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治疗性疫苗开辟抗乙肝新途径(二)

治疗性疫苗开辟抗乙肝新途径(二)

来源:

■[b]治疗性乙肝疫苗分类应确切[/b]
针对日前有媒体报道治疗性乙肝疫苗可分为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肽疫苗的说法,郭利民教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依据治疗性疫苗的组成成分来分类的确切表述应该是合成肽疫苗、基因(核酸)疫苗和抗病毒多肽疫苗。
合成肽疫苗是仿特异性抗原的某些肽链或蛋白人工合成的抗原形成的疫苗,现今还没有被用于人群。
基因(核酸)疫苗是相对于基因(核酸)免疫来说的。它是将含有编码特定抗原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克隆到合适的质粒载体上,制备成核酸表达载体,通过肌肉注射等方法将其导入机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质,从而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外源蛋白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这一基因免疫过程中所使用的核酸表达载体被称为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
重组质粒DNA在细胞内表达的多肽抗原与宿主的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结合后,提呈给免疫活性细胞(ICC),诱导免疫反应。许多研究者将不同病原体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直接导入动物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已在一些疾病如流感、狂犬病、乙肝、艾滋病、牛疱疹病毒感染以及结核病和疟疾等的治疗中取得初步结果,其中乙肝和艾滋病的基因疫苗已经进入人体试验。
基因疫苗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①基因疫苗在接种后,蛋白抗原在宿主细胞内表达,加工处理过程与病原体的自然感染相似,抗原提呈过程也相同,因而可以诱导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②因外源基因在体内存在较长时间,不断表达外源蛋白,持续给免疫系统以刺激,因此能够使机体产生较强和较持久的免疫应答;③基因疫苗具有共同的理化特性,因此可以将含有不同抗原基因的质粒混合进行联合免疫;④质粒载体没有免疫原性,因此可以反复使用。抗原基因可以是单个基因,或具有协同保护功能的一组基因。一般以pBR322或pUC质粒为基本骨架,带有细菌复制子、真核细胞启动子和Poly(A)加尾信号,有的还含有增强子。
第三类治疗性乙肝疫苗是抗病毒多肽。病毒感染后一般要经历吸附、穿入、脱壳、核酸复制、转录翻译、包装等多个阶段。阻止任一过程均可防止病毒复制。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应该是作用在病毒吸附及核酸复制这两个阶段,因此筛选抗病毒药物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阶段。由于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吸附细胞,依赖其自身的特异蛋白酶进行蛋白加工及核酸复制。因此可从肽库内筛选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多肽或能与病毒蛋白酶等活性位点结合的多肽,以用于抗病毒治疗。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