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汤和墓
首页  > 安徽  > 蚌埠  > 龙子湖区   »  汤和墓景点介绍

汤和墓

汤和墓
汤和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曹山, 2013年5月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墓园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给明朝开国功臣汤和的。墓室是依山傍水的大型砖石建筑,墓前有众多石雕群像,石雕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马、羊、狮、武士,粗犷而又流畅,是蚌埠市著名的风景名胜。
中文名
汤和墓
地理位置
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曹山
年    代
明朝
组    成
神道碑、汤和墓享堂等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景区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介绍

历史背景

今天的汤和墓墓园,庄严肃穆,松风如涛。作为功臣封王者,汤和的墓葬规制享受了明朝臣子的最高规格。在墓前神道的最南端,立有一座高为6.35米的神道碑。但令人费解的是,原来刻在石碑上长达数千字的碑文,已被人逐字凿去。究竟是何年何代何人所为,至今仍无定论。业界认为是,碑文的作者方孝儒在建文帝在位时曾任翰林侍讲博士,深得器重。建文四年五月,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命他起草登基诏书,他掷笔于地,拒不受命。朱棣用灭九族来威胁他,可他回答说,“虽灭十族,亦不附乱!”结果被杀,除灭九族外,还杀他的学生,以成十族,株连至死者870余人。《明史》本传中明确记载:“永乐中,藏孝儒文者,罪至死。”因而当年由方孝儒撰写的碑文也要凿去……而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所为。当时汤和墓周边区域均为凤阳府属地,李自成起义军在这里的破坏活动频繁,而且汤和墓周围的明代墓碑也有类似被凿去碑文的现象。在长达225米的神道尽头,坐落着汤和墓享堂。今天人们看到的享堂大殿,是一座三开间木结构歇山式仿宋建筑。汤和墓为明代墓葬,为何享堂的建筑风格却来自宋代?原来,在1973年文物工作者对汤和墓进行考古发掘之前,这里所有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在多方查询文献资料未果的情况下,考古人员从原享堂遗址清理发掘出了一部分建材残件。经过反复论证,专家认为,明代统治时间较短,加之年年征战,很难形成特有的建筑模式。因而明代初期的建筑形制和构造特点,仍然沿用宋代风格。享堂之北便是汤和墓墓冢。今天,人们从位于享堂内的墓道口下行,便可进入墓室。

文物简介

墓面对龙子河,背负曹山峰,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墓室是一座依山构筑的大型砖石单券式建筑物。高3.米,宽3石6米,面积约40平方米。墓南神道,长225米,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马、羊、狮、武士,雕刻线条流畅粗犷,当代古建筑学家认为,此系明初石刻中的精品。现己划入蚌埠市的龙湖公园。

文物结构

古墓往南几步之遥有一大殿,古朴巍峨,宛如一尊崛起的巨石。其占地面积为98平方米。系三开间木结构歇山式仿宋建筑。大殿正中门眉上悬一牌匾,上题“享堂”二字。享堂高6、5米,宽12、2米,深8、4米。享堂内坐北朝南矗一神龛,龛内立一长方形祭祀牌位,黑底白字,上书“明东瓯襄武王汤和灵位”。据考古资料记载,此处正是汤和墓享堂旧址所在地。原享堂始建于1392年——1395年间,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其地表建筑原形早已荡然无存。从1973年至1998年,经考古工作者二十余年的发掘、调研、论证,享堂旧址和地下珍贵遗存才得以最终定论,从而使其重建工作有了科学依据。

文物现状

1991年年底,经过整整七个月的紧张施工,汤和墓享堂工程如期竣工。白色马头墙、青灰色筒瓦、深褐色木梁、飞檐翘角、色彩淡雅和谐,构成汤和墓享堂的主基调。 汤和墓为大型单券式砖石结构,分前后两室。墓室整体凿山而建,在前室拱门两侧,还可见裸露的山体大石。

文物价值

据专家考证,汤和墓墓室在历史上至少两次被盗。1973年11月,文物工作者在发掘该墓时,偌大的砖石墓内被捣碎打烂的陶瓷片随处可见,虽然清理出上百件精美文物,但都是一些小件。而令考古专家惊喜不已的是,这么一件大型青花带盖瓷罐竟然完好无损,未被盗走实乃不幸中之万幸。这件“元青花双兽耳大罐”青花瓷器可谓是国之瑰宝,是研究元明之际青花作品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为了重现昔日汤和墓享堂风采,纪念这位中国明代最早的抗倭名将,1998年,蚌埠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及市文物管理处在充分调研、勘察、论证、策划的基础上,决定重建汤和墓享堂。与此同时,省文物管理局及蚌埠市政府还给予了专项拨款。历史已经远去了数百年。这墓园中的古冢松涛,如今已被安徽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蚌埠市的“龙湖八景”之一。

人物介绍

简介

汤和(1326—1395年),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名将。汤和自幼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并推荐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十四年,在滁州击败元军,升管军总管。次年,从朱元璋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义兵元帅陈野先。

生平

十六年参加集庆之战。后从徐达攻镇江(今属江苏),升统军元帅。二十四年,迁平章政事,率师援浙江长兴,与诸将击败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俘士卒8000人,解围而还(参见)。二十七年九月,从徐达克平江(今江苏苏州),执张士诚。十月,充征南将军出兵浙江,迫方国珍乞降,得士卒2.4万、海船400余艘。浙东悉定,遂与副将军廖永忠率舟师自明州(今浙江宁波)取海道入福建,在福州、漳州、泉州等地连败元福建行省平章陈友定部。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克延平(今南平),俘陈友定。八月,以偏将军从徐达西征,自山西渡黄河,入潼关,围庆阳(今属陕西),俘斩元将张良臣。三年,以右副将军从徐达征漠北,俘北元亲王、国公以下8.6万余人,迫元将扩廓帖木儿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乘胜平定宁夏,追逐北元军至察罕脑儿(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东南)而还。封中山侯。四年,任征西将军,率水师溯长江进攻四川,在征虏前将军傅友德部陆路配合下,克重庆,迫夏政权首领明升出降,夏亡。此后,数出北平(今北京)、山西、延安(今属陕西)等地练兵、筑城、备边,屡败扰边的北元兵,迫北元将伯颜帖木儿乞和。十一年,封信国公,参议军国大事。十四年,以左副将军征漠北,获北元平章别里哥、枢密使久通。十八年,任征蛮将军,平息贵州思州(今岑巩)、古州(今黎平西北)等起事。十九年还师,得悉朱元璋欲解诸将兵权,自请解职归里。后应朱元璋之请,出巡山东、浙江沿海备倭,筑卫所城59处,征兵民5.8万余戍守,倭寇不敢轻犯。二十一年,还居中都(今安徽凤阳)新第,将所得赏赐分送故交。晚年益加恭慎,终年70岁,葬于今蚌埠东郊曹山,名汤和墓。

相关信息

注:珍贵的元青花双兽耳大罐,又称“僧帽盖钮青花罐”(如图)。高47.5厘米,口径16.6厘米。1973年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明初大将汤和墓出土,是景德镇窑元青花瓷中一件难得的大器。青花是一种传统的釉下彩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重要成就。这件埋藏地下650余年完好无损的青花瓷罐,造型浑圆俊秀,纹饰绚丽多姿。侈口直颈,斜肩鼓腹,肩腹交界处置对称双兽耳,下为矮圈足。通体绘有花纹六层。盖子绘莲瓣和金钱纹各一周,颈绘海浪纹,肩部饰连续的仰莲瓣纹,瓣纹中填绘杂宝。肩腹交界处绘二方连续花卉缠枝纹,腹部主题纹样为缠枝牡丹,以六朵盛开的牡丹大花为中心,枝叶缠绕其间,婉转多姿。下腹绘卷草和仰状莲瓣纹。通体纹饰富丽繁密,层次分明。青花色泽浓艳,釉面肥厚莹润。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