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哇仓文殊佛殿的修复落成,不仅满足了信教群众朝圣拜佛的精神愿望,也为拉卜楞寺增添了一处亮丽的景点。
- 中文名称
- 德哇仓文殊佛殿
- 占地面积
- 780平方米
- 著名景点
- 千尊铜质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 修建时间
- 1814年
历史由来
一世德哇仓·罗桑东珠,幼年在嘉木样·俄昂宗哲尊前受具足戒后,发愿跟随嘉木样学法。十六岁赴西藏,入哲蚌寺郭莽学院潜习佛法。因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大师对他寄予很大希望。1709年随嘉木样·俄昂宗哲大师返回今夏河县所在地,协助嘉木样大师创建卜楞寺,并负责处理寺院的一切事务,使拉卡楞寺政教日益昌兴。 1738年担任拉卜楞寺第三任总法台。1743年将嘉木样大师转世灵童迎进拉卜楞寺坐床,使寺主嘉木样活佛系统得以形成和延续。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昂吾在位时,鉴于他对拉卜楞寺的创建有功,特许德哇仓活佛系统享受“赛赤”待遇。第二世德哇仓·久美隆柔嘉措于1772年荣登拉卜楞寺第十六任总法台法座,严明戒律,注重精修,使政教日益兴旺。
三世德哇仓·嘉央图丹尼玛于1814年创建了拉卜楞寺德哇仓文殊佛殿。1817年三世嘉木样·久美坚措、三世贡唐仓·嘉央图丹尼玛三位大师进行了开光仪式。从此,德哇仓文殊佛殿成为广大僧俗教民朝圣拜的圣殿。后来,嘉庆皇帝颁赐汉、藏、满、蒙四种文字的匾额。
德哇仓文殊佛殿巍然耸立于拉卜楞寺正南,面临大夏河,背倚拉卜楞寺大经堂。“文化大革命”中,德哇仓文殊佛殿遭到彻底毁坏。
风采再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宗教界人士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曙光。因此,八世德哇仓·嘉样图丹嘉措,在嘉木样大师和贡唐仓活佛的深切关怀以及广大僧俗的积极帮助下,经过充分准备,于1995年拉开修复工程的帷幕,历经五年精心施工,使其重显风采,至2000年夏季圆满落成。
佛殿高四层,占地面积780平方米,其外观为石墙,柽柳墙建筑结构,以藏式石木为主,外石内木,外不见木,内不见石,整洁大方,坚固耐久。殿内设有三米宽的走廊,两面墙壁绘有佛本生故事,主殿在内,可谓殿中有殿。其规模大小及内供佛像的种类,数量等均与原殿所供完全相同,方正匀称、庄严肃穆,殿顶正脊装置质鎏金的宝瓶(金顶)、胜幢、法轮、双鹿听经及桃形鎏金梵文铜镜,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光彩夺目。内外墙面书写着鎏金梵文和满绘佛教壁画。殿内主供铜质流金普照文殊菩萨像,其高度为12米,主供像两侧是高度3米有余的铜质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和弥勒佛像。殿内东西北三面供奉着身高均为1尺7寸的千尊铜质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每尊佛像栩栩如生,慈祥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