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故居

内史第(黄炎培故居),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原为江苏省川沙厅城王前街“内史第”,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内阁中书沈树镛的住宅。黄炎培故居在第三进内宅楼。占地面积306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院落。1992年6月,被批准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内史第曾以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沈树镛之子沈毓庆在这里开启了中国毛巾业发展的先河。黄炎培曾作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的评价。
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30(15:30停止入场)
二、票务管理
散客观众须持有效证件到服务处领取门票,凭票入馆,每日额满为止。
团体观众须提前3日预约,参观当日团队负责人凭有效证件领取门票,凭票入馆。
领票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3:00~15:30
三、讲解服务
宣教部为预约的团体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咨询电话请见页面下方“参考资料”内容。
- 中文名
- 内史第(黄炎培故居)
- 位 于
-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
- 占地面积
- 3423.7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1868.9平方米
- 结 构
- 两层砖木结构院落
- 朝 向
- 坐北朝南
- 美 誉
- 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邮政编码
- 201299
简介
“内史第”又名沈家大院,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与上海迪士尼为邻。大院占地342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8.9平方米。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1832—1873)祖上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内史第”名人辈出:黄炎培1878年诞生于第三进宅院,现为市级文保单位黄炎培故居;著名音乐家黄自、民主战士黄竞武、水利专家黄万里等黄氏子弟诞生于此;宋耀如与倪桂珍夫妇携子女于1890年—1904年在此生活了十余年,宋氏姐弟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据考证,宋庆龄1893年诞生于“内史第”第一进宅院西侧沿街房内;“新文化旗手”胡适也与内史第有过不解之缘。内史第曾以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沈树镛之子沈毓庆在这里开启了中国毛巾业发展的先河。黄炎培曾作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的评价。
房屋结构
内史第(黄炎培故居)是一座古色方香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粉墙黑瓦,屋宇雕梁画栋,大门口有古典精致的仪门,飞檐翘壁,正面有“凤戏牡丹”等砖雕正面门楼雕有“华堂映日”;背面刻着“德厚春秋”的大字,凝厚壮重,门枋上雕有凤凰牡丹等图案装饰。下面基石盘龙石刻。整幢建筑具有典型的汇南城镇风貌门。楼内的院子被两道纵向的分割墙分成三个天井。朝南正房共有7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楼上的布局与楼下相同。黄炎培由于发愤读书,22岁就得府考第一名秀才。同年与王纠思女士在“内史第”二楼东首的一间房内结婚。现在这间房内按原样陈列着旧木床、粗布篮花被、梳妆台、木椅等物件。故居大门口有古典精致的仪门,飞檐翘角,正面有“凤戏牡丹”砖雕,中间镶有“华堂映日”四字,仪门背后有“德厚春秋” 四字,下端基石盘龙石刻。黄炎培铜像座落于正楼门前,上悬陈云同志手书“黄炎培故居”匾额。故居内设有黄炎培先生生平陈列展,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与实物,展现了黄炎培光辉的一生:从一个封建秀才、举人成长为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曾创建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展览体现了黄炎培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信念和对光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故居正楼前设有一座黄炎培半身铜像,上悬陈云同志手书“黄炎培故居”匾额。故居内设有“黄炎培生平事迹陈列室”,展示历史照片154张,实物50件。1991年10月,由原川沙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原地原貌修复,把内室楼改建为"内史第"大厅,增设保护围墙。经过整修落成的黄炎培故居,占地面积733.2平方米,建筑面积486平方米。参观指南
一、开放时间周二到周日开放(周一馆休),节假日不休息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30(15:30停止入场)
二、票务管理
散客观众须持有效证件到服务处领取门票,凭票入馆,每日额满为止。
团体观众须提前3日预约,参观当日团队负责人凭有效证件领取门票,凭票入馆。
领票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3:00~15:30
三、讲解服务
宣教部为预约的团体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咨询电话请见页面下方“参考资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