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天后宫
旧州天后宫,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镇西下街南侧的一处清代古建筑,又名福建会馆。始建于道光十七年(1837),咸丰五年(1855)毁于兵燹。光绪九年(1883)重建,二十七年(1901)扩建。坐南向北。原有牌楼大门、戏楼、前两厢、正殿、后两厢、后殿等。高封火墙围护,占地1202平方米。现存正殿、两厢、后殿等,建筑面积519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6.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6.9米,穿斗式硬山青瓦顶。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6.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2.2米,穿斗式硬山青瓦顶。(参见民国《黄平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黄平县志》)
天后宫四周围砌高风火墙,占地1220平方米,前墙靠西建有牌坊,坊前置石狮一对,已毁,今存两殿及厢房4间,前殿距前墙23.8米,系单檐硬山布瓦顶抬梁穿斗混合式建筑,前有轩廊,面阔3间,16.3米,通进深厚6.9米。装修与仁寿宫相同,内檐装修已非原貌,殿内有藻井,其下架梁为明袱,后殿与前殿形式略同,面阔16.5米,通进深12.2米。殿内架梁露明、断面砍削规整,驼峰有雕饰,后殿前后两侧,各有单坡面厢房1间,阔4.13米,深3.8米。倚后墙,有石砌花台一座。
天后宫为福建省会馆,主祀海神天后。相传宋代福建莆田湄洲林氏之女,死后“显应”海上,元至元年间封神号为“天妃”后,清康熙十九年(1680)统一台湾。闽人施琅以“天妃显圣助战”奏请,遂晋封号为“天后”。明代郑和出使西洋以及民间商船出海,航前均祭祀此神;沿海地区亦多建庙以祀。旧州天后宫现有两殿规制壮丽,构架完好,是县境今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被列为黄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旧州天后宫又叫福建会馆,是由在旧州经商的福建人共同捐资修建的,作为祭祀海神天后、举行酬神演出及聚会娱乐的场所,每逢天妃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还举行规模盛大的各种活动。旧州天后宫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后遭损毁,于光绪九年重建,光绪二十七年扩建,占地面积1228平方米,为单檐硬山顶木构建筑,现存两殿及厢楼四间,1989年被黄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包括天后宫在内的旧州镇古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整个黔东南州,天后宫仅有两座-镇远和旧州。镇远天后宫以精致典雅见长,旧州天后宫则以宏伟壮丽闻名。红军长征经过旧州时,天后宫还作为当时红军的临时医院。
天后宫为石柱基础,这些柱子下面的石墩叫做石柱础,也叫柱顶石,是整栋房屋的基础,对柱子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分散木柱对地面的压力,使整个房屋构架稳定坚固。
天后宫的天花板上面还有个向上拱的构件叫做藻井,它具有徽派建筑的典型风格,藻井一般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多角形等,天后宫的这个藻井是八角的,叫八角叠涩藻井,藻井通常设在佛像头顶或大殿的天花板上,除了承重、装饰的作用外,它还取五行以水克火之意,具有防止火灾的含义。
在天后宫的后壁的墙砖上面的文字是“天后宫”,旁边小字是“辛丑重修”,重修用的砖上,文字是反体的,表示与初建的不同,有生生不息的含义。砖上的文字,在古建筑中制作工艺称为模印,就是利用模子把文字印在上面,内容包括各种图案、工匠的名称、烧制日期等。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防伪措施吧。文字凹进去的,叫阴文,像天后宫这种文字凸出来的,则叫阳文。
- 中文名称
- 旧州天后宫
- 地理位置
-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西下街
- 级 别
- AAA级景区
- 区域面积
- 519平方米
- 类 型
- 建筑
- 保护对象
- 清代古建筑
- 管理单位
- 黄平县文物局
- 批准时间
- 2008年四月
概述
旧州天后宫位于旧州镇西下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咸丰五年(1855)毁于兵火,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建。天后宫四周围砌高风火墙,占地1220平方米,前墙靠西建有牌坊,坊前置石狮一对,已毁,今存两殿及厢房4间,前殿距前墙23.8米,系单檐硬山布瓦顶抬梁穿斗混合式建筑,前有轩廊,面阔3间,16.3米,通进深厚6.9米。装修与仁寿宫相同,内檐装修已非原貌,殿内有藻井,其下架梁为明袱,后殿与前殿形式略同,面阔16.5米,通进深12.2米。殿内架梁露明、断面砍削规整,驼峰有雕饰,后殿前后两侧,各有单坡面厢房1间,阔4.13米,深3.8米。倚后墙,有石砌花台一座。
天后宫为福建省会馆,主祀海神天后。相传宋代福建莆田湄洲林氏之女,死后“显应”海上,元至元年间封神号为“天妃”后,清康熙十九年(1680)统一台湾。闽人施琅以“天妃显圣助战”奏请,遂晋封号为“天后”。明代郑和出使西洋以及民间商船出海,航前均祭祀此神;沿海地区亦多建庙以祀。旧州天后宫现有两殿规制壮丽,构架完好,是县境今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被列为黄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介绍
旧州古镇的天后宫,又叫妈祖庙,它与我国其他沿海城市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妈祖庙一样,都是供奉一位女神,这位女神就是天后。天后原名林默,是宋代福建湄州蒲田县贤良港出生的一名普通渔家女子,传说林默自幼聪慧,15岁便精通医术为人治病,行善济人,甚至终生不嫁。她熟谙水性,经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工和渔民,被人们尊称为神女。最后在一次救海的途中不幸身亡,年仅28岁。她死后被人们奉为神祗,立祠供奉,尊称妈祖,后经宋、元、明、清各代朝廷敕封,加封天妃、天后,成为人们信仰的神,虽然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没有忘记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她的爱心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旧州天后宫又叫福建会馆,是由在旧州经商的福建人共同捐资修建的,作为祭祀海神天后、举行酬神演出及聚会娱乐的场所,每逢天妃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还举行规模盛大的各种活动。旧州天后宫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后遭损毁,于光绪九年重建,光绪二十七年扩建,占地面积1228平方米,为单檐硬山顶木构建筑,现存两殿及厢楼四间,1989年被黄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包括天后宫在内的旧州镇古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整个黔东南州,天后宫仅有两座-镇远和旧州。镇远天后宫以精致典雅见长,旧州天后宫则以宏伟壮丽闻名。红军长征经过旧州时,天后宫还作为当时红军的临时医院。
天后宫为石柱基础,这些柱子下面的石墩叫做石柱础,也叫柱顶石,是整栋房屋的基础,对柱子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分散木柱对地面的压力,使整个房屋构架稳定坚固。
天后宫的天花板上面还有个向上拱的构件叫做藻井,它具有徽派建筑的典型风格,藻井一般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多角形等,天后宫的这个藻井是八角的,叫八角叠涩藻井,藻井通常设在佛像头顶或大殿的天花板上,除了承重、装饰的作用外,它还取五行以水克火之意,具有防止火灾的含义。
在天后宫的后壁的墙砖上面的文字是“天后宫”,旁边小字是“辛丑重修”,重修用的砖上,文字是反体的,表示与初建的不同,有生生不息的含义。砖上的文字,在古建筑中制作工艺称为模印,就是利用模子把文字印在上面,内容包括各种图案、工匠的名称、烧制日期等。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防伪措施吧。文字凹进去的,叫阴文,像天后宫这种文字凸出来的,则叫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