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王锡阐墓
首页  > 江苏  > 苏州  > 武江区   »  王锡阐墓景点介绍

王锡阐墓

王锡阐墓
王锡阐墓位于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震泽中学校园东侧。墓前东侧门楣上题刻着“南服英贤”四字,墓后围墙上镌刻着“江天白云”(取自顾炎武题赠王锡阐诗中句“白云满江天”),墓径4.8米,封土高1.3米,墓前立着一碑,上面阳刻“王晓庵先生之墓”七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墓四周松柏蓊郁,古榆挺拔,玉兰飘香。
中文名
王锡阐墓
地    址
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
时    间
康熙二十二年(1683)
尺    寸
高108厘米,宽36厘米,厚13厘米

基本情况:

王锡阐墓位于震泽中学校园东侧,营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道光七年(1827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立现墓碑,并在墓东侧增建王贤祠。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曾拨款修缮祠墓。1982年3月,王锡阐墓(附王贤祠)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吴江市、震泽镇政府对墓、祠及东侧的晓庵桥进行修缮,并将王贤祠辟为“王锡阐纪念馆”。

历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营建王锡阐墓。
  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市、镇政府维修王锡阐墓。
  王锡阐,中国明清之际的民间天文学家。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生于明崇祯元年六月二十三日(公元1628年7月23日),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682年10月18日)。他精通天文,经常进行天文观测。曾独立发明计算金星、水星陵日的方法,并提出精确计算日月食的方法。所著有<晓庵新法>六卷及<五星行度解>等。

现存情况:

今王锡阐墓坐北朝南,墓前东侧门楣上题刻着“南服英贤”四字,墓后围墙上镌刻着“江天白云”(取自顾炎武题赠王锡阐诗中句“白云满江天”),墓径4.8米,封土高1.3米,墓前立着一碑,上面阳刻“王晓庵先生之墓”七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墓四周松柏蓊郁,古榆挺拔,玉兰飘香。王锡阐纪念馆在墓的东侧,馆前与馆东侧连成一个庭院,院中树木葱茏,花草繁盛,置有用大理石制成的“日晷”、“三辰晷”等天文仪器模型,并立有顾炎武《太原寄王高士锡阐》等五块诗碑。纪念馆为硬山式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1.8米,进深9.94米,木梁所刻花卉、戏文图案颇为精致。厅后正中黑色石座上置放着王锡阐仰视天象的坐像,两侧墙上挂着王锡阐“夜观天象图”和“潜心著述图”,厅左右侧橱窗里陈列着孙悦良、许建华两先生书写的《王锡阐龙宫芷秀诗》、《王锡阐己丑除夕诗》和王锡阐遗著篇目、天文图、星座图等,厅上四根立柱上镌刻着两副对联,其一为。“枕经藉史,纵观古今,锡华章与当世;推步验天,博采中西,阐新法于后人”,立柱上的另一副对联为:“以天文成名南国;作新五学贯东西”。

记载

清乾隆《震泽县志》记载:“处士王锡阐在十都镇西圩。”即今震泽中学校园东侧。墓修于王氏谢世之次年,也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墓碑题刻为“高士王晓庵先生之墓”,源出于顾炎武赠诗:“白云满江天,高士今何处?”道光七年(1827)里人重修时改立“王晓庵先生之墓”碑,为阳文楷书,碑高108厘米,宽36厘米,厚13厘米,花岗石材质。道光十四年春,锡阐生前知交张屡样往谒江江苏巡抚林则徐,请檄修晓庵王先生之墓,深得林之赞许,“(林)公既捐金为之倡,又谓(王)先生”“潜德未耀,宜祀于乡贤”。张履祥乃与里人沈润、沈玉渠、沈眉寿、钟鼎等诸合议呈县学重修。重修时增建墓门,其上门额题曰“南服坐北面南,封土高1.3米,墓径4.8米,绕墓四周植海数十株。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