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首页  > 安徽  > 合肥  > 蜀山区   »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景点介绍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天鹅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园。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是地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安徽省的文化工程之一,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特色的地质古生物专业博物馆,是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是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馆区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新馆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中庭休闲区、4D科普影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及室外景观区。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中文名称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外文名称
Anhui Geological Museum
类    别
历史博物馆
地    点
安徽省合肥市嘉和路999号
竣工时间
1956年2月
开放时间
每天9:00-17:00(除周一休馆)
馆藏精品
石陨石、巢湖鱼龙群化石、皖南恐龙蛋、恐龙骨骼、足印化石等 
门    票
免费

历史沿革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前身为安徽省地质矿产陈列馆。1986年5月,安徽省地质矿产陈列馆筹建,隶属于安徽省地矿局下属的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87年9月,安徽省地质矿产陈列馆更名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1997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划归安徽省地矿局下属单位安徽省地质试验研究所。2004年2月26日,经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安徽省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在原属安徽省地质试验研究所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基础上组建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同时加挂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两块牌子,为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直属事业单位。2008年4月1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建设得到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被列入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安徽“861”行动计划。2012年,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主名称变更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同时加挂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两块牌子。10月10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2013年7月19日,临时闭馆,进行了整改和完善。2014年11月2日,重新开馆,免费对外开放。

场馆组成

综述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常设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资源环境厅、矿物岩石厅,附设4D科普影院、中庭休憩区、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室外景观区,并以标本、图片、文字、场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系统地展示地球结构,海陆变迁,化石奥秘,生物演变,岩石矿物等。

序厅

序厅位于南楼东一层入口处,面积480平方米,层高6.6米,此区域是各类参观人员集中分散的场所。序厅进门中间位置摆放的是天然水晶球,其直径达1.61米,重达5.7吨。右手边是汉白玉浮雕墙,描绘的是地球生命进化简图;左手边是服务台,提供咨询引导服务。

地球厅

该展厅位于北楼东一层,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厅前半部分层高10米,后半部分层高2.6米(包括二层休息区)。地球厅以“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厅进门以一个曲面LED地球(直径达4米)动态的介绍地球的演化历史,并且四周以展板的形式辅以图片文字说明。后半部分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以场景的形式模拟火山喷发、风化运动、冰山运动等地球的内外动力作用,并以多媒体结合图片及文字说明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安徽大别山的造山运动和中国实时地震带分布图。

生命演化厅

该展厅位于北楼西一层,面积约1800平方米,以“生命演化”为主题,地质时代为主线,采用实体化石标本、模型标本、图文展板、复原场景景观和互动多媒体等展示形式,按生命演化的各个阶段分别介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进程。精选的651件化石珍品是本厅的展示亮点(其中蓝田生物群、巢湖鱼龙及带毛恐龙等化石尤其珍贵)。

恐龙厅

该展厅位于北楼西二层、西三层回廊、西四层回廊,布展面积4326平方米,大厅中央二——四为中空部分,层高近18米。以“恐龙的世界”为主题,利用现代的空间美学元素将恐龙知识介绍、标本展示、生态景观复原和互动多媒体等有机结合分专题展示恐龙起源、进化、发展、灭绝的历史。恐龙厅是该馆的主要展厅,纵跨二、三、四层。二层是恐龙基础知识、大型恐龙骨架和生态复原展区,大厅中央展示了有代表性的9具恐龙骨架;三层是恐龙专题知识展区,设置安徽寻龙、恐龙食性、恐龙生殖、恐龙飞向蓝天、恐龙近亲、恐龙灭绝事件等专题;四层是恐龙互动展区,设置恐龙大合影、恐龙复活大猜想、魔幻小屋、与恐龙赛跑、恐龙小乐队、画出我心中的恐龙等13种互动展项。

资源与环境厅

该展厅位于南楼西二层,面积约1695平方米,该厅为跃层式分三个展示层面。以“富饶美丽的安徽”为主题,重点围绕安徽省的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进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及测绘成果等安徽国土资源情况,以及安徽地质环境包括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质灾害的情况。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建立安徽省矿产、土地等资源的电子演示大沙盘(长约12.5米,宽约9.5米),集中展示安徽省地质、地貌以及矿产等。

矿物岩石厅

该展厅位于南楼西一层,面积935平方米,层高6米。以“精美的石头”为主题,以矿物岩石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为起点,从美学角度出发,用多种方式为观众展示自然界中各种精美的矿物与岩石。展厅分为矿物学基本知识展区、常见矿物展区、宝玉石展区、观赏石展区等部分。以背景图案、文字介绍、矿物标本及各种多媒体等展示手段系统介绍。

展出内容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约4.5万件,汇集了各种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及观赏石和宝玉石精品等,其中安徽的陨石、巢湖鱼龙化石、皖南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足印化石等尤其珍贵。这里有安徽仅有的“天外来客”——石陨石,一块于1994年来到庐江,一块于1977年来到亳州。(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重要活动

2013年4月21日,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学会、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省土地学会、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安徽省观赏石协会联合在该馆门前广场,围绕“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的主题,举办了一场广场科普活动。2013年9月17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党支部一行3人赴亳州市谯城区颜集镇李沟村开展结对帮扶和共建活动。2015年4月19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主题,举办了多项活动。2016年4月17日,安徽省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在该馆正式拉开帷幕。2016年4月23日,安徽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组来到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内开展“映山红”爱心捐赠活动。2016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库热西·买合苏提一行莅临该馆考察调研。2016年5月21日,安徽省少工委、省地质博物馆组织部分县区与合肥的少年儿童结对互动,共同参加了2016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技活动周活动。2016年6月1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联合凤凰网安徽频道组织开展“亮党员身份、送爱心服务”--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行动,给“星星的孩子”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

科研成果

该馆黄建东博士与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研究员等合作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以“安徽黄山中侏罗世蜥脚类恐龙一新属种”为题的学术论文,这是该馆在皖南地区中生代恐龙动物群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何学智博士等在山西寿阳地区发现并报道了一种确切的大羽羊齿属植物——阔叶大羽羊齿。这种植物发现于上石盒子组地层中,在时间上相当于卡匹敦期至吴家坪期。这是在山西省腹地首次发现确切的大羽羊齿属植物,这一发现表明山西地区具有典型的华夏植物群。通过研究发现,阔叶大羽羊齿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滨海沼泽及河流泛滥平原环境中生存。这一发现对研究大羽羊齿属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也为探讨晚二叠世华北板块腹地的古气候、古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

所获荣誉

2014年4月,该馆在安徽省直团工委举办的省直“青年文明号”评选表彰活动中,被命名为“青年文明号”。2014年12月,该馆被合肥市教育局命名为合肥市首批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场);星期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闭馆。

交通信息

新馆:乘13路到平塘站下,向东直行200米到安徽文博园内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乘129路到安徽合肥体育中心下,向北直行600米到安徽文博园内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乘166路到安徽合肥体育中心站下,向西行100米至怀宁路再向北直行500米到安徽文博园内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