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御史故居与墓地
何楼庄,即是何惟憼的原来住址。当年建有楼房,该庄因以得名。庄外的杓子塘、凤凰蛋,庄内的前花厅、后花园以及响场、轿杆(该庄地形似轿)等遗址。何惟憼的楼房,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虽已不复存在,但楼基砖于1958年被挖出,大部分送往蒙阜公路铺垫路基,部分砖块散落在群众家中。
何惟憼与严嵩同在明世宗朝任职。何目睹严氏父子独揽朝政,胡作非为,致使国事日蹙,生灵涂炭,随托体衰,告老还乡。但严之党羽,仍设计陷害,逼使何惟憼吞金自杀。何惟憼之女何祺凤(又名何三姑),忠孝坚贞,她念父冤,据实上告。历经八载,父冤昭雪,祺凤始归故里,启棺葬父。
明穆宗隆庆元年春,何惟憼发丧,四门出棺,葬于城之近郊,并立有牌坊。何惟憼的墓碑、石坊,均于1958年被推倒,墓于文革期间被平没。石碑、坊、狮、桌、香炉等石雕工艺品的残体散落在何桥、何楼、陈瓦房等三个自然庄。
何楼庄有石狮子一对,其中村民何建民家保存一个,仍完整无损;石坊整个残体在何桥庄,并集中到该庄何泽民家,石坊横额书“经宪水南何公之墓”八个字,横额抬头竖写小字“大明隆庆元年春”,结尾署名“友人张来麟题”;陈瓦房庄有石香炉两个,墓碑一块。据李如周先生回忆,碑文大意是:经宪水南何公,浙江宁波府慈溪县白马村人。其高祖任蒙城县尹,遂携眷徙居蒙城。父早丧,家清贫,依母度日。母幼读家塾,颇识文字,坚贞坚毅,极重三从之训;矢志扶孤,且教子有方。以磨面营生,课儿读书于城内玉皇庙内,塾师嘉其义,免收束修资。水南勤学苦读,学业优良,于明世宗癸丑科举进士中传胪,官至御史,后为经宪。水南为官清正,爱民如子,著有《水南宫》一书,因遭诬陷而死,享年七十七岁。其女祺凤,赴京鸣冤,据实上告,状达圣听,世宗怜其实,其冤昭雪。
1952年,原城关镇南大街居委会居民葛从德、赵芳仁二位老人挖塘泥时,在西大街一人巷东、新华浴池后大塘(据老人考证此处系何家花园)挖出两眼土井,在西边土井内发现一个大木棺,据说是何惟憼的真实墓地。因何惟憼含冤身死,蒙冤八年始昭雪,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停尸八年,因而及时入殓,就地葬于自己的后花园内,则是合情合理的。
据何氏后人何彦伯说,他的先人长期为何惟憼看守城宅,花园前面一人巷的东面,即是何家住宅,上文提到发现的木棺,即在何家的后花园,城东关原烈士祠即是何家为何三姑所建的“忠孝祠”。
- 兴宾区 1鳌山
- 象州 2石贵生态农业旅游村
- 武宣 3武宣文庙
- 象州 4蕉林凉泉
- 象州 5太平天国古战场
- 武宣 6八仙天池
- 金秀瑶族自治 7老虎潭峡谷
- 武宣 8文辉塔
- 武宣 9武宣溶洞
- 合山 10龙王泉与仙岩洞
- 金秀瑶族自治 11十八家瑶寨
- 武宣 12大藤峡
- 金秀瑶族自治 13古占瑶族风情村
- 金秀瑶族自治 14老山原始森林保健度假区
- 合山 15怀集水库
- 合山 16寨山文化遗址
- 金秀瑶族自治 17花王山庄
- 武宣 18来宾百崖大峡谷
- 金秀瑶族自治 19六段民俗村
- 武宣 20灵湖
- 合山 21合山怀集风景区
- 武宣 22古碛滩
- 金秀瑶族自治 23圣堂山峡谷漂流
- 金秀瑶族自治 24金秀瑶族博物馆
- 武宣 25五马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