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观鱼亭 观鱼亭,亭名。位于黄山风景区温泉汤泉溪畔。建于1958年。亭前水池内有假山,泉水自假山内管道喷出,池中养鱼。大雨后,凭栏可观汤泉溪中急流奔腾,如千军万马呼啸而过,非常壮观。 喀纳斯湖观鱼亭 位置 观鱼亭建于海拔2030米的哈拉开特(蒙古语意为骆驼峰)山顶上,与湖面的垂直落差达600多米,因处于观察“湖怪”的最佳位置,故得名观鱼亭。
- 中文名
- 观鱼亭
- 职 业
- 观赏
- 建 于
- 1958年
- 海 拔
- 2030米
- 垂直落差
- 600多米
地理环境
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为昆仑山的高峰之一,海拔7719米。山顶常年积雪,山间悬挂着条条银光闪闪的冰川,极为壮观。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位于东经75.1度,北纬38.6度;两峰同在西昆仑山脉西端的山脊线上,直线距离仅15公里。 它们的山体相连,是一对联抉而立的姊妹峰,坐落在新疆阿克陶县境内。它们与其南面的慕士塔格山同居西昆仑山脉,并称为东帕米尔高原的三座著名高峰。
公格尔山是西昆仑山脉上的第一高峰。山峰呈金字塔形,峰体陡峭,平均坡度约45度,山峰主要以4条主山脊为骨架:北山脊、西山脊、南山脊、东山脊。山坡浮雪深厚,有高差达300米左右的雪崩区。
两峰所处的东帕米尔高原地处内陆,又有众多山系阻隔着印度洋、太平洋气流的进入,因而气候十分干燥,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在海拔7500米左右地平均气温在-20℃,最低可达-30℃,最大风力9-ll级,通常风力是7级左右。天气频繁变化是这一地区的一大特点,即使在夏日,山上也可能风雪交加,气温可下降到-20℃。 通常登山活动一般安排在6—8月为宜。
地理位置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0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这里以湖为中心建立了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总面积达5588平方公里,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冻雪带、高山草甸带、山地草原带等,垂直分布。
动植物
提到喀纳斯景区,就要提到它的很多唯一: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是中国唯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喀纳斯湖还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
喀纳斯湖是我国极其难得具有欧洲生态系统的区域,保护区内有植物798种,其中珍稀植物30种,动物39种,鸟类117种,鱼类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13种,其它稀有动物9种,昆虫真菌的新种记录不少60个。
湖边居民
图瓦人亦称“土瓦”和“德瓦”、“库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有些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的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个民族。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言相近。在生活习惯上,图瓦人除欢度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图瓦人信仰佛教,丧葬方式为曲体入葬,图瓦人居住在阿勒泰喀纳斯湖图瓦村和白哈巴图瓦人村落。喀纳斯湖与图瓦人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湖旅游区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
四大奇观
千米枯木长堤
在喀纳斯湖最北端的入湖口,有一条千米枯木长堤是喀纳斯湖奇观之一。洪水时枯木长堤会飘起来,按理来说,这些枯木会向下游漂,但是多少年来,却奇怪的浮动逆流而上,长长地横列在喀纳斯湖的最上游6道湾。据说有人把枯木扔到下游5道湾里,那枯木还是执着地回到老地方,与枯木长堤连为一体。这是为什么呢?每当洪水季节,河水将上游大量的枯木携带漂入湖口,后因强劲的谷风在遇到喀纳斯湖南面的巨大山体后,风力变向将漂入湖水中的浮木推动着逆流上漂,日积月累逐步在湖口汇聚堆叠形成一条百余米宽、两千米长枯木纵横交错的 “千米枯木长堤”这一特殊的自然景观,这些枯木随着水的涨落而浮动。
湖怪
喀纳斯湖另一奇观是湖中有巨型“湖怪”。据当地图瓦人民间传说,喀纳斯湖中有巨大的怪兽,能喷雾行云,常常吞食岸边的牛羊马匹,这类传说,从古到今,绵延不短。有众多的游客和科学考察人员从山顶亲眼观察到巨型大鱼,成群结队、掀波作浪、长达数十米的黑色物体在湖中慢游,一时间把“湖怪”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又为美丽的喀纳斯湖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1985年7月下旬,新疆大学动物学教授向礼陔率领的考察队在湖边工作时,突然发现数十条巨型鱼在湖面出现,两天后袁国映带领的新疆环境科学研究所的考察队也在“一览亭”上观察到了湖中的巨型鱼群,并摄得了许多照片和一段录相,从而开始了喀纳斯湖“湖怪”之谜的研究。
喀纳斯湖的神秘大概和湖怪的传说有关。据一些专家经过考察推断,所谓湖怪其实是那些喜欢成群结队活动的大红鱼。这是一种生长在深冷湖水中的“长寿鱼”,其寿命最长可达200岁以上,而且行踪诡秘,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捕捉到它的。当地的图瓦人并不相信这种说法,在他们的传说中,湖怪能吃掉整头牛。但湖怪到底长什么样,谁也说不清。他们的前辈还有过两次捕捉湖怪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至今图瓦人不到湖里打鱼,也不在湖边放牧。
至于“湖怪”与大红鱼(哲罗鲑)是不是一回事,至今还是个迷。
喀纳斯湖水中生长哲罗鲑、细鳞鲑、江鳕、阿尔泰鲟、西伯利亚斜鳊等珍稀鱼类。特别是著名的哲罗鲑,体长可达2~3m,重达几百公斤,因鱼体呈淡红色而被俗称大红鱼。大红鱼是典型的淡水冷水性食肉性鱼类,性情十分凶猛,人们曾在6千克的鱼腹中发现过两只野鸭。这种鱼可长得很大,1984年曾捕到一条重达38千克的大红鱼。这样大的鱼在高纬度的高山湖泊中存在,在世界上实属罕见。喀纳斯湖中巨型鱼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从事鱼类研究的科学家们的关注,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云海佛光
清晨登上山顶——观鱼亭,观赏日出景色,可见喀纳斯上空云海翻腾,雾涛升空,有时可看见如同峨眉山云海佛光那样的奇观。充沛的降水,凉爽的气候,使喀纳斯湖区常常笼罩在朦胧雾雹之中,而高出云雾顶部的山峰,则成了观看佛光的理想地方。
在8月份,每当雨后的清晨,喀纳斯山区谷地往往会被浓厚的云雾遮盖,只露出一座座 2000米以上的峰顶。这时,若登上“一览亭”观赏日出景色,只见头顶碧蓝的晴空中,斜挂着一轮巨大的朝日,远近雪峰,在朝阳下反射出红红的光芒。脚下的白色云海,浪涛般地随风翻滚,时而露出一块块一平如镜的蓝色湖面,时而又露出一片片绿色的林海。那迎面而来的彩云,带着反射太阳的霞光,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使人目不暇接。当上午9—10时左右,太阳升到一定角度时,在湖西山谷的云雾中,也就是与太阳的相对方向,便逐渐显现出一个半圆形的巨大的彩色光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备,鲜艳夺目,下部则没于云雾中。随着云雾的浓淡变化,光环色泽也时深时浅,时明时暗。这些山峰、亭子以及你的身影,在彩色光环环绕衬托之下,色彩绚丽,光彩夺目,给人以神佛欲显、飘飘欲仙的感觉。佛光大约可以持续一刻钟左右,随着太阳的高和光线角度的变化便逐渐隐去,令人终生难忘。喀纳斯湖是有名的“变色湖”。一年之中,一季之中,一天之中都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在观鱼亭上观察尤为明显。
变色湖
喀纳斯湖另一奇观是变色,被称之为“变色湖”。春夏时节,湖水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换颜色。从每年的4、5月间开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5月的湖水,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到了6月,湖水随周山的植物泛绿,呈浅绿或碧蓝色;7月以后为洪水期,上游白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补给,由碧绿色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响,呈现出墨绿色;进入9、10月,湖水的补给明显减少,周围的植物色彩斑斓,一池翡翠色的湖水光彩夺目。关于变色湖的原因是季节变化所引起上游河水所含矿物成分多少的缘故;而与周围群山植物随季节变化的不同色彩倒映在湖中,以及阳光角度变化和不同季节的光和作用对湖水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其主要是喀纳斯湖水来源于友谊峰南坡的喀纳斯冰川,当冰川作用于周围由浅色花岗岩组成的山地时,冰川掘蚀携带的花岗岩岩块经挤压研磨成白色细粉末混合于冰层内,炎热的夏季夹带有白色细粉末的冰川融化,大量的呈乳白色的冰川融水和雨水进入喀纳斯河,流进阿克库勒的湖(白湖),阿克库勒湖的乳白色水再流向下游汇入喀纳斯湖,这就是喀纳斯湖在7—8月变为白色的原因。每年12月份封冻后,喀纳斯湖又像一面白色的水晶镜,当地牧民用爬犁在湖面上运送物品或进行滑雪滑冰。另外,在不同的天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喀纳斯,特殊的水质与天色和山色相互折射而产生不同的色彩。由于喀纳斯湖被群山环抱,在高原蓝天白云的大背景下,湖水受阳光和云团的映射,又将周围的山色反射在湖中,湖水会随着天空云朵的变化和阳光下山色的明暗交替,变化万千,斑斓流彩。
民间传说
在喀纳斯民间传说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说喀纳斯湖中有两条巨型的大鱼,一条长约50米,一条长约30米。在30年代时.有人曾经打过一条大鱼,用17匹壮马也没能驮完,据说此人把那条大鱼的一片鳄骨拿来当—口大锅盖用了。
据说,过去有个巴依放一群马来湖边喝水,后来马群全部不见了,人们四处寻找了好多天,只看见这群马走向湖边的马蹄脚印,而其它什么也没有找到,大家分析推测是被大鱼吃掉了。
还有个传说则更为玄妙.喀纳斯湖中有个巨大的“怪物”,说这“怪物”还能喷雾形云,那大“怪物”借用大雾天气吃掉小牛小马。在当地民间还传说,相传在19世纪木期,有个俄罗斯人曾在喀纳斯湖中捕住一条人红鱼。这条大红鱼有几吨重,他用厂19匹壮马都没有驮完。
这一个个传说,吸引了不少科考队员的到来。 观鱼亭
1985年7月下旬,新疆环保所考察队在喀纳斯湖考察时,发现湖面上出现巨大红鱼,仅露出水面的鱼头就有小汽车那么大.背上的鱼鳍长约4米。体长有10-15米,体重超过1吨。
1986年7月3日,新疆电视台喀纳斯专题摄制小组一行8人,上午在观鱼亭上用肉眼看见了几个黑点在水中缓慢蠕动,又通过八倍望远镜观察,则看得比较清楚,这些“大红鱼”时而缓缓游动,时而忽聚忽散,嬉戏水中,列队向西行,令人赞叹不已;
1985年7月20日,新疆大学生物系和物理系教师及部分高年级学生组成的考察队,在凯特山峰观鱼亭发现巨型大红鱼。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最大的身长至少在15米以上。他们连续5天上山观察,每当上午9时多,太阳照到整个湖面时,巨型大红鱼就开始浮出水面,最多一次有68条。
1994年7月28口上午12点左右,新疆公安司法管理于部学院—行15人登上观鱼亭游玩,当一阵蒙蒙细雨过后,他们同时发现有几个黑点在湖中移动,有人用望远镜仔细观看,发现长度在3米左右的黑点不停地翻动,在水面上留下了几道长长的水纹。游玩的人们高兴地喊叫起来,“真是太有眼福了,第一次来喀纳斯就看到了大红鱼!”
喀纳斯湖发现巨鱼的消息很快轰动了世界。
这样巨大的鱼到底是什么鱼呢?新疆环保所和新疆大学的科考队员们认为,被称为“湖怪”的巨鱼就是巨型的哲罗鲑,它属于鲑形目鲑鱼科,是一种产于北方冷水型食肉鱼类。它在繁殖季节鱼体呈红褐色,因此,当地人又叫它”大红鱼”。
但是,随后有专家指出,按记载.最大的哲罗鳝体长不足4米,体重也不过500余公斤,况且喀纳斯湖的自然环境也不能使哲罗鲑超常的长大,科考队员们所看到的巨鱼比这种鱼的正常体积大了好多倍,所以不能不令人质疑。可如果这巨大的“湖怪”不是哲罗鲑,它们会是什么动物,难道是史前遗留的怪物吗?它们在喀纳斯湖中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大呢?
这些问题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和困惑,并指引着人们不断追逐、探寻……
行车路线
1路:贾登峪换乘中心-驼颈湾-花楸谷-喀纳斯河大桥-卧龙湾-月亮湾-喀纳斯村换乘中心(神仙湾)。
2路:喀纳斯村换乘中心(神仙湾)-鸭泽湖-风情园-平台-丁字路口-乡政府-环湖-边防派出所-观鱼亭售票处-地区培训中心(原科普园)-新村-观鱼亭。
住宿
商用住宿设施较少,每晚只可接待几百人。哈纳斯湖畔具欧陆风情的木屋最有吸引力,其中哈纳斯山庄是条件最好的宾馆。在哈纳斯村里还有大量的小旅店、民居、哈萨克帐篷,缺点是没有专门洗漱的地方,通常要到林子里的小溪边去。
交通
去哈纳斯,可以先乘乌鲁木齐到阿勒泰或布尔津县城的班车(中巴车单程80元/人)。再租当地的吉普车前往。或者在乌鲁木齐直接租车前往,3天700-1500元不等,要看车型、车况。其中哈纳斯湖距布尔津县城约140公里,距哈巴河县约150公里,距离阿勒泰市约200公里,都有简易公路可通。
自驾车有两条路线
A、东线:自布尔津县城出发,经连接布尔津-哈纳斯的柏油公路,前一段路毁坏严重,路面净是坑;后一段路新修,平整,便于行车。在出县城5公里左右,遇到一个岔路口向右转,行进100公里左右,在盘山路上,有一个岔路口(有路牌“距哈纳斯46公里”,再走14公里就到了贾登屿,这儿有许多小饭店、旅店。再走4公里就到了哈纳斯检查站。在哈纳斯检查站查验边防证(国内游客2元、外宾50)、买门票时,注意:若司机没有月票,你也必须承担司机的门票,10人以上按团队七折优惠,凑齐10人你可节省30%。接着是卧龙湾、月亮湾、鸭泽湖、哈那斯乡了。
B、西线:自布尔津县城出发,经连接布尔津-哈纳斯的柏油、土石公路,在出县城5公里左右,遇到一个岔路口直行向西走,去哈巴河县。行进70公里左右,不到县城,有一个岔路口向右转(好像有个路牌,不是交通路标),向北进山。行车1个多小时到达铁热克边防检查站,再走1-2个小时,到达白哈巴村。从白哈巴去哈纳斯,9:00之前过西边的检查站,可省去门票,直接从后山上观鱼亭,可省去租马钱,吉普可上到距观鱼亭一两百米的位置。过西边的检查站向东走3-5公里,就到哈那斯乡了;自打东线公路修好了,西线人走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