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苏铁林
攀枝花苏铁是近来在四川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首次发现的古老而残遗的苏铁属植物,最初发现于渡口市附近的把关河西坡,后来在毗邻的格里平后山及宁南、德昌、盐源和云南华坪等县的局部地区相继发现,分布面积约300公顷,植株约10万余数,并有比较稳定的群落。但受火灾、放牧、樵采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自攀枝花苏铁报道后,挖掘植株极为频繁。近年来,产地有关部门虽已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破坏现象仍未杜绝。
- 中文学名
- 攀枝花苏铁
- 拉丁学名
- 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et S. Y. Yang
- 界
- 植物界
- 科
- 苏铁科Cycadaceae
- 种
- 攀枝花苏铁
- 分布区域
- 四川(渡口、宁南、德昌、盐源)、云南(元谋)
形态特征
棕涧状常绿植物,高1-2.5米,茎干通常单一,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基部。叶螺旋状排列,簇生于茎干的顶部,羽状全裂,长70-120厘米,叶柄上部两侧有平展的短刺;羽片70一105对,线形,直或微曲,厚革质,长12一23厘米,宽6一7毫米,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无毛,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偏斜,边缘平或微反卷。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单生茎顶,常偏斜,纺锤状圆柱形或椭圆状圆柱形,通常微弯曲,梗弯曲,长4-6厘米,密被锈褐色绒毛;小孢子叶楔形,长3-6厘米,先端宽三角形,中央有突起的尖刺,上面无毛,黄色或淡黄褐色,有光泽,下面具多数2一5(通常3-4)聚生的小孢子囊,最上部密被淡黄褐色绒毛;大孢子叶多数,簇生茎顶,呈球形或半球形,长14一18厘米,密被黄褐色至锈褐色绒毛;上部扁平,宽菱形或菱状卵形,长8一10厘米,宽4.5一6厘米,羽状半裂,裂片30-40,钻形,长1-4厘米;下部柄状,中上部两侧着生1一5(通常3-4)个胚珠;胚珠近四方形,无毛,金黄色,顶部红褐色,中央有小凸尖。种子近球形或微扁,直径约2.5厘米,假种皮桔红色,具薄纸质、分离而易碎的外层,种子倒圆锥状球形或倒卵状圆球形,种皮骨质,平滑。生长环境
攀枝花苏铁分布区地处金沙江中段,地势陡峭,河谷深切,山体相对高度大,地形封闭,受干热河谷气候效应的影响,其气候冬季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属南亚热带半干旱河谷气候类型。年平均温约20℃,最低温-1---2℃,极端最高温达40.7℃;年降水量约760毫米,干湿季明显,6--10月为湿润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9%,11--5月为旱季;年平均相对湿度61%,2--5月则低于50%;无霜期294天。土壤为石灰岩、砂页岩母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碳酸岩红褐土和山地黄褐土,呈微酸性至中性(偶有碱性)反应。攀枝花苏铁成丛生长,群落中乔木植物稀疏低矮,外貌呈稀树灌丛,其组成种类因海拔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分布范围
四川(渡口、宁南、德昌、盐源)、云南(元谋)。常见种类
常见的种类为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 Skan、毛叶橄仁Terminalia franchetii Gagnep.、野漆Toxicoden dron succedaneum ( L.) O.Kuntze.、东桑子Dodonaeaviscosa (L.)jacq.、金沙羊蹄甲Bauhinia delavayi Franch.、毛叶柿Diospyros mollifolia Rehd et Wils.、雅致雾水葛Pouzolzia elegans Wedd.、毛秃银叶线铁莲Clematis delavayi var.calvescentsSchneid.、小菅草Theneda hookeri (Griseb.)A.Camus- 盐边 1格萨拉生态旅游区
- 盐边 2渔门镇
- 仁和区 3沙坝田风景区
- 西区 4龙洞石林
- 米易 5望月楼
- 盐边 6攀枝花渔门
- 仁和区 7攀枝花鑫岛游乐城
- 西区 8平江天主教堂
- 仁和区 9攀西沙拉民族生态旅游区
- 米易 10国家级皮划艇基地
- 盐边 11二滩森林公园
- 米易 12攀枝花海塔
- 盐边 13长冲箐森林公园
- 盐边 14攀枝花箐河
- 盐边 15红格温泉
- 盐边 16攀枝花青龙洞
- 盐边 17攀枝花红格景区
- 盐边 18攀枝花箐河瀑布
- 米易 19何家坝史前遗址
- 米易 20攀枝花白坡山
- 盐边 21二滩水电站盐边段
- 米易 22二滩水电站
- 仁和区 23营盘山古战场遗址
- 米易 24攀枝花望月楼
- 米易 25攀枝花市二滩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