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岩

瑞竹岩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梧浦村东的岐山西南麓,属于漳州市龙海市榜山镇的瑞竹岩管委会管辖,为五代僧人楚熙所辟。楚熙剖竹引泉,而竹生笋,故名瑞竹岩。现岩上寺庙系九十年代按原址重建,香火称盛。
- 中文名称
- 瑞竹岩
- 地理位置
- 福建省龙海市北部
- 门票价格
- 15元
- 著名景点
- 瑞竹岩寺、万松关
- 开辟者
- 五代僧人楚熙
- 管理单位
- 龙海市瑞竹岩管委会
历史沿革
清宣宗时,智宣禅师驻锡于此;清末民初,名僧转道和尚曾在此岩住持多年,后云游南洋,驻锡新加坡,讲经授徒,今其徒孙遍布东南亚一带,在当地佛教界影响颇深。1938年,厦门沦陷时,近代名僧、艺术大师弘一法师移锡并撰书寺志。岩上原有寺庙四座,因年久失修,大部坍塌,至1957年仅存残垣断壁。所存遗构中,有庙门石柱九皋居士(即林釬)题刻对联“夙根有慧皆森发;上善无声自广长”。石匾额一个,林釬题“瑞竹岩”隶书三字。庙内金柱陈天定明天启五年(1625)题刻对联“风静潮初满;山空月正中”。1988、89年,新加坡龙山寺广洽、广净(转道和尚徒孙)法师二次募资及信士胡殿仁等捐资,重建大雄宝殿、斋堂、卧佛阁,并赠送泰国铜佛一尊。法师圆寂后,其座下弟子传伦法师,继承遗志,多方募资扩建。至今已扩建,大雄宝殿、卧佛阁、祖堂、素食馆;新建天王殿、观音殿、钟楼、鼓楼、华严殿、竹林杖室、广洽阁和讲堂、斋堂、功德堂、客堂、僧舍、圆凉亭、六角凉亭等殿堂斋舍,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金碧辉煌,闻名海内外,成为闽南一大丛林。名称由来
高僧楚熙结庐于此,曰“德云庵”,因刳竹引泉,竹萌新芽,又名“瑞竹岩”。另据民 间传说,明代有一位太子游江南,路过此山,见山姑负枯竹为薪,节间萌芽,以为祥兆,遂挥毫书“瑞竹”二字,岩名由此而得。宋大觉怀琏禅师兴建梵宇。明邑人陈天定暨住持绝尘禅师重建佛殿;历代屡有修葺。主要景点
瑞竹岩寺依山傍水,东邻举世闻名虎渡(江东)古石桥,西接漳东雄关故垒万松关,面临九龙江西北两溪合流,漳厦高速公路、漳龙高速公路交汇,交通便利(新修公路可直达寺前),气势磅礴,景致峻秀。庙址前有唐、宋时种的铁树两株。庙左有石室,室外悬岩上刻有“海日江景”四大字,室内有石禅床,传系楚熙入定处。明代的东阁大学士林釬、吏部郎中陈天定等曾读书于此。林釬筑“介石云巢”,为八角凉亭;陈天定凿山通道,门径幽绝,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和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赏,留下不少珍贵的墨迹、诗章。现寺中保留明吏部郎中陈天定、大学士林釬等名人题刻石柱联6对;悬岩之上,有“海日江春”等摩崖石刻10多处(其中诗刻6首)。其中清康熙甲戌年进士、任守长垣知县戴盻《游瑞竹岩》七律,有“乱松四合疑无路,一石中空径作门”之句。此外还有林钎为照乘上人书“瑞竹岩”横竹隶书石榜、古舍利塔等珍贵历史文物。抗日战争时期弘一法师(李叔同)曾居于此。岩上还有绝尘禅师等舍利塔及摩崖石刻十余处。198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 伊宁 1那拉提草原
- 尼勒克 2奴拉赛铜矿遗址
- 巩留 3库尔德宁景区
- 昭苏 4昭苏圣佑庙
- 霍城 5伊犁将军府遗址
- 霍城 6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札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7靖远寺
- 霍城 8惠远古城
- 伊宁 9城市海景
- 特克斯 10科桑溶洞国家森林公园
- 伊宁 11阿拉木图亚风情园
- 尼勒克 12乔尔玛
- 特克斯 13喀拉峻原生态大草原景区
- 伊宁 14皇渠龙口休闲山庄
- 特克斯 15恰甫其海海景旅游风景区
- 尼勒克 16阿克塔斯避暑山庄
- 尼勒克 17巩乃斯岩文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18郝巴郎歌舞庄园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 19琼博乐森林公园
- 尼勒克 20天山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
- 尼勒克 21唐布拉草原
- 特克斯 22科桑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景区
- 尼勒克 23曲尔登卡木德坎布喇嘛塔
- 尼勒克 24吉仁台峡谷
- 尼勒克 25阿克拜尔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