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渚贡茶院
顾渚贡茶院位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侧的虎头岩。 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场。
据史料记载,除茶圣陆羽外,中、晚唐共有28位刺史在顾渚山督制贡茶。比如袁高、于頔、张文规、大诗人杜牧、大书法家颜真卿、茶学专家裴汶等都到过顾渚山。还有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等都曾在顾渚山作诗咏茶。唐著名诗人白居易也为紫笋茶写下千古名诗 。
唐代又是摩崖石刻的兴盛时期,尤其是文人雅士对凿石铭刻的传播价值比较看重。高官名士在督制贡茶之余,品茗吟诗、赏景怡情,即兴在风景秀丽的顾渚山石崖峭壁镌刻了许多贡茶记事及诗文。这些摩崖石刻历经千年风雨剥蚀,一部分已字迹漫漶,可幸大部分还斑驳可见,有的保存完好,字迹清晰。顾渚山摩崖石刻不仅为茶学专家研究唐代茶业和茶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历史依据,而且也为当今书法家研究唐、宋书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 。
顾渚山茶文化摩崖石刻共有三组九处,分布在顾渚山谷的白洋山、五公潭和悬臼岕。摩崖石刻的物质材料和特定环境奠定了它在历史文化传播中那种天然、庄重、典雅和久远的艺术风格 。白洋山峭壁上镌刻有三幅摩崖石刻。崖下驻足观赏,刻凿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文字,苍茫古朴、刚健沉雄、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
最上方是用隶体书写,文字内容:“大唐州湖州刺史臣袁高奉诏修贡茶讫至□山最高堂赋茶山诗元甲子岁三春十日”(兴元甲子即公元784年) 。
袁高,沧州东光人。建中二年 (781)授湖州刺史。至兴元甲子 (784)在顾渚山“修贡”时刻石并作五言长律 《茶山诗》。该石刻呈横幅排列,包括落款有十一行,每行3字,共33字。字迹清晰、格局宏阔。字体典朴厚重、沉着稳健,气魄雄强、安若泰山 。
在袁高刻石下方是用楷书刻凿的湖州军事刺史于頔的题名刻石: “使持节湖州诸军事刺史臣于頔奉诏命诣顾渚茶院修贡毕登西顾山最高堂汲岩泉□□茶□□观前刺史袁公留题□刻茶山诗于石大唐贞元八年岁在壬申春三月□□” (袁高诗刻石目前尚未发现)。于頔于唐贞元八年 (792)任湖州刺史 。
该石刻呈横幅,并题款15行,有行无列,共70字。石刻虽有少数字迹漫漶,但整体欣赏仍丰腴朴茂,沉着劲挺、气势磅礴 。
在袁高和于頔题名石刻的右方,则是大文学家、著名诗人杜牧的题名刻石: “□□□□□□大中五年刺史樊川杜牧奉贡讫事□□春□修耒□□□□□□□□□□□中□□时池一枝□□攀丛□□□□□□□香感□□。”唐大中五年 (851)杜牧为湖州刺史,为督造贡茶亲临顾渚山,并写下了许多茶山诗 。
杜牧题名石刻用楷体书写,但大部分字迹漫漶,难以辨识,约八行,共59字。章法较为工整,行列疏散俊逸。字体扎实稳健、浑朴、沉厚、酣畅,给人一种古雅苍茫之气象 。
第二组则为五公潭摩崖石刻。共三幅,分别为张文规题名、题诗和裴汶题名石刻 。
张文规题名石刻位于五公潭峭壁中间。题刻为: “河东张文规 癸亥年三月四日。”癸亥年即唐会昌三年 (843)。张文规,河东人。会昌元年 (841)刺湖州,会昌三年春离任时凿此刻石。张文规在顾渚山还留下一首名诗 《湖州贡焙新茶》。右侧上方凿刻张文规题五公泉诗一首。文字内容:“题五公泉 湖州刺史 张文规。一雉叫烟草千崖崖皆茗聚仙界云鹤远余至岩石空□□水声裹寄复山□中□余迫蔚□落□今□□然出山去□□佳□ □春十一日。 ”
张文规题名刻石为楷体,其字瘦劲雄逸、凝练老辣、骨力劲挺。其诗以行书书写,疏宕奇崛,浑朴清刚,布白匀整,气势酣畅 。
裴汶题名石刻在五公潭左侧石壁,文字为: “湖州刺史裴汶 河东薛迅河东裴宝方 元和八年二月廿三日同游。 ”
裴汶,元和六年 (811)自沣州刺史调任湖州。为唐代著名茶叶专家,与卢仝齐名。著 《茶述》仅存序言,内容主要是有关顾渚紫笋茶 。
裴汶题名石刻字迹漫漶,但隐约可见为行书书写,字迹端庄清秀,疏宕有致,典雅秀丽,得天然古朴之趣。
第三组摩崖石刻则位于顾渚山谷的悬臼岕 。
悬臼岕南石壁左方是湖州刺史杨汉公题名石刻。文字是: “湖州刺史杨汉公前试太子通事舍人崔待章军事衙马祝州推康从礼乡贡进士郑□乡贡进士贾□开成四年二月十五日同游进士杨知本进士杨知范进士杨知俭从行。 ”
杨汉公,华州弘农人。开成三年(838)三月自舒州移刺湖州。四年二月三十日,为来顾渚"修贡"之时带崔待章、马祝州、唐从礼,乡贡进士、子侄等同到顾渚山悬臼岕,刻石题名。石刻至今保存完好。字迹为楷体。共八行70字,自左到右,呈横幅排列。整幅摩崖石刻跌宕起伏,错落参差。笔画沉重强劲,再加上剥蚀漫漶,以虚领实,更具一种苍劲郁勃的力度,真是自然天成 。
悬臼岕南石壁右方是韩允寅等题名石刻。文字为: “今会稽韩允寅武林钱孜桐江方释之携南迅绾以绍兴壬午三月辛酉来。 ”
韩允寅生平不详,曾为绍兴知府。方释之曾为长兴县令。绍兴壬年为公元1162年 。
该摩崖石刻从左到右呈斗方形式,近似小品。有六行,共28字,排列有行无列。字形为楷体。笔力沉穆厚重,气势刚劲,意蕴疏宕、古朴雄强,透发着风骨铮铮的阳刚之美 。
位于悬臼岕霸王潭上方仰石上是南宋汪藻题名的摩崖石刻。文字内容为: “龙图阁直学士前知湖州□□汪藻新知无为军括苍□□祖知长兴县安肃张琮前歙县丞汝阴孟处义前监南岳吴兴刘唐稽绍兴戊午中春来游右承务郎汪悟恪从行□□徐□刻字□明□□□□。 ”
汪藻,字彦章,南宋饶州德兴人。崇宁进士,文学家。绍兴二年 (1132)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请修日历 。
该刻石呈竖幅形式。有八行,共81字,是顾渚山唐宋茶文化摩崖石刻字数最多的一幅。目前石刻保护完好,字迹较为清晰。以规整秀美的隶体书写,隶法纯熟,法度谨严。整片刻石结字流畅端庄,典雅瑰丽、刚柔相济,疏朗俊逸,给人一种宁静优雅、风神飘逸的感受 。
另据史料记载,大书法家颜真卿在顾渚山也留有刻石碑,可惜历史上已遭毁损。颜真卿于大历七年 (772)至大历十二年春任湖州刺史,携官员文士到顾渚山明月峡“修贡”,步月赋诗,题书勒碑。 《旧志·金石篇》: “蚕头鼠尾碑,颜鲁公书,在明月峡。峡中唐宋名人石刻最多,惟此碑尤大,州县数来摹拓,土人惮费,击碎之。 ”(注:文中□表示字迹漫漶,无法辨识。)
- 中文名
- 顾渚贡茶院
- 位 于
- 长兴县顾渚山侧的虎头岩
- 始建于
- 唐大历五年(770年)
- 中国历史上
- 首座茶叶加工工场
- 作 用
- 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
顾渚山
顾渚山位于太湖之滨的浙江省长兴县境内,这里是享誉千年的唐代贡茶紫笋茶生产基地。顾渚山峰峦叠嶂、林木幽深;松竹青翠、泉水清澈;常年云雾缭绕、氤氲弥漫,茶树遍布野岭山谷;野茶飘香,金沙涌泉,山花映照,景色迷人。曾任湖州刺史的唐代大诗人杜牧有诗赞曰: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即指此。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早在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就来到了顾渚山。他考察茶事,研制茶叶,为撰写 《茶经》而搜集材料。顾渚山紫笋茶经陆羽命名并推荐给皇帝作为贡茶。于是,在顾渚山建起了大唐贡茶院——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关于顾渚山紫笋茶,陆羽在 《茶经》中记载: “茶的产地,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长城 (今长兴)县顾渚山谷……”; “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陆羽在顾渚山考察时,还记述了《顾渚山记》二篇。紫笋茶
产于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是唐代贡茶。唐大历五年,始贡五百串;至会昌中(841—846年),岁贡增至一万八千四百斤。制作贡茶时,由“刺史主之,观察使总之”。据宋嘉泰《吴兴志》引《统记》载: “长兴有贡茶院,在虎头岩后,曰顾渚。石斫射而左悬臼,或耕为园,或伐为炭,惟官山独深秀。归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急程递进,取清明到京”。又说:“袁高、 于頔、李吉甫各有述。至贞元十七年(801年), 刺吏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移武康吉禅额置焉,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两行置茶碓,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非此水不能制也”。到了元代,贡茶院改为磨茶院,院址移至水口。如今,顾渚贡茶院虽废圮,但院址遗迹依然可辨。现其旁立碑,以告后人。顾渚山紫笋茶之所以成为我国千年名茶,除了陆羽 《茶经》的记述外,那就是在顾渚山一带留下了大量唐宋时期为督造或纪念贡茶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不仅见证了顾渚山紫笋茶的辉煌历史,同时也展示了这一时期高超卓越的书法艺术。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
位于水口乡顾渚村、金山村。顾渚山摩崖题记今存主要有唐开元四年(839年)湖州刺史杨汉公题名、南宋绍兴七年(1138年)龙图阁学士汪藻题名、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韩允寅题名、唐会昌三年(843年)湖州刺史袁高题名、唐贞元八年(792年)湖州军事刺史于岫题名、唐大中五年(851年)湖州刺史杜牧题名等 。2006年05月25日,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顾渚山茶文化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
随着紫笋茶被确立为贡茶,顾渚山建起贡茶院后,上自朝廷皇帝,下至地方官吏都对紫笋茶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是地方各级官吏更将督制贡茶作为头等政事。一大批高官名士、文人骚客纷纷来到顾渚山,或督制贡茶,或品茗吟诗,或游春赏景。唐朝既是文学繁荣的黄金时代,又是茶风之盛世。几乎所有的中晚唐官员和诗人对茶都情有独钟,把品茶、咏茶作为高雅和赏心的乐事,以至对宋、元、明、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长城县顾山西北四十二里。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累月方毕。”据北宋景德年间 《吴兴统记》载: “长兴有贡茶院,旧于顾渚建草舍三十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770-800),于此造茶,急程递进,取清明到京,袁高、于頔、李吉甫各有述。至贞元十七年 (801),刺史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又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两行置茶碓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刺史常以立春后四十五日入山,暨谷雨还。”又据宋嘉泰 《吴兴志》: “顾渚与宜兴接,唐代宗以其岁造数多,遂命长兴均贡。自大历五年 (770)始分山析造,岁有客额、鬻有禁令,诸乡茶芽,置焙于顾渚,以刺史主之,观察使总之。 ”据史料记载,除茶圣陆羽外,中、晚唐共有28位刺史在顾渚山督制贡茶。比如袁高、于頔、张文规、大诗人杜牧、大书法家颜真卿、茶学专家裴汶等都到过顾渚山。还有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等都曾在顾渚山作诗咏茶。唐著名诗人白居易也为紫笋茶写下千古名诗 。
唐代又是摩崖石刻的兴盛时期,尤其是文人雅士对凿石铭刻的传播价值比较看重。高官名士在督制贡茶之余,品茗吟诗、赏景怡情,即兴在风景秀丽的顾渚山石崖峭壁镌刻了许多贡茶记事及诗文。这些摩崖石刻历经千年风雨剥蚀,一部分已字迹漫漶,可幸大部分还斑驳可见,有的保存完好,字迹清晰。顾渚山摩崖石刻不仅为茶学专家研究唐代茶业和茶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历史依据,而且也为当今书法家研究唐、宋书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 。
顾渚山茶文化摩崖石刻共有三组九处,分布在顾渚山谷的白洋山、五公潭和悬臼岕。摩崖石刻的物质材料和特定环境奠定了它在历史文化传播中那种天然、庄重、典雅和久远的艺术风格 。白洋山峭壁上镌刻有三幅摩崖石刻。崖下驻足观赏,刻凿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文字,苍茫古朴、刚健沉雄、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
最上方是用隶体书写,文字内容:“大唐州湖州刺史臣袁高奉诏修贡茶讫至□山最高堂赋茶山诗元甲子岁三春十日”(兴元甲子即公元784年) 。
袁高,沧州东光人。建中二年 (781)授湖州刺史。至兴元甲子 (784)在顾渚山“修贡”时刻石并作五言长律 《茶山诗》。该石刻呈横幅排列,包括落款有十一行,每行3字,共33字。字迹清晰、格局宏阔。字体典朴厚重、沉着稳健,气魄雄强、安若泰山 。
在袁高刻石下方是用楷书刻凿的湖州军事刺史于頔的题名刻石: “使持节湖州诸军事刺史臣于頔奉诏命诣顾渚茶院修贡毕登西顾山最高堂汲岩泉□□茶□□观前刺史袁公留题□刻茶山诗于石大唐贞元八年岁在壬申春三月□□” (袁高诗刻石目前尚未发现)。于頔于唐贞元八年 (792)任湖州刺史 。
该石刻呈横幅,并题款15行,有行无列,共70字。石刻虽有少数字迹漫漶,但整体欣赏仍丰腴朴茂,沉着劲挺、气势磅礴 。
在袁高和于頔题名石刻的右方,则是大文学家、著名诗人杜牧的题名刻石: “□□□□□□大中五年刺史樊川杜牧奉贡讫事□□春□修耒□□□□□□□□□□□中□□时池一枝□□攀丛□□□□□□□香感□□。”唐大中五年 (851)杜牧为湖州刺史,为督造贡茶亲临顾渚山,并写下了许多茶山诗 。
杜牧题名石刻用楷体书写,但大部分字迹漫漶,难以辨识,约八行,共59字。章法较为工整,行列疏散俊逸。字体扎实稳健、浑朴、沉厚、酣畅,给人一种古雅苍茫之气象 。
第二组则为五公潭摩崖石刻。共三幅,分别为张文规题名、题诗和裴汶题名石刻 。
张文规题名石刻位于五公潭峭壁中间。题刻为: “河东张文规 癸亥年三月四日。”癸亥年即唐会昌三年 (843)。张文规,河东人。会昌元年 (841)刺湖州,会昌三年春离任时凿此刻石。张文规在顾渚山还留下一首名诗 《湖州贡焙新茶》。右侧上方凿刻张文规题五公泉诗一首。文字内容:“题五公泉 湖州刺史 张文规。一雉叫烟草千崖崖皆茗聚仙界云鹤远余至岩石空□□水声裹寄复山□中□余迫蔚□落□今□□然出山去□□佳□ □春十一日。 ”
张文规题名刻石为楷体,其字瘦劲雄逸、凝练老辣、骨力劲挺。其诗以行书书写,疏宕奇崛,浑朴清刚,布白匀整,气势酣畅 。
裴汶题名石刻在五公潭左侧石壁,文字为: “湖州刺史裴汶 河东薛迅河东裴宝方 元和八年二月廿三日同游。 ”
裴汶,元和六年 (811)自沣州刺史调任湖州。为唐代著名茶叶专家,与卢仝齐名。著 《茶述》仅存序言,内容主要是有关顾渚紫笋茶 。
裴汶题名石刻字迹漫漶,但隐约可见为行书书写,字迹端庄清秀,疏宕有致,典雅秀丽,得天然古朴之趣。
第三组摩崖石刻则位于顾渚山谷的悬臼岕 。
悬臼岕南石壁左方是湖州刺史杨汉公题名石刻。文字是: “湖州刺史杨汉公前试太子通事舍人崔待章军事衙马祝州推康从礼乡贡进士郑□乡贡进士贾□开成四年二月十五日同游进士杨知本进士杨知范进士杨知俭从行。 ”
杨汉公,华州弘农人。开成三年(838)三月自舒州移刺湖州。四年二月三十日,为来顾渚"修贡"之时带崔待章、马祝州、唐从礼,乡贡进士、子侄等同到顾渚山悬臼岕,刻石题名。石刻至今保存完好。字迹为楷体。共八行70字,自左到右,呈横幅排列。整幅摩崖石刻跌宕起伏,错落参差。笔画沉重强劲,再加上剥蚀漫漶,以虚领实,更具一种苍劲郁勃的力度,真是自然天成 。
悬臼岕南石壁右方是韩允寅等题名石刻。文字为: “今会稽韩允寅武林钱孜桐江方释之携南迅绾以绍兴壬午三月辛酉来。 ”
韩允寅生平不详,曾为绍兴知府。方释之曾为长兴县令。绍兴壬年为公元1162年 。
该摩崖石刻从左到右呈斗方形式,近似小品。有六行,共28字,排列有行无列。字形为楷体。笔力沉穆厚重,气势刚劲,意蕴疏宕、古朴雄强,透发着风骨铮铮的阳刚之美 。
位于悬臼岕霸王潭上方仰石上是南宋汪藻题名的摩崖石刻。文字内容为: “龙图阁直学士前知湖州□□汪藻新知无为军括苍□□祖知长兴县安肃张琮前歙县丞汝阴孟处义前监南岳吴兴刘唐稽绍兴戊午中春来游右承务郎汪悟恪从行□□徐□刻字□明□□□□。 ”
汪藻,字彦章,南宋饶州德兴人。崇宁进士,文学家。绍兴二年 (1132)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请修日历 。
该刻石呈竖幅形式。有八行,共81字,是顾渚山唐宋茶文化摩崖石刻字数最多的一幅。目前石刻保护完好,字迹较为清晰。以规整秀美的隶体书写,隶法纯熟,法度谨严。整片刻石结字流畅端庄,典雅瑰丽、刚柔相济,疏朗俊逸,给人一种宁静优雅、风神飘逸的感受 。
另据史料记载,大书法家颜真卿在顾渚山也留有刻石碑,可惜历史上已遭毁损。颜真卿于大历七年 (772)至大历十二年春任湖州刺史,携官员文士到顾渚山明月峡“修贡”,步月赋诗,题书勒碑。 《旧志·金石篇》: “蚕头鼠尾碑,颜鲁公书,在明月峡。峡中唐宋名人石刻最多,惟此碑尤大,州县数来摹拓,土人惮费,击碎之。 ”(注:文中□表示字迹漫漶,无法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