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寺,四川峨嵋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称至今;万年寺为峨嵋山八大寺庙之一,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有无梁砖殿、巍峨宝殿、白水池等景点;目前,万年寺附近有万年停车场与万年寺有索道相连,故很多前来峨眉山旅游的游客都把万年寺作为自下而上正式登山的起点之一;另外一些游客则把这里作游山结束的终点;此外,浙江天台山有同名寺院,历史亦同样悠久。
- 中文名称
- 万年寺
- 地理位置
- 四川乐山峨眉山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 夏秋季(5.1-10.7)6:00-18:30 冬春季(10.8-4.30)7:00-17:50
- 门票价格
- 10元
- 著名景点
- 无梁砖殿、白水秋风
- 建议游玩时长
- 10-20分钟
- 适宜游玩季节
- 3月至5月、9月至11月
基本简介
万年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由山麓报国寺上行约15公里,踞观心岭下,门迎大坪、牛心等寺和石笋、钵孟诸峰,海拔1020米, 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名普贤寺,慧持大师所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时又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中敕改圣寿万年寺。
原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后几度兴废;1946年大火,除明代砖殿外几乎毁坏殆尽;现有殿宇两重,系1953年重建;砖殿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为外部通高16米,每边长15.7米的穹窿顶方形无梁殿。
万年寺现有雄伟的山门、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毗卢殿、无梁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行愿殿,其间还有花园、亭榭、水池等,该座园林式的寺院已成为峨眉山最大寺院。
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
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
三宝之一的御印最为珍贵,这枚方印13厘米见方,重4公斤,是明代万历皇帝御赐的印章,刻有“大明万历,敕赐峨山,御题砖殿,普贤愿王之宝”的文字。
寺中碑刻众多,最著名的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的“第一山碑”。
《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
白水
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池中,山影斜横;寺外红叶,迎秋放飞。是水似风,白水秋风。“白水秋风”自然佳景,被清代文人谭钟岳誉为古“峨眉十景”之一。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德、陈毅、贺龙三元帅在工作之隙,先后来到万年寺赏兰品茗,著名的峨眉山“竹叶青”茶叶就是由寺僧创制,陈毅元帅在寺中取名的;如今,寺院还有茶山约20亩。
1980年,邓小平视察峨眉山时,7月8日下榻于该寺巍峨宝殿厢房二楼的12号房间。
历史沿革
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名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贤寺;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御题“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晋隆安3年(公元399年),道安门人慧远之弟慧持,以“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辞远入蜀,不久上峨眉山创建普贤寺。
唐僖宗时(公元887—888年),慧通禅师来山驻锡,以山形象火,寺院屡建屡毁,改“三云二水”压抑火星,将普贤寺改为白水寺,牛心寺改名卧云寺,中峰寺为集云寺,华严寺为归云阁,华藏寺为黑水寺。(黑水寺建在今黄湾乡黑水村的二逗岩上,已废,与金顶的华藏寺是两个寺院)
宋太平兴国五年,寺僧茂真和尚奉诏入朝,太宗赐诗嘉奖。归来后,重兴六寺。朝廷派张仁赞赐尚方金三千两,铸普贤铜像供奉寺中,易名白水普贤寺。普贤铜像通高7.85米,重约62吨。
佛像高3.64米,趺坐于大象背之莲花座上。莲座高1.39米,直径2.22米。六牙白象四足各踏一莲花磴。普贤菩萨遍体贴金,头戴双层金冠,雕饰精巧。
明嘉靖十三年,别传禅师铸铜佛大像三尊,置寺之毗卢殿,铸铜钟三口,最大的一口悬挂圣积寺(现移至报国寺山门对面),小的两口分别安放在毗卢殿和永延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朱翊钧为母亲慈圣皇太后祝寿,诏令住持台泉整修寺院,并赐金,筑砖殿罩于普贤铜像之上,题额“圣寿万年寺”。
如今的万年寺于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
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内有较大的名气。
旅游胜景
万年寺景区,属峨眉山的中部地带,海拔高度在800-1900米之间。树木以阔叶树为主,间有针叶树种,帮春秋山色分明。春季,山色青翠;秋季,枫叶泛黄,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在万年寺一带,山民村舍错落,宛如一幅恬静的山乡景色画图。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
万年寺在息心岭下,海拔1020米处。这天成的白水池在寺门左侧平坦坦的山坳之上,至今水清如镜。
山影月色常常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又名明月池,是唐诗人李白游鉴峨眉,长留寺中,与寺里的高僧文浚抚琴和诗的地方。池边原有“唐李白听广浚禅师弹琴处”碑。
景观概况
万年寺海拔1020米,雄踞于骆驼岭下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为峨眉山六大古寺之首。
此寺原有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几经兴废,现今只剩一座明代无梁砖殿。明代重修时,仿印度、缅甸建庙技术和风格,主殿长宽均为16米,四壁全部用砖砌,砌到7.7米处,逐渐内收,建成穹窿形拱顶,上面绘有手持琵琶、箜篌、笛子仙琚飘拂的四天女。
全殿无梁无柱,不用一木,故称“无梁殿”,殿墙上装饰圆拱、垂柱、窗棂等仿木结构的图案。
圆顶上建有五座白塔和四只吉祥兽物;殿内顶壁四周佛像密布,原供铁佛三千尊、金人十二、罗汉五百,造型古朴,称为“千佛朝普贤”,现只穹窿下正中供奉着高7.35米、重62吨,铸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的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
菩萨神态安详,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满,神情肃穆;莲花花瓣怒绽,重叠四层。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态浑雄,大耳下垂,鼻几触地,四足立于莲台之上。
普贤又称“通吉”、“三曼多陀罗”,代表德行。传说此菩萨有延命之德,发过十大弘愿,因而成为主理德、行德者,尊号“大行普贤”。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普贤常骑六牙白象。
寺内右侧有一长方形水池,相传唐代僧人广浚曾在池边为李白弹琴,遂有李白千古传颂的《听蜀僧浚弹琴》诗,诗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后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为之纪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听琴处”。
无梁砖殿
原名无梁殿,因其全部为砖结构,才被称作无梁砖殿。它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是万历皇帝为母亲祝寿所建。
全殿高17.12米,面阔15.79米,进深16.06米。上呈半圆形中空穹窿顶,下为方形底座,形似蒙古包,象征天圆地方。殿壁、殿顶,甚至门楣额枋、斗拱、窗棂皆为砖砌。该殿重檐雕甍,环匝绣棂琐窗,门阴刻有全蜀山川形势、云栈剑阁以及水陆途程。
殿内的四面墙壁上,万佛围绕。内壁下部有二十四个佛龛,每个佛龛内放有铁铸的佛像;内壁中、上部砌有横龛道,也放有许多的小佛像。穹窿殿顶上,绘着四位飞天的仙女,分别抱着琵琶、箜篌、芦笙、笛子,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殿顶四角和正中,立有五座白塔,中间的一座较大,四角的较小。殿顶四角还饰有狮、象、鹿等瑞兽。有人说,若把无梁砖殿视为一个巨大的塔座,那么,无梁砖殿的整个造型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刚宝座式塔。
普贤铜像
在无梁砖殿内有一尊普贤铜像。相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四川地方官员多次向皇帝上奏说普贤菩萨在峨嵋山现相。笃信佛教的皇帝便下诏指派工部官员前往成都,专门督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像。该铜像分段铸好,南运三百余里,铆接而成,供奉在无梁砖殿。
这尊铜像高7.35米,重62.1吨,造型为普贤菩萨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莲花宝座之上。只见,普贤菩萨头戴五佛金冠,上嵌六颗宝珠,比一般菩萨更加华贵美丽。头向左微斜,双眉清秀弯曲,两眼含神平视,鼻小口端,腮部丰满,两耳佩环,颈戴项圈,胸垂珠饰。上身垂直端坐,身着披肩,环系彩带,胸部半露。双腿盘曲,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庄重之间,又显自然。双臂弯曲,手执如意一只。
莲花宝座为金色,高1.3米,宽2.53米。莲花宝座下,一头白色大象,俯首贴耳,目光下视。鼻低垂,六只长牙外伸,四蹄平站于四朵莲花之上。普贤菩萨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俨然一位贵妇,雍容华贵,典雅端庄。
白水秋风
万年寺位于海拔1020米的狮子岭下,始建于东晋,唐时慧通禅师驻锡在此,相传峨眉山五行属火寺庙屡建屡毁,于是改名白水寺。寺庙建在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诸峰相映,苍翠环照,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特别是到了秋高气爽之时,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顶三峰已初飘白雪,而位于中山地区的万年古刹,正处在一年中的黄金季节。林中色彩斑斓,红叶如醉,寺内的白水池碧波荡漾,蛙声如琴,丹桂飘香,令人怡然神爽,因而称之为“白水秋风。
珍贵佛牙
万年寺内藏有“佛牙”一枚,长1.28尺,重6.5公斤,是明代嘉靖年间斯里兰卡的僧人所俸。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全身都变成了细小的舍利子,只有牙齿完整不化。
而事实上据专家考证,这枚牙齿并非释迦牟尼的牙齿,而是剑齿象的牙齿化石,距今已有二十万年的历史了,颇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