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福寺塔

明福寺塔,原高九层,后遭雷击,五层以上倒塌。民国十八年(1929年)复修时改为七层,至今保存完好。其塔砖石结构,塔身直径6米。塔身每层出檐两级,外壁砌有圆龛坐佛。第二层以上,东西南北四面各有圆券门,第五层的四个侧面饰有长方形假窗各一扇,第七层的四个侧面饰有“”字形图案各一个。顶层各角上下排挂铜铃三个,八角共24个,微风吹来,叮当作响。塔顶为桃状,犹如仙桃升空。另在塔外飞檐处,建有石阶蹬道,与圆券门相通。人们从塔内石阶蹬十级而上进入圆券门,再外出沿蹬道上攀,里外盘旋而上,可达塔顶,眺望古城风貌。统观全塔,挺拔壮丽,雕刻细腻,形式独特,为我国古塔建筑艺术之佳作。
明福寺塔坐落在滑县旧县城内西南隅,1963年元月20日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福寺塔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年)。塔高九层,八角亭子顶。后遭雷击,五层以上倒塌。民国18年(1929年),当地人集资修复至七层,塔顶改为桃状。塔高40米,砖石结构,平面呈八边形,七级密檐式。塔耸立于高2.4米的石基上。塔底直径6米,其身中空,第二层以上,东南西北面各辟圆弮门。每层出檐两级,檐下雕刻有斗拱、莲花瓣、飞檐等。塔身外壁砌有横排面砖,上有圆龛,内刻坐佛。塔身各层高度和平面直径自下而上逐层匀递减。塔身各隅砌有倚柱,略显弧形。柱上饰以仰、俯莲花。第五层的四个侧面饰有长方形直棂假窗,第七层的四个侧面饰有卐字形图案。顶端各角分上下挂有铜铃3个,八角24个。
塔内原有木阶梯可攀至第五层,后塔遭雷击,阶梯焚毁。民国修复时,未修阶梯,现无法从塔内上攀。塔墙内,初建时砌有石阶,塔外檐上筑有蹬道皆与圆券门相通。从塔式起重机内登石阶而上进入圆券门,再由圆券门外出,沿蹬道上攀,进入上层圆券门,里外盘旋而上,直至塔顶。
明福寺塔建于唐宝历二平(公元826年),塔身砖石结构,高40米,呈八角形,塔身直径6米。塔身每层出檐二级,外壁砌有圆龛坐佛。顶层各角挂铜铃共24个,风吹铃响,悦耳动听。塔顶如一仙桃,游人可由塔内登顶,眺望滑县古城风貌。2001年06月25日,
明福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福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德江 1艺术石林狩猎场景区
- 江口 2梵净山
- 松桃苗族自治 3寨英村古建筑群
- 石阡 4石阡万寿宫
- 碧江区 5东山古建筑群
- 万山区 6万山汞矿遗址
- 思南 7思唐古建筑群
- 沿河土家族自治 8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
- 石阡 9石阡温泉
- 万山区 10万山雪花洞
- 碧江区 11南长城
- 碧江区 12十里锦江
- 碧江区 13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碧江区 14大明边城景区
- 德江 15龙口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 16木黄会师纪念碑
- 碧江区 17西岭归樵
- 碧江区 18南岳飞泉
- 碧江区 19六洞岚光
- 江口 20寨沙侗寨
- 碧江区 21乌江小山城
- 碧江区 22东山楼阁
- 碧江区 23石笏朝天
- 碧江区 24铜仁东山寺
- 碧江区 25金鳞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