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寨

民居建筑:
布朗族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宗教信仰:
布朗人有的信鬼神,崇拜祖先,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有的崇信小乘佛教。
礼仪习俗:
每年的泼水节,云南民族村在这里准备了沙堆,供广大游客体验民族民间的堆沙活动。请参与活动的游客互相尊重,关照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嬉戏打闹,不要抛撒沙砾,谢谢各位的合作,祝您快乐!
语言: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语族布朗语支,分为布、阿尔低两种方言。无本民族文字,通用傣文和汉文。
婚俗: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谈恋爱有一种独特方式,叫“赠白花”,既男女青年在平时交往中,若小伙子看中了姑娘,便采一束白桂花,托自己的姐妹或较好的朋友将花送给女方,姑娘如果有意,就会说“请来玩吧!”。入夜,小伙子吹着葫芦丝登楼探访,其他人有意回避,让出火塘,由一对情人在火塘边娓娓交谈。定下终身后,姑娘就在发髦上用心上人送来的白桂花绕成圈,表示已有心上人。一对情侣婚礼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劳动生活。直到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仪式在婴儿出生后,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村寨一般分布于海拔1500~2300米左右的山腰地带,住房为干栏式房顶双斜竹楼,以草排覆盖。分上下两层,楼上,剖竹铺设楼板,前有凉台,室内中置火塘,为住宿、聚食、待客之所。楼下关牲畜,放置大型生产劳动工具。布朗族男子着黑对襟长袖衫,宽短裤,白包头,黑巾。男子有文身习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种花纹。妇女着两衽黑色窄袖紧身衣,双襟于胸前交合,左腋下双带打结,下着黑筒裙,白布缠腿,头包青布,发髦多银饰,下垂肩,喜戴银手锡、耳塞,配以诸色彩线。旧时男女都有抽烟和嚼烟的习惯。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积累了不少天文、历法、天气变化规律的知识,并总结了原始的辨别方位、季节和气候的方法。
饮食:
饮食喜酸辣。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并以牙齿被染成黑色为美。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其中以翡翠酒最为著名。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歌舞:
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乐器。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节日: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过年节(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关门节(傣语叫“豪瓦沙”)。
- 昆明 1德昂族寨
- 官渡区 2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 昆明 3大观公园
- 盘龙区 4云南野生动物园
- 宜良 5九乡风景区
- 安宁 6安宁文庙
- 安宁 7曹溪寺
- 官渡区 8妙湛寺金刚塔
- 嵩明 9药灵山
- 盘龙区 10世界园艺博览园
- 呈贡 11昆明七彩云南景区
- 昆明 12云南民族村
- 盘龙区 13鸣凤山金殿风景区
- 晋宁 14石寨山古墓群
- 盘龙区 15真庆观古建筑群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 16凤龙湾
- 宜良 17地下倒石林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 18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
- 嵩明 19地藏寺经幢
- 官渡区 20官渡古镇
- 五华区 21西南联大纪念碑
- 安宁 22三炷香苑
-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 23轿子雪山
- 宜良 24阿路龙
- 安宁 25王仁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