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位于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北约5公里的遇林亭,紧邻风景秀丽的莲花峰,分布面积近6万平方米·
- 中文名称
- 遇林亭窑址
- 地理位置
- 武夷山市星村镇北约5公里的遇林亭
- 占地面积
- 6万平方米·
- 年 代
- 宋代
窑址简介
这里有一条小溪自南往北流过,沿溪有6座小山岗,堆积着数以万计的匣钵和碗垫,有的深达3-5米。四周层峦叠嶂,中有小溪注入崇阳溪,有古道通往武夷山市区。废窑堆积自南而北分布于8座山丘上,范围约6万平方米,堆积层厚1至5米。该窑发现于1959年,以后多次复查。局部受破坏,大部分保存良好。窑址经历
1998~1999年,为配合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在1998年10月经省文化厅批准,对该处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取得田野考古重大收获,9个大捋方剥离表土30-50米,出土的作坊石基平台用条砖砌成。宋代古窑所制的,正是"建窑"系列的以黑釉瓷茶具为主的产品,据出土的文物显示,当时的茶碗、茶盏产品即有不少是"兔毫"类的"上品",甚至还发现了被誉为"举世奇珍"的金银彩瓷碗的残片,这是我国陶瓷考古领域的一大收获。其中有两个窑炉:1号窑炉是一座沿着山坡斜上而建的"龙窑",全长73.2米,每窑约可烧制 5万件瓷器。2号窑炉的结构与1号窑炉为同一类型,也是沿坡而建,只是比1号窑炉更长,更宏伟、容量更大,全长约113.1米,此窑一次可装烧8万件瓷器,其产量惊人。产品以黑釉器为大宗,兼烧青、青白釉,产品胎骨浅灰、灰白、灰褐色,器形有碗、碟、洗、杯等,采用匣钵装烧工艺,烧制年代为宋代。其中黑釉碗数量居多。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遇林亭窑址”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乌马河区 1梅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 伊春区 2兴安国家森林公园
- 南岔区 3河口景区
- 南岔区 4太平森林公园
- 带岭区 5凉水自然保护区
- 嘉荫 6茅兰沟
- 上甘岭区 7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
- 嘉荫 8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
- 南岔区 9月牙湖公园
- 汤旺河区 10回龙湾度假村
- 嘉荫 11龙骨山
- 汤旺河区 12汤旺河国家公园
- 伊春区 13兴安森林公园
- 嘉荫 14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 汤旺河区 15林海奇石国家森林公园
- 红星区 16红星火山地质公园
- 五营区 17五营国家森林公园
- 铁力 18桃山原始森林
- 伊春区 19伊春水上公园
- 铁力 20万松岩风景区
- 美溪区 21美溪回龙湾山庄
- 铁力 22桃山野生动物国际狩猎场
- 铁力 23滚兔岭风景区
- 铁力 24透龙山风景区
- 铁力 25日月峡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