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寺

石洞寺位于皋兰县城东南部,东倚群山,南临溪水,北连县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石洞寺元明时称“石空虎喇”(“虎喇”蒙语意为山),始为当地杨氏家祠,明万历十三年(1578年)阴历闰八月立《金城杨氏先茔记》,墓碑至今尚存。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为佛庙寺观,一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原为两寺院,一为上寺,一为下寺,相距约1公里。下寺为一四合院,寺东设正殿,南北为厢房,西为客房和山门。东殿为砖木结构的双层楼台,长约15米,进深6米,明柱飞檐,洞内塑释迦牟尼坐像;楼下三间塑有百子菩萨坐像北壁上蘸垛子,西侧墙壁绘有壁画。二楼紧连石佛龛(佛龛深3.2米)塑有佛像一尊。北厢房长12米,进深4米,为石洞杨氏家祠,供奉杨氏祖先之牌位。南厢房为圣母殿,供奉九天圣母、金花娘娘诸神像。西边山门侧设客房,山门为高4米、宽3米的双步梁结构。山门至山下为80余级石级登道,整个建筑雕梁画栋,蔚为壮观。上寺塑释迦牟尼佛像,位于原凿石洞之中。左右各有一小正殿,一面为文昌帝君塑像,一面为魁星塑像。洞前三间正殿,起脊握阁,雕梁画柱,扉檐彩壁,依山座东向西。南北各有三间简易厢房,旧时常设私塾学堂。
石洞寺依山而建,一石窟凿于山腰的红砂岩上,座东望西,三面烟村环绕,台地上农田瓜菜碧连成片,邑人(佚名)吟道:
石洞古寺修崖畔,中有石洞乃天然;前列太极图一面,旁开阴阳泉两边;文峰远眺南郊外,绿水发源北山间;数百人家河对岸,一丛林木锁春烟。
同治年间寺庙毁于兵乱。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重建。民国二十八年(1936年)改名为石洞寺。1970年因修水利工程,将寺庙拆毁殆尽。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开发县城旅游和文化资源,皋兰县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在上寺原址基础上建成了大雄宝殿,打通了深20多米、宽10多米的主洞3个,同长40米、宽2米的侧洞相连,重塑了释迦牟尼、千手观音、笑佛等佛像,昔日的庄重逐步显现出来,石洞寺已成为县境内较为规范的佛事活动场所。
- 凉州区 1武威文庙
- 天祝藏族自治 2乌鞘岭
- 天祝藏族自治 3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
- 凉州区 4鸠摩罗什寺
- 天祝藏族自治 5天堂鸟藏土风情度假村
- 天祝藏族自治 6天祝东大寺
- 天祝藏族自治 7五台岭
- 天祝藏族自治 8松山古城
- 天祝藏族自治 9天堂寺
- 天祝藏族自治 10本康丹霞地貌风景区
- 天祝藏族自治 11旦马大水滩风景区
- 天祝藏族自治 12松山草原
- 天祝藏族自治 13抓喜秀龙草原
- 天祝藏族自治 14布尔智风景旅游区
- 天祝藏族自治 15乌鞘岭风景区
- 天祝藏族自治 16卡洼掌高原风景区
- 天祝藏族自治 17石门沟药水神泉
- 天祝藏族自治 18石门沟草原公园
- 天祝藏族自治 19夏玛风景区
- 天祝藏族自治 20先明峡
- 天祝藏族自治 21东坪古文化遗址
- 天祝藏族自治 22马牙雪山
- 凉州区 23天佛寺石窟
- 天祝藏族自治 24金沙峡
- 天祝藏族自治 25祁连布尔智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