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怡亭铭摩崖石刻
首页  > 湖北  > 鄂州  > 鄂城区   »  怡亭铭摩崖石刻景点介绍

怡亭铭摩崖石刻

怡亭铭摩崖石刻
中国唐代石刻。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小北门外长江边。这里原是江心中的一个小岛,唐永泰年间 (765)裴鶠在此卜地建亭,李阳冰将其命名为怡亭,并用小篆书写了序言,由裴虬撰写铭文,李莒用隶体书写铭、款,一并刻于巨石之上,被宋人蒋之奇称为 “三绝”。
中文名
怡亭铭摩崖石刻
名    称
怡亭铭摩崖石刻
西    长
西长3.8米、
南北宽
南北宽3.3米
位    于
鄂州市城区滨江大道小北门

结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鄂州市城区滨江大道小北门外长江南岸江边,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是一块东西长3.8米、南北宽3.3米的天然岩石,旧名观音崖,俗称猴子石。石刻是唐代名人李阳冰、李莒、裴虬等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怀古游玩时留下的珍贵铭刻。这里原是江心中的一个小岛,唐永泰年间 (765)裴鶠在此卜地建亭,李阳冰将其命名为怡亭,并用小篆书写了序言,由裴虬撰写铭文,李莒用隶体书写铭、款,一并刻于巨石之上,被宋人蒋之奇称为“三绝”。此铭在宋欧阳修《集古录》、《大明一统志》、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吴荣光《筠清馆金石记》、瞿中溶《古泉山馆金石文编》中皆有记述。由于常被江水淹没,历代传拓较少。现怡亭早已无存,仅存石刻。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

刻铭巨石通高4.5米,宽3.7米,形如蹲猴。文字刻在一个高0.88米、宽 1.7米的平面上,分序、铭、款三部分,从右至左直书。序 6行22字;铭5行40字;款3行20字。全文为:“怡亭,裴鶠卜而亭之,李阳冰名而篆之,裴虬美而铭之曰(以上篆书):峥嵘怡亭,磐礴江汀;势压西塞,气涵东溟;风云自生,日月所经;众木成幄,群山作屏;愿余逃世,于此忘形。永泰元(年)乙巳岁夏五月十一日陇西李莒囗囗直上西南”(以上隶体) (见图)。此刻是中国古代石刻中的精华。此石保存基本完好,但已处于江岸之下,为防止江水冲刷,在其周围修建了一道防水石墙,以资保护。此石刻下还有清代金石家巴慰祖题名隶书:“歙巴慰祖,着舟于此,遍览旧迹,得元次山题名于郎亭山下岛中,水落始见,留连十有七日,手拓诸摩崖而去,同游苏门陶石,即时则乾隆五十一年之孟春也”。共计62字。该石刻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篆书所幸存在世的唯一原刻,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历史

鄂州市老城区小北门江边,矗立着一处巨崖,巨崖如小岛,上刻有被世人誉为“三绝”的“怡亭铭”,即“怡亭铭摩 崖石刻”。该崖突兀江畔,旧名“观音崖”,因其形似猴状,人又称“猴子石”。它东望江心的龙蟠矶,西瞰西山脚下的钓鱼台,是鄂州城区沿江一带的三大“奇石景观”之一,论其名声和历史、艺术价值,则又在龙蟠矶和钓鱼台之上。说起怡亭铭摩崖石刻,先要提及“吴王散花滩”。公元 221 年,吴王孙权建都武昌。其实,观音阁崖处有不少逶迤起伏的石头延伸到江中,形成一座三面环水的小石岛,岛后是一片宽阔的沙滩池,泥土淤积,地势平旷。东吴靠水军立国,孙权常在此地检阅水军,迎送将士。每逢将士征战凯旋,孙权又 总要在这块沙滩上举行散花犒军仪式,“吴王散花滩”因此得名。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