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元的中药情怀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报记者 胡彬金世元是我国中药界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专家,1940年从业至今已有70余年。作为一名老中药人和数十年党龄的党员,他见证了中医药几十年来的变化和发展。
制药工艺得到改进
1940年,14岁的金世元开始在北京复有药庄做学徒,从基础的中药炮制:蒸、炒、炙、煅,以及制作丸、散、膏、丹开始学起。过去民间有“靴帽茶药,四大苦行”的说法,金世元感慨:“过去炮制药材、制作成药不像现在有各种机械,不管酷暑三伏还是寒冬腊月,都在院子里手工操作,炒药手上烫出水泡是常事。”
随着中药需求量日益增长,过去由人工进行药材炮制、制剂,早已无法满足需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炮制、制剂工艺有很大发展和创新。金世元说,过去切槟榔需要达到108刀以上,以保证饮片的厚度。现今,手工用来切药的药刀已经被机械切药机取代,使饮片的质量能更好地达到标准。过去用铁锅炒药,现在也有滚筒炒药机,减轻了劳动量,大大提高了产量。
人才培养走上正轨
过去,没有专门学习中药的学校,金世元的专业知识和手艺是在药铺里当学徒学成。金世元成为一名中药学徒那年,我国第一所官办的培养中药技术人才的“北京市中药讲习所”开始招生,授课的教师全是京城各路名中医,他幸运地参加了学制两年的培训。白天,在崇文门外的药店工作,晚上徒步几十公里,到位于天安门西朝房的学堂上课。“虽然辛苦,但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受益匪浅。”
新中国成立后,金世元又参加了北京中医学会举办的“中医预备会员学习班”,学习了中医理论。由于丰富的中药经验,他进入中药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成立的北京市药材公司工作,主管原料药材和炮制饮片的质量,后来成为药材公司中药研究室主任。1957年,考取中医师资格证书。1961年,金世元被调到北京卫生学校,和同事一起创建了中药专业,一直到81岁时才正式退休,教学30多年间,培养学生1200多人。
1984年,金世元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990年被遴选为首届全国500名中医药专家带徒导师之一,2003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08年被授予了“首都国医名师”荣誉称号。
中药产业发展迅速
“现在中药的需求量比以前大多了!”谈起中药行业最大的变化,金老如是说。那时的医院没有中药房,只有同仁堂、鹤年堂、永安堂等社会药店经营中药饮片、制剂等,由于百姓的购买能力弱,中药的业务量当时并不大。“很多的老百姓吃不起药,得了病只能自己扛着。现在有了医疗保险、公费医疗,这些好政策促使医药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惠及了人民。”
随着中药需求量增长,原料药材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野生药材现在都可以通过家养家种获得,采用扩大种植面积、异地引种等方式有效增加产量。”除此之外,中药的剂型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也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拿藿香正气这剂药来说,过去是散剂,现在有藿香正气水,有软胶囊,大大方便了患者服用。膏药中,过去常用的黑膏药,不但不美观,还会造成一定的过敏反应,已经逐渐被淘汰了,新式的白膏药、巴布剂使用更广泛。”
金世元感叹:“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在这上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管理方面,除了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进行管理,还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药品质量把关。中药不只是在国内扩大应用,还远销到世界各地,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更大贡献。”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