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分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
目前,我国的中成药品种达8000余种,如何对其科学分类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现代中成药分类方法很多,但在现实工作中发现,这些分类方法虽各有取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病证分类法
病证分类法以科系为纲,以病证为目进行分类介绍。将科分为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肿瘤等;系则只把内科分为肺系、心系、肝胆系、肾系、气血津液、经络肢体及其他,其他科不分系。科(系)下设病,病下设证,分类介绍。病证分类法虽具有方便临床医生使用和指导新药研发的优点,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医病名的滞后性削弱了病证分类法的实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为解决病名落后于临床的问题,也引入了一些西医病名,如肝炎、肺癌、前列腺炎、高脂血症、心肌炎等,这些西医病名的引入,扩大了中医体系的结构,增强了其活力。但一些原有的中医传统病名,尤其是五官科、皮肤科的病名,如胞肿如桃、天行赤眼、喉喑等,仍显太古老,不要说是患者,就连一些临床医生也不一定完全了解。二是中医证型的不规范影响了病证分类法的科学性。中医证候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证名的不统一性和证型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一些原有品种功能主治中的证型繁杂混乱,难以用现在已有的证型分类概括,另一方面,现代开发的新药多以复合证型为主,这也造成原有的单一证型无法涵盖。这些都需要不断加入新的证型,而这种证型的扩张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将是无限的。另外,病证分类法尚存在一药多病证不便归类的问题。
■功效分类法
功效分类法是将中成药分为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表里双解剂、补益剂、安神剂、开窍剂等22类。功效分类法虽具有概念清晰以及便于与西药接轨的优点,但也存在一药多功效不便归类这一突出问题。如补中益气丸既能补中益气,又有升阳止泻和甘温除热的功效,这种功效的交叉,为功效分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现代新药复合证型越来越普遍,功效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分类的困难就更显突出。
■笔画分类法
笔画分类法是一种通用的分类法,但其专业性差,且不能反应中成药之间相互联系,多是在编书时进行笔画索引以方便读者使用。
■剂型分类法
为了保证中成药的质量规格,统一成药的配方和制法,一些中成药制剂手册多采用按剂型分类的方法,将中成药分为丸、散、膏、丹、酒、露、茶、锭、其他剂型等,此法最大的优点是突出剂型特点,不足之处在于其使用的局限性,一般必须配合其他分类法以补其不足。
■混合分类法
混合分类法是在总结前人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功效分类、病证分类等方法混合起来的一种分类方法。混合分类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分类较复杂,不便掌握,故现在较少使用。
可以看出,无论是病证分类法、功效分类法、笔画分类法还是剂型分类法,都存在一定不足,难以分类清楚。从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考虑,目前中成药的分类应采用多元化的分类方法,即以一种分类法为主,附以其他分类法做索引参考。以哪种分类法为主,则应根据读者对象决定。如以药剂人员为主,则可采用以剂型分类法为主,其他分类法做索引参考。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要,还尽可能避免了由于著者学术观点不同和一个中成药品种具有多种功效在分类时归属不同类别而带来的不便。
但要解决中成药分类方法的根本途径,还要从根源入手,因为中成药分类方法不统一的根源在于中医对病、证、法的欠规范和欠标准化,只有从根源入手,方能“治病求本”。中医病、证、法的形成有着传统中医理论特殊的学术背景,其标准化、规范化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随着中医病、证、法规范化进程的不断进行,相信最终必将找到一种科学的、由博返约的中成药分类方法。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