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中医杂记   »  传统医学显奇效——读《中西医“打擂”,丁甘仁获胜》有感

传统医学显奇效——读《中西医“打擂”,丁甘仁获胜》有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林宏
近日拜读了贵报刊载的张存悌、李明哲先生《中西医“打擂”丁甘仁获胜》一文,深深为100多年前上海滩一起中西医摆擂、比试医术高低的场面所感动!清末民初名医丁甘仁先生不畏列强,胸有成竹,沉着应对洋西医约翰的挑战,在治疗伤寒病人的过程中,娴熟应用几千年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并且亲自为洋人患者配药煎药,令其按时服药,最后洋患者药到病除,在限定的治疗时间20天之前就治愈了伤寒病,各项化验指标正常或趋于正常,而洋西医的病人却还在发烧之中!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认识有别,这不是彼此诋毁的理由。我坚信并以事实证明,中医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它永远也不会衰亡!”丁甘仁先生以传统中医的确切疗效雄辩地向世界发出了最强的呐喊!时至今日,仍然令国人可敬可佩!
在当前我国传统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情况下,丁甘仁先生大医精诚的精神尤其值得后学效法。“传统”不等同于落后,“现代”不完全是先进。中医有自己的专业方向,诊疗方法有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大医院(西医)治不好时,就会求救于中医。此时就需要有丁先生这样高明的中医师,方显治病救人的传统本色!否则,只能是“不是中医不行,而是自己没学好中医”的遗憾。这就是在医疗机构中“中西医打擂”生动写照。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就遇到一个类似的例子:有位17岁的男青年何某患心脏病,心脏搏动剧烈时,躺在床上时都会看到床也在微微颤动。经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主动脉闭锁不全,二尖瓣狭窄”等病因,非手术治疗不可,同时告知患者父亲,该手术只有10%的成功率!由于何的父亲(曾经是笔者的同事)担心手术的安全性,且孩子尚在读高中,不愿去冒险动手术,因此决定向老祖宗的传统医学求救。于是父亲带着何某,慕名来到福建中医学院,请求俞慎初教授给予诊治。当俞教授给何某切脉、看舌苔并查问病情后,就对他说:“这孩子的病还有希望!”并开方给予自带中药回家服药治疗。起初何某对老教授开出的中药持怀疑态度,问他父亲:“人家大医院在给我检查身体时,我都能从墙上的电视屏幕上看出自己心脏的跳动,他(俞教授)就凭摸手腕、看舌头怎么能知道我的病情呢?吃中药能管用吗?”但在父亲苦口婆心的引导下,何某勉强服用了一周中药,果然初见成效,从此何某树立起了用中药治病的信心。经过俞教授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何某的心脏病逐步好转,直至完全治愈。前几年,笔者在街上偶然遇见何某的父亲,顺便查询他孩子的健康情况。他说:“我儿子的心脏病,自从那年用中药治愈后,至今十多年没有复发。孩子现在三十多岁,已成家立业,还有了一个八岁的孙子。若不是用中药治疗,不仅要多花钱,而且后果将无法想象,老中医真了不起!”从以上病例可以看出,中西医在治疗本例心脏病的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老中医以丰富的临床经验,简便有效的“四诊”和“八纲”辨证遣方用药治疗方法,在不长的时间内治愈了何某的心脏病,凸显传统的特色优势和价值;西医应用现代先进检测仪器,诊断确切,但由于没有治疗此类心脏病的特效药,只能用外科手术纠正,10%的成功率风险实在太大,加上昂贵的手术治疗费用,足以使人望而却步。同时,中医注重患者的整体治疗,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西医则注重局部治疗,把人体视同一台机器,哪个零件损坏就修理或更换哪个零件。这就是中医与西医在对人的治疗观念上的本质区别,因此体现在治疗方法上的根本不同。
西医在医疗上的进步源自高科技,但是高科技极其昂贵,一般人是负担不起。因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所有成员国重视传统医学,其中包括中医学,使传统医学对人类的医疗保健发挥作用具有战略意义。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富有特色的“简、便、廉、验”的传统医疗方法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当前,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在日益高涨,在广大农村和城市的低收入群体,有不少人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因此,邓铁涛教授指出:“中国要解决人人有医疗保健的权利,我认为非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可。”由此看来,当今从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们,若都能像俞教授那样救病人于水火之中,回天有术,把老师传授的知识真正学到手,那还需要改行吗?某些中医院还需要转型吗?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祖国传统医学还能没有生命力? 100年前丁甘仁先生已做出了回答。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