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聊城海源阁
首页  > 山东  > 聊城  > 东昌府区   »  聊城海源阁景点介绍

聊城海源阁

聊城海源阁
中文名
聊城海源阁
外文名
Liaocheng the source Club
位    置
聊城市古城区
介绍聊城海源阁 Liaocheng the source Club聊城海源阁位于聊城市古城区万寿观街东首路北杨氏宅院内,由清代江南河道总督、著名藏书家、聊城人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海源阁兴盛时总计珍藏宋元明清木刻印刷古籍4000余种、220000余卷,金石书画不胜枚举。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文物之丰富,海内闻名。中国历史博物馆将海源阁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百百宋楼”并称为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杨承训四代人的努力,多方搜集,上百年的积累,使藏书逐渐丰富起来。其中杨以增和杨绍和两代在丰富海源阁的藏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杨以增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先后在贵州、广西、湖北等地为官。51岁家居时建"海源阁"藏书楼。后又担任过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代理陕甘总督、江南河道总督等官职。咸丰五年(1855年)逝世。杨以增一生酷爱藏书。步入仕途后,他借居官之便,广交文士,大量搜集珍本秘籍,成为名扬海内的藏书巨擘。明清私家藏书,素以江浙为中心,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杨以增出任江南河道总督后,这种局面被打破。咸丰年间,当时江南一带太平军、捻军在此与清军作战,江南旧家藏书多不能守,大量散失,流入市场,给杨以增大批收购珍贵善本提供了机会。号称乾嘉间文献之宗王、"三百年来藏书之巨擘"的苏州黄丕烈的"士礼居"和汪士钟艺芸书屋藏书散出,大多归于铁琴铜剑楼与海源阁,而以海源阁为最。到了以增的儿子绍和一代,藏书又有进一步发展。杨绍和,咸丰二年(1852)考中举人,官户部郎中,同治四年(1865)考中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绍和为官京师时,慈禧发动宫廷政变,怡亲王载垣作为顾命八大臣之一被杀,杨绍和乘机购得怡府大量宋版珍本运回聊城。杨绍和的儿子杨保彝(1852--1910),撰写《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著录善本之书四六四部一一三二八卷,海源阁孤本秘籍一万多卷。海源阁经过前后四代人的努力,历时百余年,其藏书规模之大,质量之精,在当时可以说是独步江北。清末诗人叶昌炽赞它:“四经四史同一斋,望洋向若叹无涯,稽天始有逢原乐,此事难教语井蛙。”杨保彝曾编《海源阁书目》六卷,载书3236种、208300多卷。又编《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载本464种, 计11328卷。近代著名学者傅增湘曾盛赞海源阁集“四部之菁英”,“举旷世之鸿室”。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将海源阁藏书《楚辞集注》的影印本,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聊城海源阁于20世纪30年代后,屡受战乱之苦,楼舍损毁,珍藏流散,大部分辗转收入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海源阁。早在1947年1月解放聊城时,八路军某部曾发布入城三项命令,第二条就是“保护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海源阁”。1956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把海源阁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对外开放,聊城市政府筹巨资于1992年10月重新修复了海源阁,并举办了《海源阁发展史陈列》展览。展览分为前言、时代背景、藏书概况、藏书兴起、藏书发展、藏书管理、地位与贡献、重新振兴、名家题赠、结束语等九个部分。展品有杨氏珍藏印章、历代主人画像、杨以增与林则徐往来书札手稿二十余件以及许多珍贵文物图片。还藏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谷牧、宋任穷的题词、启功、沈鹏、刘炳森、李苦禅等名家字画上千幅,古籍图书近万册。聊城海源阁是聊城文化昌盛的标志,是聊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