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郡守推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其有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问了他不少话。董仲舒回话后,又呈上两篇文章,武帝看了都非常满意。
董仲舒的三篇文章,都是论述天和人关系的,所以合称为《天人三策》,又称《举贤良对策》。其中宣扬的理论,叫做“天人感应”。这种理论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神化:谁反对皇帝,谁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
为了贯彻这套理论,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将诸子百家的学说当作邪说,予以禁上,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制,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是设立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三是网罗天下人才,使他们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服务。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非常合乎武帝一统天下的心思。他亲政后,就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向五十名弟子讲述《诗》《书》《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这些弟子每年考试一次,学通一经的就可以做官,成绩好的可当大官。后来博士弟子人数不断增加,最多时达三千人。
到汉宣帝刘询当政的时候,儒家思想已经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下统思想,儒家学说更是盛行,刘询自己也让五经名儒萧望之来教授太子。但由于当时儒生对五经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宣帝决定进行一次讨论。
公元前51年,由萧望之主持,在皇家藏书楼兼讲经处的石渠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样的人作为同党,互相纠合起来;而对观点不一样的人,则进行攻击。为此,《后汉书》的作者在评述这一现象时,把它称为“党同伐异”,也就是纠合同党攻击异已。
相关成语故事
- guān guǎ gū dú鳏寡孤独
- mò xū yǒu莫须有
- fēi yáng bá hù飞扬跋扈
- lí yuán zǐ dì梨园子弟
- bái yún qīn shè白云亲舍
- xīng shī dòng zhòng兴师动众
- rù shì cāo gē入室操戈
- yǐ yáng yì niú以羊易牛
- lù rén jiē zhī路人皆知
-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惶失措
- píng bù qīng yún平步青云
- bì zhǒu qiān jīn弊帚千金
- gāo cái jié zú高材捷足
- chī rén shuō mèng痴人说梦
- xiàng píng zhī yuán向平之原
- jiǎ jiē jiù huǒ假阶救火
- yù rén bù shū遇人不淑
- kòu pán mén zhú扣槃扪烛
- bá miáo zhù zhǎng拔苗助长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不识庐山真面目
- bù yóu zì zhǔ不由自主
- lěng lěng qīng qīng冷冷清清
- jǐn náng miào jì锦囊妙计
- dà shēng jí hū大声疾呼
- jú gōng jìn lì sǐ ér hòu y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mǎ qù mǎ guī马去马归
- yī rì zhī zhǎng一日之长
- láo sī yì yín劳思逸淫
- bì lù lán lǚ筚路蓝缕
- mù dèng kǒu dāi目瞪口呆
- bù yán ér yù不言而喻
- xiān shēng duó rén先声夺人
- kè hú lèi wù刻鹄类鹜
- shǒu kǒu rú píng守口如瓶
- tuò hú qiāo quē唾壶敲缺
- dī kuì yǐ kǒng堤溃蚁孔
- chū shēng niú dú bú pà hǔ初生牛犊不怕虎
- xū yǒu qí biǎo虚有其表
- yè bù bì hù夜不闭户
- ān chē pú lún安车蒲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