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码头

厦门与鼓浪屿之间,原来没有专用的轮渡码头,全靠舢板、双桨摆渡来往。1937年,社会贤达倡议修建厦鼓轮渡码头,并于当年6月9日开工。厦门一侧建在中山路的岛美路头,鼓浪屿一侧建在当年华工出口的‘猪仔码头”旧址。 “猪仔”,是西方列强于鸦片战争以后,在厦门贩卖中国劳工时对“契约华工”的贬称。据厦门海关资料记载,1886年至1917年间,被当作“猪仔”从这里出口的“契约华工”每年平均6.5万人,最多一年达12.5万人,大多被贩卖到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诸国。
2012年钢琴码头、三丘田码头的扩建工程开工,8月投用,与内厝澳码头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 中文名称
- 钢琴码头
- 地理位置
- 鼓浪屿南部
- 景点级别
- 不详
- 著名景点
- 码头
简介
1937年10月16日,轮渡码头建成,租用“利侨”、 “利通”、 “金再兴”汽船为渡轮,每小时4个航班。1938年5月13日厦门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先后购置“厦安”、 “厦禾”、 “厦兴”等汽轮。抗战胜利后,这些汽轮仍沿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码头已承受不了日益增长的客流量。1976年,市政府决定扩建鼓浪屿轮渡码头,购置能一次载客600人以上的大渡轮。在征求轮渡码头的建筑方案时,厦门市设计院林金益工程师的“半拱顶方案”中选,那是一个现代抽象艺术的设计。林金益当时的构思是:码头建筑与大海浑然一体,以蓝白为主色调,使码头融入大自然海天景色,成为游人进入鼓浪屿的第一景点。码头建成后,厦门人说他是“张开的三角钢琴”,是琴岛的象征,这正符合设计师的初衷:使游人一踏上鼓浪屿就感受到“音乐之岛”的气息!扩建改造
不到鼓浪屿,就等于没到厦门。这样的观念,让游客纷至沓来。去年,这个面积仅有1.87平方公里的鼓浪屿迎来了上千万的游客,其中绝大多数游客都是通过鼓浪屿钢琴码头上岛,这让钢琴码头“气喘吁吁”。为了让鼓浪屿钢琴码头“喘口气”,岛上新建了内厝澳码头,扩建了三丘田码头和鼓浪屿钢琴码头广场。2012年钢琴码头、三丘田码头的扩建工程开工,8月投用,与内厝澳码头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 高昌区 1葡萄沟
- 高昌区 2坎儿井民俗园
- 鄯善 3火焰山景区
- 高昌区 4火焰山风光
- 高昌区 5大漠土艺馆
- 高昌区 6吐鲁番博物馆
- 高昌区 7库木塔格沙漠
- 高昌区 8吐鲁番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
- 鄯善 9吐峪沟石窟
- 鄯善 10洋海墓群
- 高昌区 11台藏塔遗址
- 鄯善 12吐峪沟
- 鄯善 13鲁克沁历史文化旅游区
- 鄯善 14吐峪沟麻扎村
- 鄯善 15鄯善影视文化旅游区
- 鄯善 16库姆塔格沙漠
- 高昌区 17吐鲁番郡王府
- 鄯善 18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
- 高昌区 19万佛宫(大漠土艺馆)
- 高昌区 20沙漠植物风情园
- 鄯善 21沙山公园
- 高昌区 22神泉
- 高昌区 23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 高昌区 24苏公塔
- 高昌区 25高昌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