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红楼,又称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胜利西路118号。1956年11月,漳州市将毛泽东居住过的“芝山红楼”辟为“闽南革命纪念馆”,1957年开放,1962年更名为“毛主席居住纪念馆”,1967年改名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
- 中文名
- 芝山红楼
- 位 于
- 漳州城区芝山南麓的市政府
- 分 类
- 景区
- 词 性
- 名词
- 创办时间
- 1932年4月20日
芝山红楼:简介
红楼原为美国教会创办的寻源中学的校长楼,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毛泽东同志曾居住在这里。
建筑为三层砖石结构楼房,占地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其中陈列室面积400平方米。楼坐北朝南,底层为地下室,墙体用条石垒砌而成,二、三层为砖木结构,红砖砌墙,故有“红楼”之称,小巧美观,引人注目。楼内有7个房间,二层西南侧带有前廊,罗马拉式拱顶,三楼有凉露台,平面布局较合理,有明显的西式风格,楼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庭院,四周筑围墙,正面和东侧围墙上留有工农红军攻克漳州时书写的革命标语和口号。
纪念馆馆藏丰富,有文物近千件。既有闽南地区革命活动的大量党史资料,又有红军攻克漳州照片、红军战利品、宣传品和游击队使用过的武器、袖章等实物,还有毛泽东当年工作生活用品。馆内分设4个展室,突出漳州战役这一专题。其中,“毛泽东工作室”是根据当年同住该楼的邓子恢、曾志、罗明、毛泽东的警卫员关洁清等老同志的回忆和指点,按原样摆设的。
1956年11月,漳州市将毛泽东居住过的“芝山红楼”辟为“闽南革命纪念馆”,1957年开放,1962年更名为“毛主席居住纪念馆”,1967年改名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 芝山红楼先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芝山红楼:结构
芝山红楼位于漳州城区芝山南麓的市政府机关大院内。是座用红砖砌成的两层小楼,原是寻源中学的校长楼。民国21年(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后,曾在这里同聂荣臻、罗荣桓一起接见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和中共厦门市中心市委的负责人以及闽南游击队队长王占春,还接见了邓子恢,听取他们的汇报。毛泽东在这里住了20多天,主持召开东路军师以上干部会议,指挥红军分兵攻打漳浦、南靖、石码等地,领导红军发动青年参加中央红军,发动群众筹粮筹物支援革命,亲自指导地方党组织创建红军独立团和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为发展闽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该楼因此被称为“芝山红楼”。新中国成立后,红楼辟为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纪念馆的毛泽东工作室内,摆放着简朴的办公桌椅。桌上摆放着煤油灯,桌旁是架单人床,床边放有一对马口铁做的箱子,墙上挂着纸伞、公文包、行军米袋等。馆内还张挂着113位当年参加攻打漳州,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以上的老红军照片;陈列着当年红军攻克漳州时的战利品、宣传品及红军、游击队使用过的武器、袖章和文告等实物、资料。董必武1960年11月瞻仰芝山红楼时亲笔题词“君子所履——毛泽东同志所走的路是引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如今也悬挂在陈列室里。红楼四周外围墙上,至今保留着当年红军刷写的“最贫苦工农自动起来当红军”、“扩大革命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工农儿童组织儿童团”等革命标语。
1961年3月,谢觉哉重游芝山红楼时,留下《过漳州》(减字木兰花)词章:“海滨沃土,人民盼望来苏早。三十年前,插上红旗照眼鲜。而今建设,遍地金黄和玉翠。约我重游,时在秋冬景最优。”同年11月,南京部队副司令郭化若也瞻仰红楼,并留下诗篇。之后,朱德、聂荣臻、罗荣桓、叶剑英、姬鹏飞、宋平、杨成武等也都先后亲临此楼。毛泽东的亲属李敏夫妇、李讷夫妇、毛岸青和邵华一家人,也曾来瞻仰。
芝山红楼:文化
1932年春,中央红军为了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向外发展,提出攻打漳州的决策,由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五军团组成东路军(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东征闽南。4月20日攻克漳州城,缴获2架飞机和大量枪支弹药。之后,又占领南靖、龙海、漳浦、平和、长泰等县。毛泽东在此指导地方党组织创建红军独立团和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为闽南革命根据地建设奠定基础。
旧址位于漳州市胜利街西路,原为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浔源中学校长楼,占地704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西式两层红砖楼,四面围墙,有地下室。7间主房砖木结构,其他为钢筋混凝土。楼上有毛泽东工作室兼卧室。1957年辟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1991年树立“纪念红军攻克漳州纪念碑”。
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芝山红楼:意义
绿树红花掩映中的红军进漳纪念馆、攻克漳州纪念碑及后建的陈列领导题字的接待室,三位一体,交相辉映。由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转入花园式的市委大院,或许,革命年代的刀光剑影暗淡无痕,鼓角铮鸣远去不可溯。1932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当年毛泽东居住过的旧址,被尊称为“芝山红楼”,是人们心中的圣地;1992年,为纪念红军攻克漳州60周年而建成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也在人们心中树起永远的丰碑。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坐落在芝山红楼左侧前,与芝山红楼相呼应,甚是雄伟壮观。纪念碑碑形突破了一般的圆式和方式造型,既像面红旗,又似把尖刀。纪念碑的主体部分是根据毛泽东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来设计的。据相关人员介绍,此寓意为:一把刺刀由两根人字形的台柱支撑着,突破连接底座的三个圆圈,直逼云霄,表示中央红军依靠工农群众冲破敌人的三次“围剿”;碑高19.32米,意为1932年红军攻克漳州;底座有6级台阶,以示纪念红军攻克漳州60周年。“芝山红楼”位于纪念碑之后,是“毛泽东率领红军进漳纪念馆”,由于当日纪念管并未开放,所以同学们无缘参观。但在红楼周围,还有许多当年红军进漳时主要活动场所旧址。
走进红楼,走进历史,走进了1932年前后的风风雨雨。历史在此找到了诠释,一代伟人和无数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已深深地铭刻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草,与日月争辉,给我们一行人留下了不尽的感叹与抚思。
芝山红楼:内涵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又名“芝山红楼”),近日动工保养维修,引起漳州文史界的广泛关注,许多革命文物史迹也被整理出来。漳州将把“芝山红楼”恢复成毛主席、邓子恢、罗明等中共领导人故居陈列馆,还将规划建设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根据党史资料记载,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毛泽东同志以“红楼”作为工作室和居住室,长达一个多月。毛主席在“红楼”多次召开师长以上干部会议并做出重要决定,后来把这幢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楼房称之为“红楼”。
芝山红楼见证漳州战役的重要革命历史。党史资料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49师盘踞于此,摧残闽南革命,迭犯闽西苏区。1932年4月3日,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毛泽东主席,率领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从长汀出发,挥师南下,4月8日占领龙岩城。4月19日拂晓,在漳州郊区天宝镇经过风霜岭、十字岭等战役的激烈战斗,国民党49师全线溃退。师长张贞仅带少数亲兵弃城而去,至下午3时,战斗胜利结束。此次战役,我军取得重大胜利,战果辉煌。
为了能使白区群众真正理解红军是一支为穷苦人谋利益的队伍,东路军于进城前就普遍进行了严肃的政策、纪律教育,4月20日上午8时,举行隆重的入城典礼。红军进驻漳州后,毛泽东于21日在芝山红楼召开师长、政委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漳州战役,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6月初,红军回师苏区。
见证历史 墙上保存5条红军宣传标语漳州市政府机关大院内,一眼看见位于院内中心位置的芝山红楼。芝山红楼背靠芝山公园,周围树木苍翠、花草茂盛。纪念馆左前方竖立着“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题写碑名的是聂荣臻元帅。
工人已经在芝山红楼外围搭架准备维修。芝山红楼占地704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底层为地下室,一层墙体条石垒砌,二三层红砖垒砌,故有“红楼”美名。楼四周筑围墙,墙上留有当年书写的“最贫苦工农自动起来当红军”、“实行土地革命”等5条红军宣传标语。
芝山红楼原为早期美国教会学校寻源中学校长楼,历经八九十年之久,墙面保护层剥落,屋顶有些漏水,门窗也变形。目前,纪念馆工作人员强调说,红楼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目前只做保养性维修,同时对里面的陈列物做一番整理,不会做大的修缮。现馆内保存的1000余件革命文物多属纸质文物,因缺乏防潮防虫设备和恒温恒湿保管条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破坏较为严重,将重新整理保护。
恢复故居 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的精品路线漳州相关部门将以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为中心,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的精品路线。将把“芝山红楼”恢复成毛主席、邓子恢、罗明等中共领导人的故居陈列馆,另在芝山红楼东侧空地新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陈列馆”,以更好地保护芝山红楼这一优秀的历史建筑。
“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已经被列入首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无疑将带动漳州主战场、云霄乌山革命游击根据地、南靖龙山红军楼、红军桥、平和暴动遗址和红三团北上长征出师地等“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将成为发展漳州旅游市场的品牌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