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Qiantang River Bridge),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8月8日; 分别于民国26年(1937年)9月26日和11月17日铁路桥、公路桥建成通车; 于民国26年(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而炸毁;于民国37年(1948年)5月成功修复。 于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中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塘江大桥北起上城区二龙山东麓,南至滨江区浦沿街道联庄村上沙埠; 全长1453米,公路桥宽9.14米,铁路桥宽4.88米;桥面上层为双向两车道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单线轨道铁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
- 中文名
- 钱塘江大桥
- 外文名
- Qiantang River Bridge
- 始建时间
- 1934年8月8日
- 投用时间
- 1937年9月26日
- 所属地区
-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 类 型
- 双层桁架梁桥
- 长 度
- 1453米
- 宽 度
- 9.14米(公路桥)、4.88米(铁路桥)
- 车道规模
- 双向两车道
- 轨道规模
- 单线轨道
- 设计速度
- 100千米/小时(公路桥)、120千米/小时(铁路桥)
- 途经线路
- 沪昆铁路杭州绕行线
- 管理机构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
建设历程
民国21年(1932年),杭江铁路西兴江边至金华段已通车,继续向玉山、南昌展筑,浙西公路亦逐步发展,但因钱塘江一水之隔,铁路、公路无法贯通,杭江铁路南北两岸货物运输均须先卸车装船,待过江后再卸船装车。为此,浙江省于民国22年成立专门委员会,研讨修桥事宜。同年7月,浙江省建设厅成立“钱塘江桥工委员会”,由厅长曾养甫任主任委员。8月,茅以升任主任委员,组织考察研究,拟定桥建方案。 最终,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获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采纳,项目总投资510万银元,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200万银元。民国23年(1934年)8月8日,钱塘江大桥开始动工兴建; 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举行开工典礼。民国26年(1937年)8月14日,建设中的钱塘江大桥遭遇到侵华日军空袭; 9月26日,铁路桥通车; 11月17日,公路桥通车;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密令,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爆破,只留下残存的桥墩。民国33年(1944年)10月,侵华日军修通铁路桥(公路桥未修复)。民国36年(1947年)3月,钱塘江大桥临时通车。民国37年(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主持下,钱塘江大桥成功被修复。民国38年(1949年)5月3日,钱塘江大桥被往南撤退的国民党工兵部队炸毁了铁路桥的部分铁轨,但由于中共地下党的保护,桥梁的其他部分没有损坏。1950年4月,钱塘江大桥临时修复。1953年9月,钱塘江大桥六号墩修复,从此大桥全面修复完工。1954年3月,钱塘江大桥恢复使用。2000年,钱塘江大桥更换了公路桥的桥面板。2006年,钱塘江大桥铁路桥面进行维护; 5月25日,钱塘江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钱塘江大桥进行大修,主要修复正桥共有16孔的其中两孔。桥梁位置
钱塘江大桥位于杭州市区南端,六和塔东侧约700米处,在浙赣铁路南星桥站与钱塘江站之间, 北起上城区二龙山东麓,南至滨江区浦沿街道联庄村上沙埠, 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铁路、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桥梁设计
桥梁结构
钱塘江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为钢结构桁梁桥,分为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 上部结构
- 下部结构
设计参数
钱塘江大桥全长1453米,宽9.1米,高7.1米 ,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16孔,桥墩15座。上层公路桥,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 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 上部结构
- 下部结构
运营情况
- 交通流量
建设成果
- 技术难题
文化特色
- 文物保护
- 旅游资源
- 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