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寺
卧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於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1800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后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9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
- 中文名
- 卧龙寺
- 地 址
- 碑林区柏树林街
- 始建年代
- 汉灵帝(168—189年)
- 面 积
- 15亩
- 级 别
- 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 物
- 琴操墓 苏轼像碑,历代碑刻
- 最后重修
- 1992年
- 所属国家
- 中国
- 所属城市
- 陕西省西安市
- 建议游玩时间
- 1小时
- 开放时间
- 8:00-18:00
- 门票价格
- 免费
历史沿革
溯源
卧龙寺位于西安市柏树林街东侧,据《长安志》说:五代初缩筑长安城时,放弃了外郭城和宫城,仅以唐皇城为辖区。明代所筑新城,其南、北二城墙即在唐皇城旧址而建。因考今之卧龙寺即在唐皇城安上门内以东太庙所在之处。可以说,卧龙寺是在五代缩城后由他处迁移于此。又据清道光十年(1380)《熏修卧龙寺记》碑载:“昔汉明帝梦佛入中国,悦之,因建祠南郊而致祭焉,灵帝(168-189)时敕赐创修为寺,于其中讲《楞严经》,上为国家保平安之福,下为生民致安乐之庥,遂题其寺额曰“福应寺”,而神之梗祀至此隆,人之崇奉至此愈多矣。初建
据寺内碑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年)。修缮重建
元朝时,卧龙寺得到重修。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再次重修。当前寺内保存下来的元、明、清石碑多通,记述了这段历史。如明洪武十年(1377年)曾立石碑,现碑仍存大雄宝殿东边,“碑石显文如花朵,故人称开花碑”。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殿宇。清朝对卧龙寺也屡加修聋。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兴为十方丛林,立碑记之。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殿堂,立“卧龙历史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给卧龙寺带来新的繁荣。慈禧太后施银千两重修庙宇,并建立石碑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还亲书“慈云悲日”、“三乘迭耀”匾额赐寺,并为山门书额“敕建十方卧龙禅林”。当时西藏、蒙古的喇嘛、王公们千里迢迢送来各类贡品、佛像,其中佛像均诏令送卧龙寺供养。所以寺内小型佛像甚多。1931年,朱子桥将军等人筹资修整了大雄宝殿和禅堂,同时广购佛经,创办了佛学国书馆。后又请太虚法师来讲经说法。对东院、西院房舍都进行了整修。1949年后,政府多次拨款修整殿宇。装修佛像,使这座佛教古刹更加巍峨壮丽,金碧辉煌。寺院古今
清同治七年(1868)《卧龙寺重修碑记》载:“宋初有禅师,法名卧龙,太祖曾幸此寺与谈佛法,机缘相契,以为先兆,遂改为卧龙寺。”又据《金石萃编》一书记载,卧龙寺“崦”字碑上有太宗皇帝的赞偈。此碑系大宋熙宁(神宗)十年丁巳(1077)八月二十六日京兆府住持十方福应禅院讲经论传戒沙门惟果立石。按以上说法,太祖、太宗均曾莅寺与寺僧交往属实,但“啼”字碑之立却在宋熙宁十年住持惟果仍称福应禅院沙门之名,中间相隔百年左右,而卧龙之名以何因缘,何时改称有待考证。同治七年重修寺碑内复称,英宗圣旨敕赐藏经,命僧传诵,彼时佛日重辉,宗风大振(有碑)。迨后住持无僧(未记录明万历间和清道光十年之重修),丛林遂残,殿宇倾斜,荆棘遍寺。有意光和尚被众善信延请人寺,主持法席,重修佛殿,增建廊庑,开堂传戒,继转法轮,历十五寒暑。旋因被大兴善寺延入方丈,两序大众共推明顺和尚为住持,遂重修大殿、方丈、禅堂、山门,续增两廊。费尽心力,经数载,工始告成(此碑为方丈真教所立)。同治十三年(1874),《卧龙禅寺重建清规碑记》内载:该寺为敕建十方丛林,后因主僧不得其人,寺院荒芜,幸有慧明师起而整理筹划,墙垣巩固、殿宇增辉,使佛法赖以不坠。及至慧明退院,有真贤和尚续主其事,阐扬圣教,戒行精严,日以诵经礼佛为事,同治甲戌岁,实有无赖游僧昆池,不守戒规,希图占踞,捏名妄察,僧俗共愤,公议清规八条,呈明府县立案,特立石于寺,俾后之僧众知所警戒云尔。此碑留存至今,尚能使丛林得以安定,道风得以纯正。光绪初年有东霞和尚,号空龄,山东人,初为官,深感官场腐朽,弃职出家为僧,开单接众于此寺,一时住僧200余人,法化大弘。并于光绪十六年传授三坛大戒,培育僧才,续佛慧命。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避难至西安,德清(虚云)和尚随驾,曾陪同至卧龙寺礼佛。慈禧太后给卧龙寺带来新的繁荣。施银千两重修殿宇,并建立石牌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还亲书“慈云悲日”、“三乘迭耀”匾额赐寺,并为山门书额 “敕建十方卧龙禅林”。光绪皇帝给天王殿书“欢喜地”门额一方,这些盛举都为卧龙寺增色添辉不少。与此同时,当时西藏、蒙古的喇嘛、王公们千里迢迢送来各类真品、佛像,其中佛像均诏令送卧龙寺供养,寺内小型佛像甚多。民国年代,卧龙寺尚保持着东、中、西三院,占地面积16、7亩,殿宇、廊庑、僧寮200余间,泥塑佛像菩萨像57尊,基本上保持清末原貌。民国十三年,康有为因公莅陕,历游诸寺,曾题书“卧龙寺”三字门匾一面。民国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朱子桥、井松生等先后捐资维修大殿、法堂及念佛堂。据了解。民国以来的历任住持有圆印、圆心、圆耀、宝生、范成等。民国二十二年礼请华县宁山寺慈云法师任方丈之职,嗣后因宁山寺事忙慈云法师退席。民国二十八年兴善寺传戒,朗照法师(号慧日)来长安,四众迎入卧龙寺,继任方丈。说法讲席九年。二位法师之住持卧龙寺,早有预示之兆,慈禧太后书写的“慈云慧日”四字牌匾岂不是巧合吗?解放后,卧龙寺东院前半部被开通巷小学利用作操场,西院被殡葬管理处全部占用,仅留中院,僧人只剩十余人,尚可进行宗教活动。人民政府从保护文物着手,对中院殿宇拨款彩绘一新。从统战方面,选朗照法师为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1953年10月,朗照法师赴朝慰问团慰问志愿军。1956年,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赴缅甸迎请佛牙回京。农业合作化时,该寺与慈恩寺、兴善寺、木塔寺联合组成佛教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劳动自养。惨痛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方丈朗照法师,知客圆彻法师被迫害殒命,僧人离寺,佛像法物被毁一空,工厂单位进住于内,寺院面目全非。惟一寂意和尚死不离寺,充当工人参加劳动,为后来的收回寺院主权起了作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重申和贯彻。1984年工厂搬迁,僧人入寺,由于殿宇损毁严重,一时无法修复。1987年,如诚和尚被众推为监院,他即发大愿,计划全面整修,向海内外佛教界发出呼吁,广筹资金,鸠工庀材,并请慧雨法师兼任方丈,共主其事。后来意雨法师圆寂,他只得独力支撑,顶风冒雨,得到各方捐助资金者计有:西安市财政局拨款25万元、香港居士20万元、台湾大德和居士共20万元、十方善信捐助约10万元、本寺自筹40万元。特别惊人的是,香港佛教大德圣一法师先后捐资220万元,法师已80高龄,不辞辛苦,曾五次亲临该寺指导建设事宜,充分表现出一位爱国爱教的高僧精神。卧龙寺的整修工程,1992年开始全面铺开。与此同时,如诚和尚又多方奔走,几经周折,在人民政府的协助下,收回了殡葬管理处所占用的全部房屋80余间。他有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截止1995年,三年多来,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终使卧龙寺的整个工程次第完成。由于卧龙寺在历史上所形成的道风纯正,素为修行僧侣所向往。自修复以来,常住僧已达60余人。如诚和尚除每日坚守建设岗位外,又要安排僧众熏修事宜。该寺尚未对外开放,仍保持禅宗丛林制度和传统戒规。坚持坐香修禅,常年实行14支香、打禅77天等正常的熏修佛事活动,成为当前西安地区首屈一指的禅宗道场,令人欢喜赞叹。规模建制
卧龙寺占地面积15亩,分为中院、东院和西院三个院落。寺院布局
中院占地面积6亩,寺内的主要殿堂分布在这里。最南有山门五间。向北是金刚殿五间,内供四大天王像和韦驮、伽兰像。天王殿东边是祖师殿,西边为菩萨殿。再向北为大雄宝殿,面阔5间,中间供释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贤菩萨像。后面是地藏菩萨像。两侧为二十四诸天泥塑像。二十四诸天,出于《金光明经》,隋朝智者大师提出。为天台宗四种三昧法之一,当时是依据《金光明经》中的鬼神品选定了二十位天神,明代时又增入道家四神成为二十四位天神,在大雄宝殿东西两壁间设位奉供。二十四诸天的次第是:功德天、辨才天、大梵天王、帝释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日天、月天、金刚密迹力士、摩醯首罗王、散脂大将、韦驮天、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婆羯罗龙王、阎魔罗天、紧那罗天、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大雄宝殿东边有客堂5间、小寮3间、大家厨房3间、禅堂3间、库房4间;西边有客堂5间、殿主寮3间、祖堂3间、寮房4间;大雄宝殿后是药师殿3间,供药师佛像。再北是法堂3间,供藤胎佛像3尊。法堂两侧是方丈室。东院为禅堂,西院为念佛堂。风景特点
今天的卧龙寺在佛教界的管理下,殿堂巍然,寺内古树参天,环境幽美穆静。又因地处市区中心,前来参观游览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成为西安市区的著名佛教丛林之一 。主要景点
历代碑刻卧龙寺内碑石林立,文物荟萃。著名碑石有佛足迹碑、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碑、明洪武十五年卧龙历史碑、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颁赐藏经碑、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碑、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兴十方规约碑、同治七年(1868年)卧龙历史碑、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太后捐银两重修碑、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传戒碑。这些石碑,碑文清晰,是研究唐朝及明清时期卧龙寺的重要史料,同时也具有绘画、书法价值。另有唐咸通及乾符年间石刻陀罗尼经幢和元代石碑字迹模糊不清。佛足迹碑:佛足刻在《明卧龙禅寺碑》的碑阴面,碑正面铭文记述着卧龙寺的沿革。碑阴佛足迹碑在双足大指上均刻莲花,其余四指皆刻 字,足掌刻干幅轮、三钻、宝瓶、双鱼、宝剑等文,在图下有铭文曰:“大唐贞观中,有玄类法师亲往西域求法,亲获瞻礼图归,进呈太宗皇帝,奉效刻石供奉以广传焉。大明洪武丁卯,寒水僧德明,长安卧龙禅寺提点行满,命匠重镌”。佛足迹是玄奘从西域带回,并奉救刻石供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玄奘圆寂的宜君(今铜川)玉华寺;曾发现佛足迹碑残石。卧龙寺的佛足迹碑刻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唐代吴道子所画的观音像刻石;线条遒劲,宝相庄严。寺内还有一通唵字碑,据传碑文也系唐代高僧义净自西域带回镌刻而成的,碑文无人辨识。宋太宗曾作词赞道:“鹤立蛇行势无休,五天玄字鬼神愁;儒门弟子”无人识,穿耳胡僧笑点头。卧龙寺原来还收藏有举世闻名的《碛砂藏》。《碛砂藏》是南宋平江府(苏州市)碛砂延圣院募刻的大藏经,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至元至治二年(1322年)历时90多年才完成;共计1532部,6362卷,59l函,全部梵箧装帧,柳字书体,刻印精致,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现保存在陕西省图书馆,尚存5千余卷。寺内还珍藏着古印度的贝叶经,即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经,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弥勒殿卧龙寺的山门其实就是弥勒殿,里面供奉的主尊就是弥勒菩萨。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卧龙寺的弥勒殿和天王殿是分开的。弥勒殿里两边是水火二将。水火二将指的是龟蛇二将,他们原本是道教里的护法神,这里堂而皇之地站在了弥勒的两边。这种配置明显是明代的特征,反映了明代三教合流的大趋势。在蓝田县的水陆庵中也有水火二将把门,那当然也是明代时期佛教寺庙的特征。天王殿卧龙寺的天王殿继续保持三教合流的特征,里面的主尊竟然是关老爷,四大天王侍立两旁。儒教的神灵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主殿,并且以四大天王进行护卫,这生动地再现了三教合一的明代宗教状况。大雄宝殿卧龙寺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主尊是华严三圣:中间的是毗卢遮那佛;佛左边的是文殊菩萨,骑着青狮;佛的右侧是普贤菩萨,坐着白象。与其它寺庙没有太大区别,区别在于周围的护法并不是常见的十八罗汉,而是包括帝释天、大自在天在内的多位天神。大雄宝殿外面右侧供奉的是面然大士,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关于面然大士,白塔寺有详细介绍。祖师殿祖师殿位于大雄宝殿的右侧。卧龙寺是禅寺,里面供奉的是菩提达摩祖师。达摩是印度人,被尊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大悲殿“大悲”是观世音的名号,所以大悲殿内供奉的主尊一定是观音菩萨。卧龙寺大悲殿里面的观音,呈现千手千眼的密宗像,表示她能看到各种苦难,能救助各种苦难 。交通信息
公交乘坐7、8、29、37、43、45、46、46区间、47、118、201、203、218、235、251、252、258、300、309、502、601、604、K605、606、611、612、619、622、706、710路至端履门站向南300米即到。其它相关
文物荟萃卧龙寺文物荟萃,碑石林立,1957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计有:1. 宋咸平六年铸造的铜质幽冥钟,重3000斤。造型精美、音质洪亮,亦称无眼钟,现复制悬于钟楼。2. 宋碛砂版大藏经,计1532部,6362卷,刻印极其精美。民国二十四年,由朱子桥、叶恭绰等居士倡议,在上海影印多部,为慎重保护起见,转归陕西省图书馆收藏。影印之大藏经,长安兴教寺、户县草堂寺均有保存。3. 明洪武二十年,丁卯佛足迹碑,原碑已残,现又复制竖立院中。4. 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石碑,原碑在碑林,现已复制竖立院中。5.唐乾封三年、咸通十二年,陀罗尼经石幢两柱,现立于后院。6. 梵文唵字碑,宋神宗时立,碑虽不存,而《金石萃编》有记载。已抄全文附后作参考。7.开花碑,明英宗正统十年圣旨敕赐藏经文,由于石料满布花纹因名开花碑。8. 明万历三十九年,寺僧广梅重修碑。9.清道光十年,重修卧龙寺碑,此碑是贺万年、贺万选二善士发心重修之记。10.同治七年,重修卧龙寺碑。11.同治十三年,建立卧龙寺清规碑。12.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太后赐银千两重修卧龙寺碑,慈禧太后赐银御旨碑。13.民国三十三年,卧龙寺传戒碑。14. 太极石,宽三尺、高二尺,自然形成的太极图模型,甚为稀奇。15. 古钱石、二尺见方的青石,有自然形成的许多古钱的图样。16. 有新请的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藏、香港印大藏经各一部。17. 原有的明藏经、贝叶经、藏贡大香炉、藤胎佛像、铜铸韦驮像均毁不存。住持
前任主持如诚法师,字果正;俗姓廖,1904年1月出生于陕西礼泉,自幼随母听经礼佛,早植慧根。1906年皈依佛门,道心日增。1982年2月发愿出家,在陕西乾县观音寺礼上道下清大师剃度,1983年5月在山西五台山广宗寺依上清下海律师受具足戒。入住西安卧龙寺后,师发愿重建丛林、大振宗风,为此废寝忘食、历尽艰辛,得省内外檀越护持,重使千年古刹重光。1987年师主卧龙寺法席,秉承上慈下云、上朗下照、上寂下意诸大师法脉,籍香港上圣下一大和尚之法缘,弘扬禅门宗风,精严戒行禅规,领众坐香参禅,连年举行禅七法会,如诚法师亲自主七,于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起七,总共举办十个精进禅七。博得四海佛子、善信景仰,至卧龙四道风日隆。如诚大和尚鉴于当前僧才短缺,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于1996年礼请扶风法门寺方丈上澄下观法师为传戒大和尚,礼请香港宝莲寺上圣下一大和尚和法门寺净一大和尚为说戒律师,举办了规模空前的传授三坛戒大法会,700余名戒子喜登戒品,复于2006年亲任得戒和尚再度开其放戒。传授法规严肃,秩序井然。因缘殊胜,功德圆满。重建卧龙寺后,师率众节衣缩食,发原重建终南山华严宗祖庭至相寺。在原址上重修一座祖庭古刹、困难是不可想象的。工程艰巨。老殿更替,学校迁移、农户搬迁,近十里的山路要拓通,人为的习障与破坏要时时设防和协调退让,成捆的资金要卧龙寺设法源源不断从十方筹集而来。于是如诚大和尚一方兼理寺事,一方竭力营构,硬是从1996年10月至2004年8月,挺熬八载,终成现在至相寺的规模。师之风范,人天共仰。师大慈悲悯,二十年如一日,积极参与扶贫救灾等公益活动,使两千余名山区辍学儿童重返校园,八所学校如期改建危房校舍。师曾任陕西省佛协名誉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卧龙禅寺和至相寺方丈。如诚法师于农历壬辰年腊月初二日(二零一三年元月十三日)子时在卧龙寺安祥示寂。老和尚发愿往生弥勒兜率内院,世寿七十三,僧腊三十二,戒腊三十载 。祈愿法师早登九品、倒驾慈航,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红花岗区 1杨粲墓
- 播州区 2海龙囤军事古堡景区
- 赤水 3赤水风景区
- 红花岗区 4湘山寺
- 播州区 5乌江渡景区
- 播州区 6云门囤景区
- 汇川区 7娄山关
- 习水 8丹霞谷旅游度假区
- 播州区 9枫香温泉
- 绥阳 10水晶温泉
-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 11务川自治县龙潭村
- 汇川区 12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
- 仁怀 13鲁班红军烈士陵园
- 仁怀 14公安寨遗址
- 赤水 15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
- 仁怀 16茅台渡口纪念碑
- 仁怀 17美酒河巨幅摩崖石刻
- 仁怀 18长岗毛泽东主席住居
- 仁怀 19盐津河旅游区
- 仁怀 20斑鸠岩
- 仁怀 21鲁班红军烈士墓
- 仁怀 22石刻龙建筑群
- 仁怀 23国酒文化城
- 仁怀 24怀阳洞溶洞群
- 仁怀 25赤水河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