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鳌古城

六鳌古城位于漳浦县六鳌半岛之端六鳌镇西侧的青山山腰,山兀起于海滩中,背连大陆,面向大海,侧临浮头湾、旧镇港,四周极其空阔。
- 中文名
- 六鳌古城
- 外文名
- Liuao Ancient Castle
- 地 址
- 漳浦县六鳌半岛之端
- 时 代
- 元代
- 周 长
- 1815米
历史
六鳌古城始建于元代,六鳌城城墙全部采用长条石砌筑,墙厚2-3米,依山势地形起伏,筑于天然岩石上。全城平面呈略显三角形的不规则圆形。周长1815米。六鳌古城城墙 全部采用长条石砌筑,墙厚2-3米,依山势地形起伏,筑于天然岩石上。此城依坡起伏,绕山腰一周,周长1815米、高6米许、厚2米至2.5米,花岗岩条石砌成,呈略显三角形的不规则圆形,城外以海为濠。城开西南、南、北3城门,各门有夯土城楼。又辟有水门,今可见东、西面共5个,用于排洪和战时应急。还筑有墩台、观察台。城中山上之巨石,有“海天一览”、“嵯峨一片石,独视水中天。大地东南去,群山不敢前”等石刻,乃明代守将所题。城东北隅之外有明代的关帝庙。城北有明代记俞大猷抗倭功绩的《宪伯俞公泽枯靖海碑记》。环城内侧,遍栽榕树。漳浦六鳌镇
六鳌宋代属安仁乡含恩里。元代设青山巡检司。明代属十五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陆鳌守御千户所,属于军事编制,隶属镇海卫。临海建所城环青山山腰,状如“巨鳌载岳”,命名为陆鳌城,从此青山改称陆鳌山。陆鳌守御千户所人口属于军籍,明代前期对抗御倭寇入侵起到重要作用。嘉靖年间,卫所松懈,倭寇长驱直入内地。嘉靖末年,戚继光、俞大猷从浙江入闽剿平倭寇后,戚继光调走,留一部分军队驻守福建海防,其中一营人驻陆鳌城外,称“浙兵营”,曾与铜山土兵营对调。清代取消军籍,实行保甲制度,六鳌半岛于清初顺治年间设陆鳌、龙澳二保。康熙元年(1662年)“迁界”,村民内迁(部分逃到台湾依附郑成功)。至康熙十八年“复界”,许多村民没有回居陆鳌,人口大减。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编定保甲,陆鳌、龙澳二保并编为龙鳌一保。以后,旧镇、深土一带许多人迁到陆鳌定居,半岛的人口才逐渐多起来。民国初年实行“里邻”制度,全半岛编为六鳌里(当时开始将“陆鳌”简写为“六鳌”),初属东区管辖,后划属第一区(区署设在旧镇)。民国二十九(1940年)设六鳌乡,辖下营、城江、鳌西、鳌东、大澳、龙南、龙北7保。民国三十三年,龙南龙北并为龙美保,大澳改为墩澳保。新中国初期,六鳌属第四区(旧镇区),1952年改属第九区(深土区),分为鳌中、下寮、顶大澳、龙美4乡。农业合作化后,于1958年3月合为六鳌乡,9月,改属深土公社,设六鳌管理区,管鳌中、下寮、山门、大澳、新厝5个生产大队。1961年7月成立六鳌公社,辖龙美、新厝、大澳、山门、东门、鳌中、下寮、下营8个大队。1984年9月政企分开,改为六鳌乡,辖鳌东、鳌西、龙美、新厝、大澳、山门、东门、下寮、营里9个行政村。1991年,营里分为店下、营里二行政村,六鳌乡共辖10个行政村。1992年2月,六鳌乡改为六鳌镇。现全镇总人口2.4万多人。- 伊宁 1那拉提草原
- 尼勒克 2奴拉赛铜矿遗址
- 巩留 3库尔德宁景区
- 昭苏 4昭苏圣佑庙
- 霍城 5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
- 霍城 6伊犁将军府遗址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7靖远寺
- 霍城 8惠远古城
- 伊宁 9城市海景
- 特克斯 10科桑溶洞国家森林公园
- 伊宁 11阿拉木图亚风情园
- 尼勒克 12乔尔玛
- 特克斯 13喀拉峻原生态大草原景区
- 伊宁 14皇渠龙口休闲山庄
- 特克斯 15恰甫其海海景旅游风景区
- 尼勒克 16阿克塔斯避暑山庄
- 尼勒克 17巩乃斯岩文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18郝巴郎歌舞庄园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19琼博乐森林公园
- 尼勒克 20天山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
- 尼勒克 21唐布拉草原
- 尼勒克 22曲尔登卡木德坎布喇嘛塔
- 特克斯 23科桑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景区
- 尼勒克 24阿克拜尔草原
- 尼勒克 25吉仁台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