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未必皆服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医博士内服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处,外治也是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施治,用药通过经络而达于体内。
调理身体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如果用各种方式来辅助调理,则身体恢复得一定更快。
那次去江南,在江苏江阴有位网友约我一起吃饭,席间有位朋友让我诊脉。我诊完以后,告诉他要注意血糖,大家一听都很惊异,他们说他就是个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大家都以为我是诊脉诊出来的,其实不是,我是看舌象看出来的,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舌象很典型: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这是水湿之气困住脾土所致,这样的舌象很容易认出来。同时,他的舌下静脉粗大,说明他还有瘀血。
我觉得他未必能够坚持吃药,可大家又要求我开个方子,于是我灵机一动,用了一个外治方法:泡脚。因为他有瘀血,我认为这可能是解决他身体问题的一个切入点,我开了桃仁、红花、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告诉他每天用来熬水,泡脚20分钟。并告诉他做饭时加一点薏米去湿。
三星期后,这位网友来北京。他告诉我,几个星期下来,那位朋友的血糖已经正常,这次特别把舌象拍摄出来,说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把“舌头”带给罗博士再看看。
这样的外治方式我经常使用,因为我发现,有的人脾胃虚弱,可是身体其他部位的病还必须服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对脾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怎么办呢?我就经常给他们应用一些外治的方法。有的老人血压不稳,可是脾胃也不好,吃多了药受不了,我就会让他们用药物泡脚,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的人患风湿,可是很多治疗风湿的药物都药性猛烈,有的患者长期服药,结果把脾胃给伤了。
以前我在读书学习中医的时候比较尊崇汤药,但是也经常遇到这些不大适合使用汤药的情况,最后向先贤学习,使用一些灵活的方法来替代汤药,效果非常好。
那么,我的这些思路是向哪些高人学的呢?其中一位重要的人物,就是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
吴师机(1806~1886年),早年中举,后弃儒从医,致力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1853年,太平天国战乱,吴师机避迁江苏泰州乡下,自制膏药为人治病,他的膏药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又可避免内服药的副作用,特别是他发现“膏药多验于穷苦人家”,是老百姓能接受的治疗方法,于是他大力推行外治法。除了膏药之外,吴师机还用各种外治的方法来治病。外治没有那么多的副作用,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吴师机对医学的一大贡献在于他将自己的外治经验著成《理瀹骈文》,取“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意。书中介绍了外治法的历史,阐述了外治法的理论根据,以及膏药的制法、用法和治疗范围、作用。该书最大的特色是打破了以往医生偏于药饵轻于外治的惯例,大力推崇外治疗法,其中突出膏药疗法。他在古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敷、熨、熏、浸、洗、擦、刮痧、火罐、推拿、按摩等近20种外治方法。
吴师机认为内服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处,外治也是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施治,用药通过经络而达于体内。他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在治法上喉症贴两腮,冲脉病贴脐下,带脉病贴腰间,以及上病下贴、下病上贴、左病右贴、右病左贴,也有一病一膏单用,也有两膏同用等,方法变化多端。
在中医里面,吴师机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式的人物,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集为大成,但是,在他的身后,再也没有出现一位能够如此专注于外治的人物,我们今天所应用的,都是把他的某个思路,拿来开发应用一下。
调理身体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如果用各种方式来辅助调理,则身体恢复得一定更快。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