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学者探讨提升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水平的对策
来源:
近几年,在全球生物医药强劲风潮的影响下,我国的生物医药也得到快速发展。应该说,生物技术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全球化给我国医药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研发水平,是备受业内关注的话题。日前,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2008“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以下简称“华洽会”)中的重头戏“国际生物医药高峰论坛”,吸引了400多名海内外生物医药界的专业人士。会议期间,来自海外的代表就如何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水平与国内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转变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据了解,发达国家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都在10%以上,而我国2006年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支出约为7亿元,只有美国辉瑞公司的1/10,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1/8,占生物医药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7%;从知识产权看,2006年,在欧盟、美国获授权的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占54.66%,日本占10.3%,韩国占1.4%,而我国仅有41件,占0.52%。
有专家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最大的差距就是原创性药物太少,97%都是仿制药,虽然产量不小,但做的都是专利过期后产品。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某负责人透露,下一个时期,我国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包括抓紧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的实施,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在此次论坛头一天的医药项目洽谈会现场,来自美国Crown生物科技公司的荆杰博士就对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提高我国医药研发水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一直把重点放在仿制药物上,没有技术和人才储备,势必造成中国药物研发的“后劲乏力”。
美中生物技术与制药协会前任会长、现任上海和记黄埔医药公司副总裁的吴振平博士在会上强调,国内科研力量在逐步得到加强,但同时大多数还惯于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对应用性研究仍不深入,最关注的结果是发文章。他提倡学习国外某些大制药企业的做法——找市场上没有的新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生物医药的研发,以解决患者的痛苦。
▲资源互补全方位深入合作
药物研发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而大多数国内的中小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很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实力。所以,企业和科研机构甚至政府之间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够有效地提高新药研发的速度和成功率,这是已经被证明的提高生物医药研发水平的有效方式。
在华洽会的医药项目洽谈现场,近百名国内外的学者带着自己的技术项目寻求合作,不时有感兴趣的参观者上前了解情况。记者粗略看了一下,这些项目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例如,药物的靶向新技术、诊断芯片的生产、临床试验的指导技术、海洋生物药物和抗癌单抗药物研发等等。
美国乔治大学教授校迎宪博士介绍的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RNA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受关注,而这些进展就是他们和同济医科大学积极展开科研合作的成果。
校迎宪博士介绍,目前针对乙肝的化学治疗药物虽然有效,但有效率低下,副作用多,易导致乙肝病毒(HBV)突变。据介绍,他们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上的实验表明,RNA干扰能有效抑制HBV基因表达,应用含有RNA聚合酶III启动子的腺相关病毒为载体,表达短发夹RNA可能是治疗HBV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虽然目前RNA类药物还是一个深受争议的药物,例如,有关如何转移到细胞内的过程以及体内安全性的研究结果尚未十分明确,但是,校迎宪还是乐观说,目前的实验结果要比预期的好。
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抓住了本次论坛的机会,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与国外的专业技术协会积极合作,借力外脑,提升本地生物医药研发水平。他们与来自美国波士顿的美中生物医药协会等4家海外生物医药协会签订协议,将就生物医药信息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展。例如,作为华中地区惟一的口岸药检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武汉市药品检验所,最近迎来了首位外籍顾问,即美国华人科学家冯金华——她是美国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的资深科学家,主要提供GMP和GLP生物医药分析试验室的建立和管理方面的指导。
▲发展研发外包加强技术储备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曾提出,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之一是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其中包括,积极承接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转移,提高国际分工地位。
近年来,跨国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向低成本市场转移研发环节,包括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实验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有数据称,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的市场总值约200亿美元,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的规模。
我国因为相关人才密集、成本低廉,成为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外包服务的首选地之一。例如,在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已有多家企业承接国际研发外包服务。其中,仅药明康德一家的客户,就囊括了全球排名前10位生物医药公司中的8家。
辉瑞制药公司全球研发部副总裁、亚洲研发部总裁杨青博士在评价国内的研发外包企业发展时谈到,研发外包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链条,随着国内业界对研发外包的深入认识和国内城市的发展,不仅上海、北京,像武汉这样的内陆城市,其人才优势、成本优势等也将逐渐显现。
对于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发展研发外包企业具有现实意义。荆杰博士介绍,目前大多数北京、上海的研发外包都是为国外制药公司服务的,这些公司在给国外提供新药研发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国际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可以了解国际的最新药物研发趋势以及进行相应的技术储备。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