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碑

沛县文化馆内,有一所古朴典雅的院落,内有歌风台。保存汉代《大风歌》诗碑一块,弥足珍贵。《大风歌》诗碑,高一丈一尺,宽四尺四寸,字为大篆书。
- 中文名
- 大风歌碑
- 位 置
- 江苏沛县
- 朝 代
- 汉代
- 字 体
- 大篆
- 文保等级
- 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
- 类 别
- 碑刻
简介
大风歌碑原来坐落在沛县文化馆院内,后移放沛县博物馆歌风台,1982年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歌风台、大风歌碑公布为江苏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目前,存放在沛县博物馆内的大风歌碑共有三块。一块汉碑,一块元碑,一块甲子碑。大风歌碑整体结构匀称,笔力遒劲,风格壮丽,字形优美,是古代碑刻艺术珍品。但是,大风歌碑究竟是何人所书,至今尚无定论。《沛县志》《徐州府志》记载,是东汉蔡邕或曹喜所书,今人冯亦吾先生考证,认为应是西汉文学家爰礼所书。虽然诸说不一,但都认为是我国的书法珍品。典故
高祖十二年 (公元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谋反, 年逾花甲的刘邦亲自率兵征讨。英布受到致命打击后仓惶出逃。刘邦取得胜利之后,归途迂道故乡,请来父老子弟纵情饮酒,并挑选百余名青少年唱歌助兴, 酒酣耳热之际,高祖即席赋诗。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后人称之为《大风歌》,大风歌虽则三句,但气势磅薄,雄壮激烈,语言自 然质朴,寓意极为深长,粗线条地勾画出秦末如火如荼的政治形势,反映了刘邦功成名遂的喜悦心情 以及渴望长治久安的强烈愿望。刘邦离沛后,父老乡亲在刘邦歌诗之处筑 — 高台,名日歌风台。后来又将大风歌勒石树碑来永久纪念。- 玄武区 1红山森林动物园
- 秦淮区 2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 高淳 3游子山
- 玄武区 4美龄宫
- 高淳 5游子山风景区
- 建邺区 6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玄武区 7南京毗卢寺
- 鼓楼区 8龙江宝船厂遗址
- 浦口区 9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
- 栖霞区 10仙鹤观六朝墓地
- 溧水 11古蒲塘桥
- 浦口区 12浦镇火车站英式建筑
- 浦口区 13吴武状公祠门楼
- 秦淮区 14南京瞻园
- 浦口区 15六角井
- 栖霞区 16燕子矶
- 玄武区 17太平天国天王府
- 浦口区 18求雨山文化园
- 浦口区 19双井
- 浦口区 20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 玄武区 21南京城墙
- 江宁区 22杨柳村古建筑群
- 秦淮区 23七桥瓮
- 玄武区 24灵谷寺无梁殿
- 玄武区 25廖仲凯、何香凝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