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塔建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镇中心偏东,古镇一瑰宝,其历史追溯久远:赤乌三年(238-251年),在震泽镇东建五级浮屠——慈云塔。该塔为六面五级,砖木结构,高 38.44米 ,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自第二层起每施平座腰檐,并辟有三面壶门,开口方位上下相错。第四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由铁质覆钵、仰莲、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组成。铁链分系六角,角端挂有铜铃。铃称檐马,俗呼惊鸟。风过铃响,回荡空中。塔内有木梯可迂回拾级而上。“慈云夕照”曾被列为“震泽八景”之一。
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 慈云塔
- 地 点
- 江苏省苏州市
- 结 构
- 砖木结构
- 高
- 38.44米
简介
慈云塔所在的慈云寺占地九亩,始建于宋咸淳年间(1260-1274年)。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僧道泽重建,旧名广济寺。天顺年间(1457-1464年),御赐“慈云禅寺”额。万历五年(1577年)、四十三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二十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乾隆十八年(1753年)、五十三年,道光十六年(1836年)多次对塔和寺进行修建或增建。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于兵燹,唯塔独存。同治光绪之交,里人募金修塔。民国13年(1924年),震泽丝业公会抽丝经捐2000金,徐世兴经行主遗孀徐毕氏,为了却其夫遗愿,捐巨款建寺。共耗银八千余两,重建大殿三楹。民国15年秋大风毁塔第五层层面。时适已故邑绅、吴江旅沪同乡会会长施之英入祠,其子玉声捐资千元但倡导,由里人再募捐于17年修塔。
1950年慈云禅寺被征用当粮库。1954年、1982年政府拨款对塔进行大修。慈云塔寺地当頔塘河畔,西去的新旧頔塘在它脚下分道,旧頔塘上建有单拱石桥禹迹桥,以纪念大禹治水;新頔塘上飞跨单孔混凝土便桥。两桥夹一塔,仿佛是昂首东方的雄鹰。桥光塔影是震泽古镇特有的自然景观。1997年开始恢复禅寺屋宇,古刹重见木梵音。2004年,重建大雄宝殿。
2007年5月升格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传说
每逢夕阳西沉,登临第五级,北望洞庭,南瞰麻溪,《震泽八景》谓之“
慈云夕照”。
一说三国时,当年孙权实施“美人计”,诱刘备至南徐,欲软禁威逼。可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但孙权还不甘心,将妹妹骗回东吴,孙夫人日夜挂记丈夫,就在太湖之滨震泽镇择地造塔,每日登高远眺,盼望丈夫早日归来。所以称“望夫塔”。
后来,相传北宋末年,北方金兵乘虚而入,徽宗女儿慈云公主避难来到震泽后,念念不忘被掳的父亲,这建了这座“慈云禅寺”。
解放后,“慈云寺塔”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954年与1982年前后两次进行全面整修,使之面目一新,雄姿长在。“慈云塔”造型美观,别具风采。
古代有不少诗人墨客,曾为此留下无数赞美的诗篇。“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由 唐西去路,蚕事胜耕田”便是其中的一幅美景。
巍峨古塔,既为江南水增添色彩,也让人们见识到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