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白龙寺
首页  > 福建  > 南平  > 顺昌   »  白龙寺景点介绍

白龙寺

白龙寺
白龙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东恩村航坞山巅。始建于北宋熙宁年(1066—1070)间。传说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遂结茅庐其上。南宋绍兴三年(1133)募创寺宇,供观音、白龙像,故名“白龙寺”。2014年2月1日(农历甲午年正月初二)凌晨,航坞山顶的白龙寺部分被烧了,而毁掉的正是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最核心的明代建筑。
中文名称
白龙寺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
所属地区
东恩村山林区
始建时间
北宋熙宁年

寺庙简介

清嘉定初年先后修建,曾为进士沈北海隐居之所,后改设禅院。清初单隆周诗称“龙王庙”,道光间重修。民国20年至30年先后整修大殿。全寺分前、中、后三座大殿,附设长生殿、六和堂、戒堂、经堂、禅堂、客堂、斋堂、百子堂等,共40余间。现存前、中、后三殿,南向。后殿三间,为明末清初建筑,面宽11米,进深9.14米,硬山顶。明间五架梁,双步廊,檐柱卷杀,石板墁地。中、前殿分别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重修。东墙嵌有“白龙寺重建碑记”,记载了寺庙沿革。大雄宝殿佛座西侧有龙湫,又名白龙井,清泉从石缝中涌出,常年不干。元代诗人萨都刺有《登航坞山》诗曰“龙池浸白云”。清沈成烈有联曰:“华雨注龙湫,只在此山,便成香海;昙云来鹫岭,试看兹坞,即是慈航”。该寺为本市东部地区古老而又完整的寺宇。1983年5月,萧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至1990年,先后投资60余万元修缮白龙寺。寺前新铺宽阔平坦的水泥板台阶,中轴线上的前、中、后三大殿门窗按原样雕刻装饰,石柱上楹联字迹清晰闪光,东、西厢房及附属设施亦相应完善,成为萧山市东部一座气势雄伟壮观的寺庙。白龙寺附近,群峰起伏,树木葱郁,是一自然风景处。

地理位置

千年古刹白龙禅寺就位于海拔300米高的航坞山主峰。从航坞山东麓上去有1300多石级,寺宇现属东恩村山林区。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白龙禅寺

建筑结构

寺门是一座倒台楼一一戏台,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一为“白龙天子”祝寿演戏的地方(第二、三天则移到寺外演出)。戏台前的天井是一四方形的水池,象征龙潭。戏台对面为白龙殿。殿内供有用檀香木雕刻成的白龙天子与阮氏娘娘偶像。支撑大殿的两棵柱子和中堂上分别塑有三条龙,殿内外墙壁上,嵌有碑刻,有名人题字,有水规碑、功德碑。白龙殿前,建筑师别具匠心,引清澈的泉水穿寺庙过厨房,体现了神话中白龙求亲时阮氏姑娘的母亲害怕独女远嫁无人挑水,白龙为阮母解除后顾之忧的美好愿望。龙殿的后面是“三教同源殿”。殿前天井中的缅桂与桂花树中间,立有一大石香炉,每支脚上都雕有狮子头。左侧墙上嵌着“斋戏大头管事碑”,记述了当年为白龙祝寿时,演戏的盛况。右侧墙壁嵌着清雍正13年杨天成所立的“白龙祠功德碑”。寺庙最后一层是“观音殿”。白龙殿与戏台的两侧,系厢房。旧时于各殿及厢房楼下,还分别雕塑有各种偶像。

历史沿革

据明代《会稽志》记载:白龙寺位于萧山市东南四十里航坞山上巅,山北临钱塘江,登顶可望及海宁县,航坞山又名“王爬山”。据传越王勾践和吴王开战,需寻找有一百个山头的山建越王城,当他登航坞山之顶往下数山头一连数次只有九十九个,忘记加入自己站着山头,因此放弃了在航坞山屯兵操练的打算,以后越王打败吴王,此山当地百姓叫“王步山”一直至今。白龙寺之始究竟建于何时,各种说法不一,据《乾隆绍兴府志》记载:“白龙寺位于航坞山之巅。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建寺,内有白龙井,常年不涸,故名白龙寺,吴越钱武肃王尝屯兵于此。明嘉靖三十二年,总兵汤克宽、胡宗宪等在此山大破倭寇于此。”又据《越铎日报》记载:“白龙寺创始于赵宗嘉定初年(公元1208年)为进士沈北海先生隐居之所,厥后改建禅院,中设观音大士像。人杰地灵,蔚为古刹。”按现存寺内庙碑《白龙寺重建碑记》(清同治八年沈成烈撰)所载:“在大宋熙宁间,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呈现,遂结茅其上,募创寺宇,供奉观音大士以及白龙像,因此白龙寺名焉。”按熙宁为北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以上三种说法是碑文为最早、最为实际,故确定白龙寺建寺为大宋熙宁年间。1980年前后,当地政府拨款,大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之风,又建牌坊一座和上山道路全面修建,白龙寺也修葺一新,山门前台阶进行重新改造,并建仿古路亭四个。2005年,白龙寺又耗巨资建造第四进“大雄宝殿”,上山道路已有一半以上重新拓宽建造成石板路,当地政府又拨款数百万元正在修筑一条由山下至山上的盘山公路,预计到2006年6月可以竣工通车。人行上山道旁又种植大面积的樟树,每天清晨有数百人上山晨练,平时游人不绝,一个风景优美,风光秀丽,树木林荫,空气新鲜,而千年古刹白龙寺又宛然一新的面貌使它又焕发了昔日光辉。每年春节和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大士”生日,万人上山烧香,其香火旺盛,呈现了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而必将成为我区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名景看点

白龙寺年代久远,又几经沧桑,时毁时建,据重建碑文记载,最后一次修建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重建至今已166年,前殿属清代古建筑,寺内石刻、木雕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白龙寺在航坞山之巅,海拔298米,有石板小道自山下逶迤而上,总台阶为1886阶,中途设路亭二个,头路亭二间,二路亭一间,供上山之人中途休息,二个路亭之间,因其路险要,旁设扶手二处,走完二个路亭之后,其地势平坦,两旁密林,奇松垒现,古木参天,至寺前,有一片竹林,白龙寺便呈眼前,头进为九开间,正门口上悬有沈成烈书“白龙禅寺”匾一块,此匾已于“文革”期间毁佚,东侧三间为财神殿,西侧三间为“百子堂”、“闹海观音”,其中一块“海藏龙宫”匾已佚,头进北门口有明代文学家徐渭书“珠林道重”匾一块。二进大殿供奉观音大士,系宋代香樟木雕,工艺十分精湛,其暖阁雕刻九天重宇,精致玲珑,大殿内设钟、鼓法器供和尚法事所用。观音大士背后供护法韦驮,有“威镇九洲”匾一块。后进三间为明代建筑,内供奉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两旁东侧为斋房,方丈室约房二十余间,西侧为禅房以及净头约二十余间,白龙寺最兴旺时约有房近百间。白龙寺坐北朝南,寺内大殿中有“白龙井”一口,寺后有湫,常年不涸,可供寺内生活用水,值得奇者,每逢久旱无雨,即使山下江河露底,井中无水,但山上“白龙井”久晴无雨而不涸,站寺前望四周,即群山起伏,树木葱郁,风光优美,至后山望海顶看钱塘江,白帆片片,乘风前进。白龙寺至今保存完好有前殿、大殿、后殿,二侧厢房部分毁于“文革”,也就是萧山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寺院,1983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龙寺大殿石柱有楹联一副,其文为上联:华雨注龙湫此山便成香海。下联为:昙云来鹫岭兹坞即是慈航。此楹联系大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巳年谷旦,赐进士出身,兵部车驾司主事加四品衔军机处行走前翰林院庶吉士加三级沈成烈书(萧山瓜沥人)。又有沈成烈纪倂书,重建白龙寺碑文为:粤稽有宋熙宁间,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呈现,遂结茅其上,募创寺宇,供奉观音大士、白龙圣像,因此白龙寺名焉。佛力神庥,屡着灵应,遐尔闻之,罔不舞悦,逮今六百余年,归然古刹唉!祖英师者,积行僧也,道光十二年应檀那之请来此山,是年为其徒印清、印良,师祝发披度,且谓殿宇年久将圮,发愿雯庀材重建,运石布地由是,梵宇院寮。顿成华丽,庭除阶碱,不患崎岖,四方缁俗,来瞻礼者,皆大欢喜。而三师之修持,聿加精进,绅士耆英,请其开山说戒,以广佛传,因辞不获,遂于咸丰四年各传戒,以付众望,积年以来近十期,三师复以所蓄,经、忏、香烛资,备以戒期,应用陈设器具,水陆道场,法物经卷画帙,无不周至,并以余资,购得民田十余亩,沙地若干亩,为供奉香火永远之计,诚可尚矣!于戏兹寺之固兴,赖佛光普照,贶遐敷而可以,玖十方崇作,历史不替……

千年古刹

檀越沈、王二族,暨众姓施主议建,住持祖英同徒印清、印良立石。另据《会稽志》记载:元代诗人萨都刺,游航坞山时,夜宿白龙寺作诗一首:拂衣登绝顶,石磴渍苔纹。乌道悬青壁,龙池浸白云。树深猿抱子,花暖鹿成群。更爱禅房宿,泉声沏夜闻。明代诗人来三聘,夜宿白龙寺乃作诗一首:古寺高悬万仞山,苍崖绝壁倦路攀。云连沧海檐楹下,天接银河咫尺间。江上潮声来客枕,峰头月色映禅关。孤眠顿觉尘心静,半夜松风野鹤还。清代诗人单隆周,在游白龙寺时,见山奇松迭现,千姿百态,便作诗一首:我爱苍松十数丈,托根盘形石似石。日影琴丽车盖翻,苔痕班驳龙磷碧。临风偃蹇山之阿,仿佛山鬼带女萝。其余碌碌道旁者,速枝俗鬣樵人多。从古人诗中可以看到,元、明、清时期,航坞山是树木葱天、花鹿成群、野兽出没的地方,一半山沉浸在江潮水中,有水连天、山连山、水连山、千帆竞过一片诗情画意的好地方。小时候,小编经常去航坞山采中草药,可谓踏遍山上山下,那时候古木参天,草木丛生,从山下上山一片林荫之中。而山上有野生中草药一百多种。可惜在“大跃进”炼钢铁时大片森林被毁,由此元气大损,只存光秃秃一座石头山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