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公园位于上海古老的江南名园豫园的东北角,北侧和南侧以人民路为界,西至安仁街,南临福佑路,占地面积3.88万平方米。绿化建设工程于2002年2月10日开工,同年5月31日竣工,历时110天。公园建设以改善上海老城厢地区的环境质量,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采用现代的园林表现手法来体现“古”与”新”的结合与过渡,以丹凤楼、钱业公所、民居缩影等景点来反映上海传统文化历史,森林茶座、大草坪、下沉广场等景点为市民提供了休息和活动场所,里面有咖啡厅和钓鱼点。
- 中文名
- 古城公园
- 位 置
- 上海古老的江南名园豫园的东北角
- 占地面积
- 3.88万平方米
- 类 型
- 公园
公园简介
古城公园位于人民路、安仁街、福佑路之间,绿地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绿化建设工程于2002年2月10日开工,同年5月31日竣工,历时110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拆建旧房面积达17万平方米,动迁居民4123户,新辟绿地面积共7.6万平方米。
古城公园的设计方案注重体现“三个为主,五个兼顾”的原则。公园以绿为主,以人为本,以生态为主;兼顾反映古城的
历史文化,兼顾人流的集散,兼顾教育基地,增强市民的忧患意识,兼顾体现古城公园标志性的景观,兼顾旅游资源的重新组合。
整体景观
公园的整体景观以现代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处理手法为特征,形成与周边城市建筑和空间尺度相平衡的大型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景观视觉通道由十六铺伸向豫园,形成上海未来和昨天(陆家嘴和豫园)的对话。沿下沉式广场至丹凤台的弧形坡道逐步上升,似乎在探索历史的轨迹,述说着“城墙的故事”。沿人民路为大片草坪和蜿蜒曲折的小溪,让人联想到老城厢的护城河,形成了蕴藏着特殊历史人文内涵的城市景致。沿福佑路和安仁街为密植树林,一方面成为上海老城厢城市机理与现代城市空间之间的缓冲和过渡,另一方面在森林中再现“钱业公所”的古典风范,缅怀过去岁月,产生感受上的距离感。丹凤台为全园的最高点,让游客体验到站在当时丹凤楼位置上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上海历史文化的价值。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生态原则,给人一个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空间。植物材料以本土树种和大乔木为主,主要有桂花、榉树、银杏、枫杨、小叶罗汉松、白玉兰、紫薇等。
古城公园的建成,不仅改善了上海老城厢地区的生态环境,丰富了城市景观,而且也提高了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使老城厢向着二十世纪的园林生态城区而前进。
交通指南
地址:人民路333号
交通:11、66、926、929等