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郡守推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其有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问了他不少话。董仲舒回话后,又呈上两篇文章,武帝看了都非常满意。
董仲舒的三篇文章,都是论述天和人关系的,所以合称为《天人三策》,又称《举贤良对策》。其中宣扬的理论,叫做“天人感应”。这种理论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神化:谁反对皇帝,谁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
为了贯彻这套理论,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当作邪说,予以禁上,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制,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是设立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三是网罗天下人才,使他们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服务。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非常合乎武帝一统天下的心思。他亲政后,就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向五十名弟子讲述《诗》《书》《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这些弟子每年考试一次,学通一经的就可以做官,成绩好的可当大官。后来博士弟子人数不断增加,最多时达三千人。
到汉宣帝刘询当政的时候,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下统思想,儒家学说更是盛行,刘询自己也让五经名儒萧望之来教授太子。但由于当时儒生对五经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宣帝决定进行一次讨论。
公元前51年,由萧望之主持,在皇家藏书楼兼讲经处的石渠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样的人作为同党,互相纠合起来;而对观点不一样的人,则进行攻击。为此,《后汉书》的作者在评述这一现象时,把它称为“党同伐异”,也就是纠合同党攻击异已。
相关成语故事
- tīng rén chuān bí听人穿鼻
- chén mò guǎ yán沉默寡言
- míng luò sūn shān名落孙山
- rén fēi shèng xián shú néng wú gu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fù lù xún jiāo覆鹿寻蕉
- fù guì fú yún富贵浮云
- tóng tóu tiě é铜头铁额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胸有成竹
- jià huò yú rén嫁祸于人
- zhǐ guì luò yáng纸贵洛阳
- dān shí piáo yǐn箪食瓢饮
- jiǎng gàn dào shū蒋干盗书
- kāi juàn yǒu yì开卷有益
- róu fū ruò tǐ柔肤弱体
- zì bù liàng lì自不量力
- sān gào tóu zhù三告投杼
- dài jiǎ ér gū待贾而沽
- shēng gōng shuō fǎ生公说法
- 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解铃还须系铃人
- jí sī guǎng yì集思广益
- wú rén zhī jìng无人之境
- gōng cái gōng wàng公才公望
- pǐ fū zhī yǒng匹夫之勇
- chī rén shuō mèng痴人说梦
- qǔ ér dài zhī取而代之
- yī zhī bàn jiě一知半解
- bēi gē jī zhù悲歌击筑
- ān bú wàng wēi安不忘危
- huí tiān zhī lì回天之力
- xìn shì dàn dàn信誓旦旦
- gān táng yí ài甘棠遗爱
- yí rì qiān lǐ一日千里
- bān nòng shì fēi搬弄是非
- bāo yī bó dài褒衣博带
- kè hú lèi wù刻鹄类鹜
- hú jiǎ hǔ wēi狐假虎威
- qí lǘ mì lǘ骑驴觅驴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九牛二虎之力
- xiāo yú chuí huà宵鱼垂化
- yè gōng hào lóng叶公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