多人工林及沙生植物。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已知有28科47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黑鹳、大天鹅、小天鹅、鸢、红隼等。
中文名称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甘肃省高台县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48.53平方公里

基本介绍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高台县境内,东经99°23′-100°06′,北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_百度地图纬39°15′-39°49′,面积48.53平方公里。黑河流域中游,地势平缓,水源充足,并建有多座水库,成为鸟类理想的繁殖越夏、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候鸟及其自然生态系统。区内多人工林及沙生植物。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已知有28科47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黑鹳、大天鹅、小天鹅、鸢、红隼等。位于甘肃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多数墓葬已被沙埋没,凡未被沙漠埋没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盗。

地下古城

1956年国家地质勘查队进行勘查后,认定遗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氏国国都。因当地人称匈奴为“黑匈”,故称为“黑水国”。按《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汉时张掖古城。《甘州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笔绎,元为西城驿,明则称小沙河驿,当地人呼之为“老甘州”或“黑水国”。《扰新记程》载:“隋朝韩世龙守黑水国驻此,有古垒四,去后一夕为风沙所掩”。汉墓群南北两侧,有古城堡故址两座,两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为方形。南城堡东西长248米,南北宽222米,东面正中开门,并加筑瓮城。门宽7米,墙厚4.6米,夯土厚层0.15米。城堡内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地表面有大量砖块瓷片,还发现石磨等物。北城堡与南城堡相距约1公里。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20米,门开在南面,宽约4米。城垣西南角筑有土台,正方形,每边长7.5米。北城堡已被流沙埋没。黑水国遗址遭到了风沙的侵袭,同时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解放前,驻军师长韩起功派兵挖掘,大肆掠夺,珍贵文物所剩无几,就是人为破坏的最突出的一例。

河流水系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断,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与石羊河流域相邻,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接壤,流域范围介于东经98——102度,北纬37度50分——42度40分之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三省(自治区),国土总面积14、29平方公里,其中甘肃省6、18万平方公里,青海省1、04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约7、07万平方公里。黑河流域有35条小支流。随着用水的不断增加,部分支流逐步与干流失去地表水力联系,形成东、中、西3个独立的子水系。其中西部子水系包括讨赖河、洪水河等,归宿于金塔盆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中部子水系包括马营河、丰乐河等,归宿于高台盐池一明花盆地,面积0、6万平方公里,东部子水系即黑河干流水系,包括黑河干流、梨园河及20多条沿山小支流,面积11、6万平方公里。

特点习俗

皮影

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品,早在西汉至北宋时已有流传。据传,皮影戏最早产生于汉代。汉武帝死了宠妃李夫人,想她想出了病。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李氏人形,于灯前投影帐幕,武帝似见到李氏一样,病渐见好。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彩绘、镂雕,又改纸制为皮制,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地成了后来的皮影戏。由于受材质限制,保存甚难,所以传至今世的古影不多。张掖的上寨小满一带制作的皮影是用牛皮或驴皮作原料,刻成各种生动传神戏剧人物,博得人们的喜爱。张掖当时的皮影具有造型简洁、纹样夸张的特点。它除作戏剧表演外,还是一种有趣味的装饰品和艺术欣赏品。逢年过节,喜庆日子,都要请皮影戏班子唱戏。三、四十年代中,张掖皮影戏有七十多个正本戏,一百多个折子戏,不少是个人创作独家所有,内容上也逐步有所改进。

高跷

高跷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表演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双脚踩着木高跷(高者一米多,低者三四十厘米)按照一定的规矩,一定的套路,或行或走,或演或唱,给人一种动的艺术享受。高跷历史悠久,远在两干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列御寇写的《列子·说符》中就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它的表演艺术后来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艺术结构也臻完善,成了庙会佳节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高跷不拘形式,花样繁多,多在秧歌、旱船、竹马儿表演后出现,还配有一些丑角,扮相丑陋怪涎,表演滑稽幽默,以嬉笑逗乐,插科打挥表现角色性格,制造节日欢乐气氛。高跷从清朝同治年(公元1862年至1874年)就出现在张掖农村各村、寨、堡的秧歌表演中,高跷中的丑角,虽是秧歌集体舞队的附属部分,但却表现着有趣的民间传说,折射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民众的思想情趣。譬如常见的丑角蛮婆蛮汉和张公背张婆、大头和尚稀妮翠,就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造福大众,驱疫逐邪者的赞美及对通情达理,与人为善者的讴歌。这些丑角的表演大多不受秧歌节奏制约,自由穿插于秧歌队列的前后即兴作戏,调情逗趣,引入发笑,使秧歌表演气氛更加热烈。

水文特征

流域地表水系水文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祁连山区水文气象垂直分带性、下垫面条件等。一般来说,山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过程和高温季节基本一致,径流量与降水量集中于暖季,春季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夏秋季以降水补给为主,具有春汛、夏洪、秋平、冬枯的特点。年内变化呈明显的周期规律,受气温、森林植被的影响,冬春枯水季节(10-3月),黑河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19.73%。降水以固态形式蓄存,占年降水量的5-10%。这时地表水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基岩裂隙水,一部分为当年或前一年夏秋涵蓄于森林植被中降水和森林分布线以上疏松坡积物下移到森林中涵蓄的水(据傅辉恩等)。春末夏初,随气温升高,地表径流量上升,占全年总流量的24.55%,雨季(7-9月)降水量增加,冰川融水量大,地表径流达55.71%。黑河干流出山后进入走廊平原,人为因素的作用加剧,至正义峡断面,径流年内分配明显发生变化,3-5月间,中游地区进入春灌高峰,正逢河水枯水期,黑河下泄水量很少,甚至出现河床断流现象,因而正义峡以下,地表径流量处于年内最低值;6月河水开始增加,7-9月出现夏汛,9月份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大量溢出,形成年内河水高峰,10月份随冬灌和降水量减少,河流量再度减少,至11月达到最低值,12月至翌年3月为非农业用水季节,中游用水量减少,地下水(泉)补给稳定,河流量平稳。黑河下游水量年内分配已完全受制于人类尘埃,年内径流量变化过程是:5-6月河水断流,7月以后出现径流直至9月夏汛,11月后气温下降,河水封冻,中游来水减少,直至翌年2月下旬开始融冰,3-4月形成春汛。

地形特点

从黑河流域的整体地形特点来看,主要以山地平原结构为主。东西长而南北窄,形成走廊式结构,故因此而得名。主要介于祁连山和龙首山、合黎山、张掖的东大山、马鬃山、黑山之间,形成盆地结构。即主要是第三纪及第四纪大型的强烈地震引起的地壳运动,与祁连山地隆起及走廊内部断陷形成,才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典型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地形特点。黑河所流经的广大区域,只有在走廊内部用于灌溉,走廊南部即黑河源头只是作为调蓄河流,北部深处戈壁沙漠,也不能用于灌溉,只能作为地表水的调节器。其南部与青海省最接近,并行于走廊南山、托勒山、疏勒山及大通山,作为祁连山南部厚重的几大屏蔽山脉。流域东部是山丹、民乐两县,与古休屠地即武威的民勤接壤。流域西端是嘉峪关市,深入于酒泉盆地以东部分。而北部是属祁连山北支系的合黎山,过合黎进入巴丹吉林沙漠3黑河便是穿行其中而入蒙古高原,并消失于茫茫大漠之中。

流域周边

流域东部是山丹、民乐两县,与古休屠地即武威的民勤接壤。流域西端是嘉峪关市,深入于酒泉盆地以东部分。而北部是属祁连山北支系的合黎山,过合黎进入巴丹吉林沙漠3黑河便是穿行其中而入蒙古高原,并消失于茫茫大漠之中。

旅游贴士

地址:甘肃省高台县境内。交通:从甘肃张掖市火车站坐巴士到达高台县。美食:香饭、腊羊肉、搓鱼面、粉皮面筋、灰碱面、羊羔肉垫卷子、糊馎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