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邦寺

八邦寺位于德格县八邦乡政府北300米处的山岗上,海拔3800米,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邦寺,全名八邦圣教法轮寺,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在康区的主寺,与西藏楚布寺并称为噶举派两大胜地。该寺是觉巴晋登松干之弟子巴登·祥秋林巴于藏历第三饶迥“土猪年”(公元1179年),在康区创建的第一座止贡噶举派寺院,命名为“巴登祥秋岭”。藏历第五饶迥“铁虎年”(公元1290年),萨迦官员奥洛领兵焚烧止贡寺,史称“止贡之乱”,八邦寺及分寺亦先后被烧毁,复建后该宗为萨迦派。藏历第十二饶迥“火羊年”(公元1727年),在德格土司却吉·丹巴次仁的资助下,由司徒·却吉迥乃以龚垭乡本觉寺为母寺恢复重建了八邦寺,取名“八邦圣教法轮寺”,并改宗伟噶玛噶举派。经过历代活佛的弘法利生,八邦寺成为藏区第二大噶玛噶举法脉传承中心。司徒·却吉迥乃创建佛学院以后,八邦寺不仅成为藏族大小五明学科传播中心,又称为南派藏医和噶玛噶孜画派发祥地。
- 中文名
- 八邦寺
- 地理位置
- 德格县八邦乡
- 海 拔
- 3800米
- 等 级
-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八邦寺意为「吉祥寺」。据史书记载,八邦寺创建南床高宗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八邦寺规模宏大,环境幽静,其建筑沿山而上层层叠叠,取势巧妙。经幡招展,金顶金碧辉煌,十里可见。雄伟壮观。殿堂装饰富丽堂皇,泥塑和壁画刀笔细腻,姿态丰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称为康区寺庙建筑之最佳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此寺融入了格鲁派寺院、噶举派寺院的建筑风格,形成既有格鲁派寺院宏伟壮丽,又有噶举派细腻神秘的建筑格式。主殿「卓拉空」建于山岗之脊上,为一四合院式的三层建筑,正殿高二十四米,八根粗逾合抱的大柱,俱为千年巨树整树造成,愈增大殿的雄传气势。二楼为活佛住所,雕梁画栋,金碧溢彩。殿内四壁绘满珍贵的壁画,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及六道轮回等,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是著名的藏画「噶日」画派的杰作。八邦寺辖寺甚多,自称为一百零八座。又称大寺三院,小寺五院,讲堂三十五处,禅堂二十五处,分布在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以及西藏、云南、青海等省和康区等地。该寺历代活佛大多活识高深,重虔心修道,着书立说,各种论着,无不涉猎,各有建树,许多著作及绘画,至今被视为珍宝。第八世司徒活佛却吉迥乃博学广闻,聪慧异常,一生阅历丰富,学识渊博,著述极多,尤其是藏文文法、藏医药、藏画等方面造诣精深,堪称一代宗师。他创造了著名的噶玛--八邦画派。该派在传统的藏族绘画技巧中,巧妙地融入汉地画法技巧和风格,成功地发展了藏画「噶日」画派。在他的影响下,八邦寺画师历代辈出,其壁画和唐卡画成为康区藏画的代表,享誉海内外。经诵咒朝拜者络绎不绝,整个寺院经声终年朗朗。八帮寺的民族绘画在继承苯波派、门派、噶派绘画基础上,衍行出一枝独特民族画派。盖壁画、崭画、雕刻画、雕塑、堆画、文印画、铸横画、曼荼罗画、细沙画、四文诗画、调片画、酥油画等十二种分派。绘画的原则是:一、画题融天、地、人、神为一统赋以情景故事,集于一帧,相似于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构图;二、强调对称、均衡、疏密的布局关系,偶有倚侧之巧;三、色彩多用三原色、二次色,注重明丽华贵的视觉效果,画风典雅凝重而不失鲜活灵动之美。从而开创德格藏绘画独一无二的风格,遂为藏区绘画的典型代表。寺址
四川省德格县麦宿区八帮乡- 裕民 1小白杨哨所
- 裕民 2塔斯特风景区
- 裕民 3孙龙珍烈士陵园
- 裕民 4库鲁斯台草原
- 裕民 5巴尔达库岩画群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6哈同山岩画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7敖包特库热庙
- 塔城 8伟人山
- 额敏 9野生虞美人
- 裕民 10野巴旦杏自然保护区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1哈尔萨拉白桦林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2蒙王府热气泉旅游度假区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3准噶尔古城遗址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4巴音云都尔敖包
- 托里 15苏拉夏情人谷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6吉木格瀑布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7加音塔拉石室石棺古墓群
- 塔城 18快活林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19阿吾斯奇边双湖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20绿坪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 21龙脊谷
- 托里 22石刻突厥石人像
- 托里 23老风口果子沟森林公园
- 裕民 24巴什拜大桥
- 裕民 25巴什拜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