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类书竟是如此“炮制”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如今在某企业任要职的小林曾出过两本养生书,一本是受别人委托而出的,另一本是自己想到而出的,两者操作途径不一样。他向记者讲述了养生书“出炉”的一些秘密。[b]一个月“炮制”了一本书[/b]
在第一本书中,对方命题做一本关于亚健康的书,而小林的做法是,所有资料统统从网上下载,前后也就花了一个月时间,随后进行选择性编辑,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本书,以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某院的营养科专家约稿的形式出版,书中不少内容是原创的作品。此外则是东拼西凑,从其他书、网上再找了些东西“复合”而成的。该本书最后由某正规出版社出版,书号是买的,自己掏钱印刷,据说销量还不错,“几个月里就走了十几万册”,赚了些钱。
小林说,因他是学医出身,还做过一段时间医生,所以尽管出的养生书不算专业,但至少没有原则性错误,“就算是从网上下载的内容,也经过专业过滤”。而在另一本书里,他引用了不少数据,也是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应该还算科学”。
[b]部分作者只敢用笔名[/b]
而据小林透露,自从养生书大热后,出该类书籍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作者甚至完全不懂医学,基本的医学概念都不懂”。这些书籍,有的作者号称某某传人,要么号称某某养生大师、营养学家,有的用笔名,有的则挂上其他专家审编的名义出版,头衔都不小,仔细看却发现有些人连正经的学历和工作单位都没有。其共同特点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七拼八凑而成,书中有不少常识性错误。大多数冠以“惊天大发现”、“人类健康史最大的革命”等噱头,招徕读者。
还有的书,作者不是学医出身,但“久病成医”,也开始出书。书中谈的多是个人经验,包括一些民间偏方等,“不少东西很个人,不具备普遍性,不适宜推广。有的还有很大的缺陷,会带来负面作用”。
小林表示,他的一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专门包装出版热门书。从去年起,保健类书就是其“重头戏”,写手或是工作人员,或与某医院约稿,有时连护士也约。
[b]医生写专人负责润色[/b]
受访的一位医师还给记者透露了写书的一些秘密。
“我所见过的养生书,大多还是有专业医学背景的人写的;即使没有专业背景,也有这方面的人在后面把关。”大多数正规的出版社,会将非专业人士写的养生书拿给专业人士审查“过关”,使养生书不至于偏离医学常识太远。
养生书的语言通俗易懂,语气不容置疑,气势上颠覆以往的健康常识和理念。这位医师说,其实很多养生书中的观点,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就不厌其烦地告诫或提醒过患者,但是,为何看到养生书中的观点,还是觉得“面目一新”,大有被“洗脑”的感觉?
她说,目前专业人士写书也有自己的把关者,即有文学背景的人士对成稿润色。她透露,自己的科室也正在出版一本养生书,先是通过医院作立项,再与较正规的出版社报题,出版社认为可行,则同意科室医生们先行编写。“还有一位有文学背景的人帮我们润色。”她坦然说,医生写的养生书,专业知识较多,难读懂,读者看起来较闷,好似“写病历、写论文”,有文学背景的人参与,则可以写出更适合市场的语言。(荆楚)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