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伯龙墓
熊伯龙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集场钟陵街南街口西侧,座北朝南,前临碧野十里,后有秀竹千竿,气势开阔。墓院呈长方形,宽25米,长30米,占地1000平方米。墓碑立于院落中央,墓高2.5米,直径约5米,墓围砌有四层麻石。正碑高1.7米,底座高0.3米,碑文五字:“熊伯龙之墓”,上款刻行书两行,前为“后清皓授中大夫谥学士前己丑科榜眼”10字,后为熊的生卒年:“一六一六——一六六九”。下款是重修年份:“一九九八年立。”是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建成的。原墓毁于“文革”中,原残碑现藏于蔡甸区博物馆。
- 中文名
- 熊伯龙墓
- 类 型
- 墓地
- 地 点
- 蔡甸区大集场钟陵街南街口西侧
- 占地面积
- 1000平方米
人物简介
清朝《嘉庆汉阳府志》有载:“熊伯龙,字次侯,号塞斋,晚年别号钟陵(大集场钟陵街由此命名),本府?山堡燕子咀人。顺治五年(1648)由拔贡举顺天乡试,名列第一。次年中顺治已丑科(1649)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擢内阁学士,授国史馆编修。其才学深得顺治、康熙二帝赏宠。著有《谷诏堂全集》,凡诗291首,文78篇。康熙十年卒(1669),帝深怜之,赐葬故里。”出版著作
其实,在熊伯龙的“业余写作”中,该志“漏记”了价值更大、影响更深的另一本书——《无何集》。这是一本论证无神论思想,批判宗教神学的名著,其矛头直指“君权神授”的愚民谎言,无情地剥光了“帝乃天子”的欺世外衣,摧毁了帝王精神统治的根基。正因如此,该书就成了封建王朝的头号禁书。熊为了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命其子将该书“藏之深山,传诸后世”。直至清末,沔阳人佳佳子才将该书出版发行。受到了中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人物评价
熊伯龙不愧是我国杰出的无神论者。【参考资料:蔡甸区政府-旅游频道,百度图片】- 大冶 1五卦山
- 铁山区 2铁山寺
- 西塞山区 3西塞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 阳新 4龙港革命旧址群
- 阳新 5阳新仙岛湖旅游风景区
- 大冶 6青龙山风景区
- 大冶 7富家山
- 大冶 8鄂王城城址
- 大冶 9红三军团革命旧址
- 铁山区 10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 阳新 11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 大冶 12黄坪山、七峰山生态旅游区
- 阳新 13金竹尖
- 大冶 14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 大冶 15大冶兵暴旧址
- 大冶 16团城三趣园
- 大冶 17兔儿墩湖滨风光
- 大冶 18大泉沟
- 大冶 19殷祖镇董家口风景区
- 大冶 20南山头革命根据地
- 阳新 21网湖湿地
- 大冶 22南山头革命旧址
- 大冶 23黄石目连寺
- 阳新 24九龙宫
- 阳新 25后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