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五味免偏嗜 饥寒防失宜--《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上)

五味免偏嗜 饥寒防失宜--《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上)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马作峰 姜瑞雪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食养、药饵方面的养生学说,是独具我国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几位学者对《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的介绍会对我们有所启迪。本版将分两期刊出。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咸是饮食水谷的五种滋味,《内经》称之为五味,对人体脏腑具有补益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这里指出,五味可以养五脏之气,促进神的生成。在《内经》的其他篇章还讨论了五味对五脏的作用差异,如《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枢·宣明五气》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等,提出了在生理情况下五味对五脏的影响有主次之分。
如果五味偏嗜就会造成相应脏腑的功能失调,出现多种病理变化,如《素问·五藏生成》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上述经文虽表述不同,但其核心思想基本一致,即都认为五味过极可以损伤脏腑功能。过食酸味,肝气太过,克伐脾土,可见肌肉皱厚,口唇缩揭。过食咸味,肾气乘心,心气抑郁不舒,血脉瘀滞,可见胸闷气短,面色无华;或伤肾,致使骨受损伤;或水侮土,使脾虚肌肉萎缩。过食甘味,土气太旺,土乘水,伤及于肾,可见面色黧黑、胸闷气喘、腰膝酸痛、脱发。过食辛味,金旺乘木,肝血受伤,筋失其养,可见爪甲干枯不荣,筋脉拘急不利。过食苦味,火气太过,火旺刑金,伤及皮毛,可见皮肤干燥,毫毛脱落;或母病及子,影响脾胃,致使脾气不运、胃部胀满。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内经》五味损伤学说,运用五行学说进行了解释,谓:“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因此,调节五味的平衡对于维持脏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五味的偏嗜是中医饮食养生的首要原则。
节饥饱,避免饥饱失宜
饮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平人绝谷》云:“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都强调了饮食水谷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饮食要发挥其营养作用,一定要“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即饥饱要适宜。
如果长期饮食过饱,则会引起肠胃受伤等病变,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反之,如果长期饮食过饥,又会造成气血津液的化生不足。《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说明如果长期饮食摄入不足,会形成脑髓不足,骨失所养等病变,因此,避免饮食的饥饱失宜对于饮食养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节寒热,防止过寒过热
《内经》对食物的要求是“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灵枢·师传》),否则,“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灵枢·小针解》)。关于饮食过寒过热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内经》还进行了举例说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指出饮食寒热主要伤人六腑。具体而言,六腑中又以胃肠首当其冲,饮食过冷则易伤胃阳,过热则易伤胃阴,尤其是进食过热食物被认为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诱因。因此,饮食的温度应该根据季节和环境温度适当调整,以适合人体温度为宜,即所谓“热无灼唇,寒无冰齿”。
此外,《内经》还对饮食寒热失宜影响五脏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其中尤其重视饮食过寒对五脏的损害,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指出饮食过寒可以伤肺而致气机上逆。《素问·欬论》对寒饮伤肺的描述则更为具体,说:“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目前,随着冰箱等制冷设备的普及,饮食过寒,损伤肺脏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过食冷饮而致久咳不止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充分证明了《内经》理论的科学性。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