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临床抗抑郁药不良反应研究

临床抗抑郁药不良反应研究

来源:

由于抗抑郁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都相近,所以在选择药物时大多考虑它们的不良反应。其中沿用多年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阿米替林和氯米帕明近年来临床应用已明显减少,但它的亚治疗剂量使用仍较普遍。
■三环类抗抑郁药
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其作用机理有关。由于该类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摄取,因而延长了这些神经递质的作用。此外,该类药物对毒蕈碱受体有拮抗作用,产生口干、便秘、浊视、尿不畅/潴留;作用于组胺受体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则分别引起镇静作用和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近来又有研究证实,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心肌起奎尼丁样作用,能影响心脏传导,其潜在后果包括房室和心室内传导减慢和心室再极化减慢,表现为PR、QRS和QTc间隙延长和可能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另有研究发现,所有的三环类抗抑郁药都降低惊厥阈,这种作用似乎是剂量相关性的。其他的不良作用包括低钠血、体重增加和性功能障碍,后者对男性可能表现为阳痿和射精推迟或疼痛,对女性则可能使性高潮推迟,对两性均可使性欲减退和性快感缺失,但推迟射精作用则可能有利于治疗早泄药物的开发(现已有对氯米帕明用于治疗早泄的研究)。
■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
这类药物如氟西汀和帕罗西汀阻滞突触间隙重摄取5-羟色胺,因而使突触的5-羟色胺增加。该类药物的镇静、抗毒蕈碱或心脏毒性作用明显弱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过量的安全性也较三环类抗抑郁药好,因此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抑郁治疗的一线药物,尤其是对那些有心脏病和自杀倾向的病人。剂量相关性胃肠道问题是SSR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痛,其中恶心在氟伏沙明用者中尤为多见。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质、焦虑(尤其是在治疗早期)、低钠血、失眠、性功能障碍、头痛、出汗和血浆催乳素浓度升高等。另外,SSRI还有增加上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尤其是联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小剂量阿司匹林时更加明显。突然停用帕罗西汀出现的停药反应包括电休克敏感、流感样症状、头晕和感觉异常。最近有研究发现,所有抗抑郁药都有停药反应,尤其是用药超过8周后突然停用(为了将停药反应减至最小,应至少用4周时间逐渐减少其用量)。
■非选择性不可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这类药物中的苯乙肼、异卡波肼和反苯环丙胺通常被保留用于难治性抑郁。它们都有抗毒蕈碱副作用、低血压和失眠(尤其是反苯环丙胺)等,且水合肼衍生物还涉嫌罕见的肝毒性病例,苯乙肼可能有轻度镇静和体重增加作用,反苯环丙胺可能有兴奋和体重减轻作用。而单胺氧化酶(MAO)代谢前体如麻黄碱和酪胺拟交感神经胺,如果这个过程被MAOI抑制,可能出现严重的高血压危象。而新的、可逆性A型MAOI吗氯贝胺这种问题则较为少见,因为当吗氯贝胺浓度下降时,MAO的抑制作用被逆转。但仍要提醒食用大量富含酪胺食物的病人,这种血压升高反应仍会发生。
■其他
其他抗抑郁药如文拉法辛是一种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S-NRI),临床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口干、便秘、失眠、出汗和突然撤药的停药反应,在剂量高于200毫克/天时可能出现剂量相关性血压升高。米氮平是一种突触前α2受体拮抗剂,能增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神经传递,同时也起到5-HT2和HT3受体拮抗剂的作用。对5-HT2受体的拮抗作用会导致焦虑、失眠和性机能障碍减弱,而拮抗5-HT3受体则会减轻恶心和胃肠道紊乱。瑞波西汀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尿不畅、失眠、出汗、低血压和性机能障碍。曲唑酮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周转,心脏毒性和抗毒蕈碱活性弱,常见的主诉为镇静、恶心和性机能障碍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